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每一种文化都是充满感情活力,也是充斥着各种矛盾的鲜活生命体。嘉绒,藏族内部一个独特的族群,其独特的文化记忆与文化现象构建了嘉绒复杂多元的族群特征和文化氛围。出生于嘉绒地区的藏族作家阿来饱受嘉绒文化的滋养,嘉绒独特的地域、语言与文化记忆塑造了阿来独特的文化气质,但也因此受到了藏族内部与藏汉文化的双重挤压。阿来立足嘉绒的文化土壤,梳理嘉绒文化与藏文化、其他民族文化的交融过程与当下状态。阿来以嘉绒文化为文化隐喻,阐释独特地域文化环境中,少数民族作家立足民族内部、民族之间的深层体验建构作家的文化身份

  • 标签: 阿来 嘉绒 隐喻 文化身份
  • 简介:一、研究缘起;二、研究目的与内容;三、研究过程与方法;四、调查结果与分析;五、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标签: 专业身份 新教师 隐喻 调查结果
  • 简介:得益于新的时代语境与文学语境,新世纪以来,进城农民形象被乡村叙事写作者们大规模地、集中地展现出来,其中以“身份转变”为切入点的隐喻式表达构成了新世纪乡村叙事新变的重要特色,有效且深度地传达了进城农民遭遇的困惑与抗争。

  • 标签: 新世纪 乡村叙事 进城农民 身份转变
  • 简介:语用身份的构建和语气隐喻的使用都是实现话语人际策略的有效手段,而一篇好的演讲总是通过各种人际资源的结合运用来获取观众的认同,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通过对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2014年访华时的两篇校园演讲分析,我们发现演讲者可以根据自己需要传达的信息建构不同的语用身份以达到不同的交际目的;同时演讲者在语篇中使用的语气和语气隐喻是有目的的,以满足不同的交际需求。通过构建多重语用身份和语气隐喻的使用,米歇尔既表现出演讲者的自信和从容,也为中美关系的发展起到减压润滑的作用。

  • 标签: 语用身份 语气隐喻 演讲
  • 简介:佐藤春夫的中篇小说《北京》是典型的国策文学。主人公、留日医学士蒲氏因中日两国间"力的冲突"而废除了与日本女性的婚约,但回到北京后却与此女隐秘交往,这一设定暗示了战争无法阻断的、"亚细亚之子"宿命式的命运交汇。战争中,因在爱中国与爱日本之间左右两难,蒲氏拒绝效力伪政权,而选择以政治上的"去身份化"、中立无为和行动上的"无害化"、有所作为来报效两国,这实则是佐藤为沦陷区中国知识分子提供的周作人式的"爱国选项"。战时语境下,蒲氏家族结构的国际色彩及其内部各种政治、文化力量的杂糅、互动,一方面隐喻了中国的过去、当下与未来;另一方面,通过在文化对比中将日本人、日本文化置于崇高地位,为日本侵华制造合理性、美化日本侵华罪恶的同时,又以对欧洲列强火烧圆明园的批判等,为"大东亚共荣"话语提供了逻辑支撑。

  • 标签: 佐藤春夫 《北京》 国策文学 身份认同 亚洲想象
  • 简介:女性主体身份建构问题从女性主义诞生之日便开始探讨,因为女性只有拥有自我主体意识才能突破性别藩篱。电影《29+1》塑造了两个女性,在面对30岁年龄随之而来的工作、爱情、亲情焦虑,并在“自塑”和“他塑”的过程中完成自我主体身份、女性话语建构,也隐喻香港只有通过将民族传统与西方文明结合的方式去完成自身主体建构,才能走出“失城”“浮城”的文化迷境。

  • 标签: 《29+1》 主体身份 建构 隐喻
  • 简介:隐喻的研究历史悠久,但语法隐喻理论却受冷落。Halliday在对比传统词汇隐喻的基础上提出语法隐喻这个概念。文章主要从Halliday引入的语法隐喻概念出发,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讨论语法隐喻概念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讨论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的联系,指出在某种程度上讲词汇隐喻是对语法隐喻的补充。

  • 标签: 语法隐喻 词汇隐喻 联系
  • 简介:在一般情况下,一个词只会让人觉得它是一个偶然遇到的名称、标签、符号或概念(случайное название,этикетка,знак,понятие),而在修辞状态下,却使人获得对其所指事物的鲜明的、形象的、直观的表象(яркое,образное,наглядное лредставление)。如在.一句中,серп本是—个中性概念“镰刀”,在这里却生动、形象地隐喻“月亮”。

  • 标签: 隐喻 中性概念 “月亮” 形象 符号 修辞
  • 简介:认知语言学将隐喻提升为人类一种认知方式和推理机制,其概念隐喻认为隐喻是借助已知事物认识体验未知事物的普遍性思维和认知手段。隐喻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认知活动,受到地域、历史、宗教及文化等的影响。它涉及到两种文化共性和差异的理解与把握。在翻译中应以认知的角度分析隐喻产生的心理基础及所含的文化信息,根据源语的隐喻化过程采取异化和归化策略,使译文既能完整准确地传达源语文本信息,又能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从而促进文化交流。

  • 标签: 隐喻认知 隐喻翻译策略 异化 归化
  • 简介:抗凝(林达)的小说在叙述技巧和哲学主题上别开生面.它们虽然取材于澳大利亚,但不粘滞于一时一地,而是渗透了关于命运、时间、土地等重大疑难的思辨,着意写出'彻头彻尾的外乡人结构上的悲剧',其潜在的真正主角是无法预知的宿命,而偶然性则是人和宿命相遇的方式,以此方式,移民身份的流变与分裂被处理成当代人类的普遍隐喻.抗凝小说提供了海外华文文学后现代实践的重要标本.

  • 标签: 抗凝 海外汉语写作 澳大利亚 身份与宿命 小说
  • 简介: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还是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概念隐喻理论”和“合成空间理论“是认知隐喻理论中对隐喻最具解释力的两大派系。在介绍这两个理论的基础上,可以进而探讨隐喻能力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隐喻能力。

  • 标签: 概念隐喻 合成空间理论 隐喻能力 外语教学
  • 简介:<正>英国资产阶级法律史学家梅因曾说,"所有社会的进化过程,从来都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在身份社会中,权利和义务的分配依据是身份,在契约社会中权利和义务则主要通过契约来设定。现代社会正处于契约社会的进化过程之中,尽管自由、平等已成为各国社会的主导观念,反特权、反歧视、强调公平成为国家立法的基本原则,但身份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还将长期存在。

  • 标签: 身份犯 危害行为 犯罪主体 梅因 身份问题 社会危害性
  • 简介:美国学者塞勒等人(J.G.Saylor,etal.)曾讲过三个教学隐喻.隐喻1:课程是一幢建筑的设计图纸,教学则是具体的施工;隐喻2:课程是一场球赛的方案,教学则是球赛进行的过程;隐喻3:课程是一首乐谱,教学则是作品的演奏.有人说隐喻1中,设计图纸详细说明了施工的具体方案和计划.于是施工就是按图索骥,实际施工好坏的标准是根据与设计图纸之间的吻合程度;隐喻2中,赛前教练员和球员一起制定打球方案或意图,比赛时球员要贯彻方案或意图,但他们还要根据球场上的具体情况随时做出明智的反应;

  • 标签: 设计图纸 吻合程度 美国学者 方法策略 情感态度 人说
  • 简介:<正>没有哪一个辞格象“隐喻”(metaphor)这样受到如此广泛的注意。隐喻,这个最基本、最重要的辞格,今天远不只是修辞学以及诗学的研究对象了。隐喻的研究已经超越了语文学的传统界限,哲学家(语言哲学家),逻辑学家,心理学家,符号学家,称名学家等等都对隐喻发生了兴趣。特别是本世纪后半,认知科学的形成和兴起,又进一步推动了隐喻研究的深入。对隐喻的多角度的深入的研究无疑大大深化了修辞学对这一辞格(或修辞方法)的理解。

  • 标签: 诗歌 隐喻研究 语言哲学 修辞学 奥尔特加 隐喻性思维
  • 简介:随着应用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隐喻隐喻能力的研究再度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文章以实证的方法分析研究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使用创造性隐喻的现状以及所体现的创造性隐喻能力,笔者同时提出英语写作中使用创造性隐喻的策略,为英语教学者和学习者提供参考。

  • 标签: 创造性隐喻 英语学习者 英语写作 创造性隐喻能力
  • 简介:我和昭明一起去辛集参加一个朋友孩子的满月宴,因为第二天昭明还有事情。为了能及时赶回去,我们就开车去了。满月宴上遇见几个久未见面的老朋友。这酒从中午喝到晚上,到最后还是恋恋不舍。昭明要开车,没沾酒,一直伺候局。我的酒量本来就浅,但遇到这场合硬着头皮也得喝,没办法,感情深,一口闷。散场的时候,都已经半夜了。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 简介:外面的秋雨下个不停,南山上的水顺着西壕沟下来了,拉南村低低洼洼的坑里涨满了水,即将成熟的稻子被缠绵的秋雨打得褪了色,整个拉南村都在雨中失去了秋日的风采。

  • 标签: 散文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身份》
  • 简介:幼儿园教师既是一种职业类型,也是一种社会身份。成为一名幼儿园教师的过程就是一个获得身份的过程,它包括称谓上的身份化、法律权利上的身份化、专业能力上的身份化与阶层意义上的身份化。改革开放以来,幼儿园教师不断遭遇被动的去身份化。国家宏观层面的结构性调整,教育培训体制造成的结构惰性,幼儿园教师自身的身份惰性、职业依附与职业惯性是导致幼儿园教师被动去身份化的重要原因。契约型教师身份的确立是幼儿园教师再身份化的可能途径。

  • 标签: 身份化 变迁 重构 幼儿园教师 契约型教师
  • 简介:国庆长假,我需要值班。从小区出来,走过一条空寂的小街,向右折过一个十字转盘,就来到了城市的主街道上,在一个叫沙洲路口的站台,坐上开往郊区的公共汽车,10分钟就到了我服务的学校了。进了校园,我才感觉到,校园里空落落的,城市的街道上也空落落的。人们去了哪里,我不得而知,但我知道人们都不想蜗居在家里,蜗居在城市由钢筋水泥包裹起来的那个坚硬冰冷的家里。校园里的林荫道清寂而空落,没有一个学生走过,偶尔有一片落叶静静地泊在洁净的水泥地面上,一只鸟斜斜地从空中飞落下来,悠然地在落叶旁觅食,一阵风从远远的山墁吹来,落叶不见了,鸟儿也不见了,视线顺着无尽的林荫道延伸过去,一片落叶正缓缓地飘落下来,一只鸟儿也正徐徐地飞落下来……陡然间,我心里涌上一阵薄薄的凄凉,一种叫乡愁的情结水一般弥漫心间——望着向西涌去的流云,我心里潮潮的,眼睛也潮潮的——我确实很想家、很想家了!

  • 标签: 隐喻 公共汽车 城市 校园 街道 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