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进腊月天,村子就喧闹起来.卖菜的、卖杂货的、摆铁器摊子的,炸油饼的、卖蒸馍的、卖面的、卖蜂蜜的,大清早六点多,天刚蒙蒙亮,就在村巷间熙熙攘攘吵吵闹闹的.早晨去的时候都是自己走,默默地,踢踢踏踏的脚步声里伴随着咳嗽和烟卷的味道.晚上回来往往成群结队,说说笑笑,空荡荡的车子上、胳膊弯里夹着零碎用品.日子繁杂了、喜庆了,都是让年给闹得.大家都说这两年的年没个过头,整天白米白面大鱼大肉的,天天都是年,话是这么说,谁家也没怠慢,生怕少了哪一样年就不热闹.
简介:过年,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概念。大凡生长于农村的人,尤其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大都对旧时的年节满怀深情。在深埋于他们童年的记忆中,年节气氛“腊八”姗姗而来,第二年元宵匆匆离去。经历一冬萧索荒冷气氛,而随着年节日渐临近重现生机,所以留有深刻印记。一俗话说:“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关于“腊八”的来由,一说是南北朝时期,我国把农历十二月初八确定为“腊日”,当作祭祀祖先和神灵的日子;一说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得道成佛的日子,所以这天寺院众僧诵经演法,造粥敬佛,以作纪念。旧时腊八,农村一般都要吃腊八粥。彼时的腊八粥,比现今城里的八宝饭相去甚远,只是在小米里掺一些粉条、黄豆、豆腐、蔬菜之类,煮成咸粥,就这也算得上一顿美餐了。人们吃粥之前,总要拿了菜刀,在自家的枣树身上狠砍几刀,再抹些粥在上面。据说腊八是枣树生日,当年“吃”下一些粥,来年结的枣就会像米粥一样稠密。腊八离大年初一还有二十余日,已经为期不远了,所以人们即开始张罗过年事宜。其间重中之重,是准备小麦,淘净晒干,磨成面粉,以备蒸年馍、炸丸子、包饺子之用。旧时过年磨多少麦,是衡量家境好坏的两个重要标尺中的一个,另一个标尺就是割多少肉了。此时人们路上相遇,开口便问:“年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