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1例右移植拇指再造术的护理经验。方法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并保护供区的皮肤和血管,控制感染源。术后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密切观察再造拇指血运情况,积极做好“三抗”和疼痛的护理,并且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再造拇指进行康复训练。结果再造拇指成活,未出现并发症,再造拇指外形美观,功能满意。结论严谨细致的术前术后护理可避免血管危象的发生,科学的康复期指导有助于患者再造拇指的各种功能恢复。

  • 标签: 踇甲瓣 拇指再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趾成型加沟重建术对嵌症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选33例嵌症患者,其中单足发病25例,双足发病8例。用趾成型加沟重建术进行治疗。结果33例嵌症患者均得到随访,所有病人2周拆线,未出现复发现象,临床效果良好。结论趾成型加沟重建术是治疗嵌症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嵌甲症 踇趾成型 甲沟重建术
  • 简介:拇指能作外展、对掌、持、捏等动作,约占手功能的40%,一旦缺损,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因此,拇指伤残后,如何再造以恢复功能,一直以来是手外科的重要课题。

  • 标签: 再造拇指 趾甲 皮瓣移植 术式 手功能 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复发型趾甲沟炎在治疗中应用根部生化床部分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在 2021 年 01 月 - 2022 年 01 月期间,从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所有趾复发型甲沟炎病人中随机选择 50 例,选取的治疗方法为根部生化床部分切除术,研究治疗的恢复状况、疼痛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状况。结果:所有复发型趾甲沟炎病人的手术均成功,术后伤口平均愈合时间为(10.52±3.14)d,换药平均次数为(5.38±2.15)次,正常活动恢复的平均时间(6.11±0.98)d;疼痛情况在手术前评估为(6.52±1.78)分,手术后的评分为(2.30±0.86)分,两个时间段的疼痛评分有统计学差异(t=15.095,P=0.000

  • 标签: 复发型 踇趾甲沟炎 甲根部生化床部分切除 研究效果
  • 简介:大面积床剥脱,临床可用皮修复,各有利弊。筋膜、皮下组织和筋膜皮下组织是在1981年Ponten首先介绍筋膜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03年2月至2005年5月我院应用筋膜营养床回植治疗大面积床剥脱6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 标签: 回植治疗 筋膜瓣 甲床 剥脱 营养 筋膜皮下组织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趾腓侧皮移植治疗儿童手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7月至2018年4月对11例因机械外伤导致的手部软组织缺损患儿,采用游离趾腓侧皮移植的方法修复创面。其中,男10例,女1例;年龄5~17岁,平均11.5岁;移植皮面积最小3.0 cm×1.5 cm,最大5.5 cm×2.5 cm。将第一跖背动脉(或足背动脉)与桡动脉吻合,皮供区创面用腹股沟全厚皮片游离植皮。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3.5 h,均吻合"一动两静",术后发生血管危象1例,及时手术探查,最终11例皮均完全成活。3例出现皮供区植皮坏死,经换药后痂下愈合。经平均10个月随访,皮外形满意,色泽正常,弹性、质地良好,与受区周围组织基本一致。根据Michigan手功能评价,本组11例对外观均"非常满意";7例对伤指功能评价"非常满意",2例"满意",另有"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各1例。皮供区足趾运动功能无明显障碍。结论在熟练掌握显微小血管吻合技术及重视儿童围手术期综合管理的基础上,游离趾腓侧皮移植修复儿童手部软组织缺损取得满意疗效,受区美观,供区隐蔽,且手指及足趾功能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外科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移植 儿童 软组织损伤 手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中重度外翻手术中应用改良Akin截骨治疗外翻预防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对40例中重度外翻合老年患者分别行跖骨截骨联合Akin截骨术(传统Akin截骨组)和跖骨截骨联合改良Akin截骨术(改良Akin截骨组),比较两组术前、后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角(IMA)、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第一跖趾关节评分标准、趾背伸活动度。结果随访时间平均4.2个月,其中32足(80.0%)基本无痛,8足偶有疼痛(20.0%),1例(2.5%)外翻复发,患者对畸形矫正满意。传统Akin截骨组HVA由术前(29.51±4.41°)纠正为(9.52±2.43°)、IMA由术前(17.39±2.48°)纠正为(8.18±2.05°)、第一跖趾关节评分由术前(51.42±4.91)纠正为(77.53±3.20)、趾背伸活动度由术前(36.10±3.59°)至术后(27.90±3.80°);改良Akin截骨组HVA由术前(31.18±5.31°)纠正为(9.39±3.00°)、IMA由术前(18.41±2.38°)纠正为(8.15±2.00°)、第一跖趾关节评分由术前(51.95±4.36)纠正为(83.00±3.13)、趾背伸活动度由术前(34.26±3.04°)至术后(36.20±4.05°),术前两组患者HVA角、IMA角、第一跖趾关节评分、术前趾背伸活动度及术后HVA角、IMA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一跖趾关节评分、趾背伸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6、5.91,P<0.05)。结论应用改良Akin截骨预防外翻术后僵硬的临床效果明显,适宜推广。

  • 标签: 踇外翻 踇僵硬 Akin截骨
  • 简介:目的针对(足+母)趾甲皮切除后遗留创面,采用第二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皮修复。方法介绍一种修复(足+母)趾创面新的手术方法,并在临床上应用此种方法修复12例(足+母)趾创面。结果除1例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而愈合外,余11例全部成活,浅感觉恢复,无压迫性溃疡。结论第二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皮转位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足+母)趾创面修复新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创面 动脉 修复 移植后 逆行岛状皮瓣 手术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联合对侧趾腓侧皮再造II度缺损手指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手指末节缺损的患者8例。选择髂骨取骨植骨修复指骨缺损,根据具体需要切取一侧联合对侧趾腓侧皮,通过组合的方法再造手指,取的供区可植皮或局部皮修复,取皮的供区直接缝合。术后通过门诊随访,对再造指及供区的功能和外形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再造指全部成活,随访6~18个月,再造指功能及外形恢复良好,感觉功能均达到S4以上,TPD为5~10 mm。供区存在趾甲缺失,两侧趾整体外形恢复良好,趾底皮肤完整,关节活动良好。结论本方法可有效的恢复伤指的功能和外形,避免足趾趾底感觉皮肤的缺失过多,减少对趾的损害,对足行走功能影响小,是一种末节手指再造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甲瓣 腓侧皮瓣 指缺损 再造
  • 简介:拇指末节完全或部分缺损后,拇指的功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即使完整的近节可以保留拇指的一部分功能,但仍失去捏拾细小物体的能力,尤其指甲缺如影响美观常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我院自2000年5月-2005年3月对43例拇指末节完全或部分缺损患者,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带末节趾骨的[足母]进行修复,43例再造拇指全部成活,经随访和疗效评定,再造拇指外形和功能均佳。

  • 标签: 拇指末节缺损 移植修复 拇甲瓣 游离 显微外科技术 部分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拔联合旁真皮-脂肪填塞术治疗双侧重度卷曲型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的7例双侧重度卷曲型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4例,年龄25~49岁,平均35岁。采用拔联合旁真皮-脂肪填塞术进行门诊手术治疗。结果7例患者术后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无感染。术后1~2周疼痛全部缓解。随访12~24个月,新生甲板均长出,无卷曲畸形,沟无红肿,无甲沟炎复发,患者均对疗效满意。结论拔联合旁真皮-脂肪填塞术治疗双侧重度卷曲型嵌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嵌甲 重度卷曲型嵌甲 拔甲 真皮-脂肪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腓骨皮串联第二足趾组合移植修复桡骨并拇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月到2019年12月,我科收治桡骨并拇指缺损患者4例,按术前设计切取对健侧腓骨皮及第二足趾组合,将二者串联后移植于受区,同时修复桡骨缺损和全形再造拇指,腓骨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第二足趾剩余组织组合覆盖趾创面。结果术后4例腓骨皮及再造拇指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10~16个月,平均13个月,外形美观,按Enneking系统评分:平均23分,功能恢复81%。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2例,良2例。供区外形、功能良好。结论游离腓骨皮串联第二足趾组合能够一次手术解决多部位组织缺损,最大程度改善患肢功能,恢复肢体外观,术后效果满意。

  • 标签: 外科皮瓣 治疗结果 第二足趾 拇指再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移植再造拇指时受区血管的选择及其效果。方法自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对24例拇指组织缺损的患者,采取联合其他组织游离移植再造,其中趾-指动脉的短血管蒂移植吻合7例,跖背-虎口区动脉的中血管蒂移植吻合12例,足背-桡动脉的长血管蒂移植吻合5例。供区全部行皮修复,岛状皮修复7例,游离皮修复17例。结果术后24例再造拇指和24例供区皮均存活。22例患者随访6~18个月,再造的拇指功能外形满意,感觉恢复良好,指腹两点分辨觉为6~8 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7例,良5例。供足恢复良好,远期随访无明显疼痛及跛行,无糜烂破溃。手部受区与足部供区的切口小,远期随访瘢痕小且隐蔽,外形良好。结论根据不同大小的,分别合理设计切取短、中、长血管蒂,与受区相应的血管吻合,既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又能减少供受区损伤。利用虎口区动脉作为中血管蒂的供血动脉,血供可靠,操作更简便,创伤更小。

  • 标签: 拇指 治疗结果 甲瓣 虎口区动脉 再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围手术期护理应用在同蒂趾背、趾侧方皮修复手指缺损中的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0月接诊且以同蒂趾背、趾侧方皮行再造手指术的40例手指缺损患者,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例分配至对照组(纳入20例,提供常规护理)、观察组(纳入20例,提供围手术期护理),评价组间服务满意度。结果:在服务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5.00%)高于对照组(70.00%),P

  • 标签: 同蒂趾背甲皮瓣 趾侧方皮瓣 修复 手指缺损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皮下蒂岛状皮(旋转门皮)修复耳腔皮肤缺损创面的效果。方法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整形美容科用耳后皮下蒂旋转门皮治疗耳腔皮肤缺损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个月至68岁,平均57岁;缺损大小1.0 cm×1.0 cm~2.5 cm×1.5 cm。结果10例患者术后均一期愈合,耳郭形态和功能较好。随访6~24个月,平均10个月,肿物无复发;患者术后满意度100%。结论耳后皮下蒂岛状旋转门皮修复耳腔缺损手术方法简单、手术时间短易学,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耳郭 耳甲腔缺损 耳部重建 局部皮瓣 皮下蒂岛状皮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腔肿物切除后引起的耳腔皮肤缺损,通过耳前局部皮转移修复缺损的手术方法。对8例耳腔肿物切除后,采用耳前局部皮修复。效果满意。结果8例耳腔肿物切除后,耳前皮修复,皮成活好,缺损修复满意,无耳腔变形,外耳道狭窄。结论耳前局部组织转移皮修复耳腔缺损皮成活率高,无外耳道狭窄发生。色泽接近耳腔肤色。供皮区瘢痕小切口蔽可避免耳腔变形狭窄。

  • 标签: 耳前局部皮瓣 耳甲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