简介: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慢性跟骨骨髓炎伴溃疡或皮肤缺损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评估。方法1999年2月~2005年6月收治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慢性跟骨骨髓炎伴溃疡或皮肤缺损17例患者采用清除病灶,根据死腔部位及大小选择设计不同的带血管蒂肌皮瓣或皮瓣填允覆盖,一期消灭死腔,改善局部血运,覆盖创面,并于皮瓣覆盖的上、下部分别将冲洗及引流管置入原死腔部位进行持续冲洗治疗。结果全部患耆获得3个月~3年(平均25个月)的随访,术后移植组织全部成活,骨髓炎无复发,足跟部皮瓣外形良好,13例感觉恢复好,耐磨擦能力尚可,能够负重。结论组织移植并持续冲洗的治疗方法具有手术操作简单、供区损伤小、成功率高和疗效好等优点,是治疗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慢性跟骨骨髓炎伴溃疡或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评价骨外固定架治疗创伤后骨髓炎患者的效果,探讨适合创伤后骨髓炎患者的最佳术式。方法以随机方案选择骨科2014年06月-2015年06月收取同时予以救治的16例创伤后骨髓炎患者(实验组),选择骨外固定架治疗;同期选择16例创伤后骨髓炎患者(对照组)作为对比,选择常规手术方案,通过观察2组入选患者治疗情况,并且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实验组救治效果表现出优势(P<0.05)。结论基于创伤后骨髓炎患者,选择骨外固定架治疗可以改善其临床指征,在控制并发症形成的基础上,还可缩短机体骨折的愈合时长,缓解其疼痛感,可推广。
简介:摘要骨髓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骨骼破坏性炎症,好发于长骨,儿童最常见部位为血供良好的长骨,如胫骨或股骨的干骺端。血源性感染引起的血源性骨髓炎是最常见的类型。长骨干骺端有很多终末小动脉,循环丰富,血流慢,细菌容易形成菌栓滞留繁殖,余元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如毛囊炎等的致病菌在干骺端血管滞留后,如机体抵抗能力弱时可出现病菌迅速繁殖,侵蚀、破坏骨组织,引起急性炎症。其病理变化主要分为脓液扩散,骨质破坏,死骨形成与反应性骨质增生四个过程。创伤性骨髓炎由开放骨折或外科手术所致。软组织破坏严重,血液循坏破坏是感染加重的重要因素。慢性骨髓炎Cierny-Mader分型可分为四型:Ⅰ型为髓内骨髓炎,病灶局限于骨髓腔,如血源性骨髓炎;Ⅱ型为表浅型骨髓炎,病灶局限于骨的外表面,常伴有难治性的软组织缺损,缺乏软组织保护;Ⅲ型为局限性骨髓炎,有存在明显边界的附着的或浮动的骨片,常伴有Ⅰ型和Ⅱ型骨髓炎的特点;Ⅳ型为弥漫性骨髓炎,病灶累及一整段骨或一整个关节。创伤性骨髓炎治疗的首要步骤是处理感染,感染性病灶要彻底清除,这一步是治疗的重中之重。在感染控制的基础上再进行骨重建。重建的手段包括松质骨移植,骨折内固定,节段性骨移植,人工关节置换等。
简介:目的探究骨搬移治疗胫骨骨髓炎伴大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胫骨骨髓炎伴大段骨缺损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5例。A组采用Orthofix单臂外固定延长架,B组采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延长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髋关节评分(HHS)和Baird-Jackson评分均有所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优良率为93.3%,B组治疗优良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搬移治疗胫骨骨髓炎伴大段骨缺损,疗效显著,采用Orthofix单臂外固定延长架和Ilizarov环形外固定延长架均可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骨愈合率,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外固定对胫骨干骨髓炎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2013年5月-2017年3月期间收录的胫骨干骨髓炎骨损伤患者中抽取50例设为探讨对象,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25例)和探讨组(25例)。对照组通过传统方式治疗,探讨组通过骨外固定技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高于探讨组,组间差距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探讨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距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骨外固定技术治疗胫骨干骨髓炎骨损伤患者,临床疗效甚佳,不仅可减少并发症,还可加快骨折部位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