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9 个结果
  • 简介:高咏(1622—1685),字阮怀,号遗山,宣城人,清初著名诗人,与施闰章(愚山)、梅庚(耦长)并称'宣城体'三大代表诗人。康熙十八年(168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预修《明史》,《清史稿》卷四八四有传。江增华先生以清道光年间王相根据旧钞本辑录的《遗山诗》四卷为底本,参照其他诸家诗集,对《遗山诗》进行了校注,并在附录

  • 标签: 山诗 诗辑佚 辑佚考释
  • 简介:辑佚以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王仁俊《玉函山房辑佚书补编》、《续编》、鲁迅《鲁迅辑录古籍丛编》第三卷之《魏予》、《任子》和朱谦之《新辑本桓谭新论》为参照文本,辑佚包括三类内容:上述五人辑本未见且今人未辑者、辑佚误入者、辑文相异较大者。

  • 标签: 汉魏子书 辑佚
  • 简介:北宋初期,孙何、孙仅、孙侑三兄弟分别于淳化三年(992年)、咸平元年(998年)、成平三年(1000年)进士及第,荆门地方志称为“荆门三凤”。他们是北宋较有影响的士大夫文人。令人遗憾的是三人的著作集大都亡佚。通过多方搜集,从有关文献中辑得孙何、孙仅、孙侑现存著述及相关总集未收的作品共33篇:其中诗歌11篇,散文22篇,另有残诗十一句。

  • 标签: 孙何 孙仅 孙侑 辑佚
  • 简介:萧绎的《金楼子》一书辗转流传,散佚缺失,已非原貌。今所见本乃清代修纂《四库全书》时由《永乐大典》辑佚而成。作为缺佚之书,辑佚对此书是重要的,所得收获,虽吉光片羽,亦弥足珍贵。

  • 标签: 金楼子 永乐大典 辑佚问题
  • 简介:《续夷坚志》,金元好问(1190—1257)撰,是一部承续宋人洪迈《夷坚志》编辑而成的志怪小说集。从明清书目的著录情况看,《续夷坚志》的流传并不广泛,似乎至清嘉庆十三年为止,一直以抄本的形式流传于世。事实上,现存于世的《续夷坚志》已非完帙,从卷数上看,仅残留原本的一半内容。

  • 标签: 《续夷坚志》 辑佚 《夷坚志》 元好问 小说集 流传
  • 简介:河流,以其润泽大地,哺育万物,被20世纪学人视为人类文明的摇篮。其实,我们的祖先在长期为生存而奋斗中,早已体会到水(古人常称河流为水)的极端重要性,赞之为“润万物者”(《易传·说卦》)、“诸生之宗室”(《管子》)、“非水无以准万里之平,非水无以通道任重也。”(《尚书大传》)我国地理书的始祖——《尚书·禹贡》,即最早为河(黄河)、江(长江)、渭、洛、漳、淮等35条水道定了名,并粗略勾勒出这些河流的发源、流向。说明上古时期人们对水的极大关注。

  • 标签: 《尚书·禹贡》 《水经注》 始祖 宗室 上古时期 祖先
  • 简介:东晋裴启的《语林》成书后曾一度十分流行,在当时甚至形成了一门"裴氏学"。然而到了唐代初年竟亡佚了。但是它的部分内容被保存在唐宋时期的一些类书中,后人陶宗仪、马国翰、鲁迅、周楞伽等人分别对它进行了有意识地、较为系统地辑佚,使《语林》部分地恢复了原来的面目。这对于窥探魏晋小说的特点有着重要意义。五家对裴启《语林》的辑佚各有特点和贡献,分别代表着不同时期的辑佚成就与特点。

  • 标签: 《语林》 四家 辑佚 成就
  • 简介:《全宋诗》共72册,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后,给宋代文学研究带来极大的便利,确实是一项嘉惠士林、造福子孙的宏伟事业。但该书也还有很多缺误,需要学者们不断补充与研究,方能逐渐臻于完善。笔者多年来查考众籍,从事补遗,所得渐多。今将披览方志及“永乐大典》残卷所得,辑成“全宋诗辑佚作120首》。本文所辑佚诗,均为“全宋诗》未收诗人之作,凡作者事迹可考者,则先作小传,后录佚诗。文后附引用书目,以便查检。

  • 标签: 《全宋诗》 辑佚 120首
  • 简介:论清代辑佚兴盛的原因张升辑佚是传统治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在今天还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据一般的看法,辑佚如果起源于宋代的话,那么至今快有一千年的历史了。今天,我们不应仅仅把它当作传统治学的一种方法来继承,更为重要的是,还应把它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也就...

  • 标签: 文化背景 学风转变 回归现象 文化民族主义 文化现象 主体意识
  • 简介:无为县境历史悠久,远古时期,这里属于中华最古老的有巢氏族,并渐以形成有巢氏族部落和巢国(方国),中原称之为“南巢”。夏、商、西周时期,地属古巢国。春秋为巢国地,为楚吴争夺之域。秦置襄安县,汉、晋续设,并于境内设置临湖县。北宋始置无为县,后随历史演延而不断变换行政名称及区划。本文对“无为”来历与异说,无城城建史和古镇史料的考释,具有参考价值,略见学术意义。

  • 标签: 无为 无城 名称 政制
  • 简介:前言“绳墨”系上古时期先民使用的重要造物工具,是民间匠作工具——墨斗的雏形。先秦以降诸子文献中,多以其作为准则、律令、规则、法度等概念的隐喻。在民间匠作行业语境中,“绳墨”又是职衔和技艺等级的称谓和象征。这一现象源自古人在造物实践中所受的器具功能和工艺行为的启发。由器物称谓逐渐引申为规范人的言行的法律、准则,以及成为归纳事物的原理、规律等意识形态范畴的用语,“绳墨”超越了本体固有的工具文化属性而被赋予新的哲学内涵。

  • 标签: 考释 上古时期 意识形态 哲学内涵 文化属性 工具
  • 简介:乌江最初是长江某段的江名,因当地土黑而命名。此后该地为东城县下的亭,即乌江亭。东城县与历阳县是两个并列的县,隶属于九江郡。直到晋太康六年(285)乌江才从东城县析出,成为乌江县。乌江县与历阳县同隶属淮南郡。历史上,乌江大多时间为历阳郡或和州下属的县。曾为乌江县和郡的治所,郡的治所时间长达八十多年,作为县的治所有一千多年,可见当时乌江地理的位置重要性。到了明代,乌江与历阳成为直隶和州下的镇,镇为军事重地。文章还考察乌江历史沿革,并纠正文献某些错误。

  • 标签: 乌江 历阳 和州 沿革
  • 简介:现代汉语词典中出现的“估(gù)衣”语义来源推测有二:一是由佛经文献中表示寺院僧衣竞卖活动的“估衣”通过词义扩大而来;二是本为“故衣”,表示民间市场上买卖的旧衣服,后变换字形得到“估衣”。这里的“估”是“故”的俗字。运用词义分析法、因声求义法进行考证,认为后一种推测可能性较大。对于该词词义的解释,各版本现代汉语需依照现实情况作出更加详尽准确的释义。

  • 标签: 估衣 故衣 词典释义
  • 简介:《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名著,故而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韻之离骚。”其中“太史公”一词是关键词,它不但涉及到《史记》百三十篇各篇的著者、思想及史实内容,而且前后出现达一百五十二次之多。指称不一,有时指司马谈,有时指司马迁,有时又指称官职(与“太史令”、“太史”同)。因此古往今来研读《史记》者多有释名、考辨,然众说纷纭,迄今未有定论,今不揣浅陋,略陈臆说,以就正于方家。历代对“太史公”的释名、考辨大致可分为三类,兹列于下,并逐条加以考释

  • 标签: 太史公 司马迁 太史令 考释 史记 司马谈
  • 简介:<正>《红楼梦》七十五回写“傻大舅”邢德全、“呆大爷”薛蟠等“斗鸡走狗、问柳评花的一干游荡纨袴”,由贾珍父子牵头,在宁府聚赌喝酒,闹得乌烟瘴气。陪酒的小么儿也都打扮得粉妆玉琢,向这伙酒色之徒撒娇卖俏。傻大舅赌输了钱,喝了两碗酒,便发起酒疯来,嗔着陪酒的娈童骂道:“你们这起兔子,真是些没良心的王八羔子!”句中的“兔子”一词当作何解?是“小白兔儿”?“小兔崽子”?均不是。是什么?

  • 标签: 红楼梦 梁孝王 考释 义项 薛蟠 回写
  • 简介:宋蔡居厚所撰《诗史》,散佚已久。郭绍虞先生辑其佚文125则,都为一编,收入《宋诗话辑佚》下册,颇便学者。惟笔路蓝缕,艰难实多,千虑一失,势所不免。本文试就其间部分条目的错误(主要是句读、标点符号、代拟标题等方面的错误)及疏漏(主要是佚文见于宋代典籍可收而失收、佚文出处有宋代典籍可引而不知、佚文中有错误可校而未能辨别等),予以补正。

  • 标签: 《宋诗话辑佚》 《诗史》 校议
  • 简介:对于以往的北京地方史研究,学者一般从传统正史中的地理志与地方史志中寻找研究资料,其中以明清资料居多。关于元代北京地区的专门性史志相对较少,《析津志》一书即是元末江西学者熊梦祥所著,是关于北京及北京地区历史的一部志书。由于原书早已不存,北京图书馆所辑的《析津志辑佚》就成为一部重要的研究参考文献。正是因为此书是从其他古籍中辑录而成,所以此书就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和错误。本文拟对《析津志辑佚》中的“朝堂公宇”、“台谏叙”、“工局仓廪”、“人物”部分进行对照考订,将书中存在的讹误进行订正,并试图找出致错的原因。并对其中一些记载不一的部分加以分析与订正,在阅读文献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也试着订正。力求将书中信息的准确性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 标签: 辑佚 北京地区 地方史志 参考文献 地方史研究 北京图书馆
  • 简介:对尚志钧辑佚的《肘后备急方》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考订,并从5个方面进行了探讨:(1)条文误录例,对他本中注明属“葛氏方”等而辑本没有收录的条文作了补充;(2)注入误入正文例,指出辑本中不当彷正文的注文;(3)异文取舍失当例,对不同文本比较后指出比较合适的文本;(4)句逗差误例,对辑本明显的句逗失误作了订正;(4)误录误改原文例,对辑本中因传抄录入等造成的错误进行订正。

  • 标签: 《肘后备急方》 辑佚 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