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气相中过渡金属硫化物阳离子(Msn+,M=Se,Ti,n=1,2,3).获得了各种离子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光谱性质及热力学数据,确定了其基态结构,并和已有实验数据作了对比.根据我们的理论计算,ScS+,TiS+的基态分别为1∑+,2△.其主要电子组态分别为1σ2σ21π4,1σ^22σ2141δ.MS2+的各种离子基态结构是三元环型结构,ScS2+,TiS2+的基态分别为1A’,2A’,MS3+的可能结构有直线型结构、三角锥型结构和以M+为中心的平面结构.经过反复计算,优化各种结构并对每一结构做振动频率分析,得到scS3+,TiS3+基态分别为:3A″,2A″。
简介:摘要:超级电容器 (SC) 设备在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值方面在传统电容器和离子电池之间有相当大的优势。特别是,超级电容器的功率密度值比锂离子电池更高,这使得它们在某些特定应用中很有用,例如在混合动力汽车减速时储存能量。提高能量密度值是超级电容器要面临的关键挑战之一。与同类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和导电聚合物相比,过渡金属二硫属化物 (TMDC) 是具有这种潜力的新兴重要材料体系之一。本综述旨在简单介绍二维 (2D) 层状过渡金属硫化物 (TMS)在电化学领域相关工作和常见合成方法。
简介: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目前的主要防治措施是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进行处理,但是这些方法均具有成本高、效果差等缺点。近期微生物为重金属污染治理打开了新的篇章。目前对于微生物与金属硫化物矿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几种常见的表征手段对矿物表面的反应过程进行相应的研究。本文综述了微生物与金属硫化物类矿物之间的反应过程,剖析了微生物在硫化物表面的吸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微生物分解金属硫化物的机制与过程,归纳总结了金属硫化物矿物的微生物氧化作用形成的次生矿物类型,阐明了微生物对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人类研究微生物一金属硫化物矿物相互作用的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建立了废水和废渣中硫离子和氰化物含量测定的离子色谱法。方法的检出限:硫离子为0.5ng/mL,氰根离子为:0.5ng/mL,定量限:硫离子为2.0ng/mL,氰根离子为:2.0ng/mL。在2~100ng/mL浓度范围内,硫离子的线性方程为y = 10376x-358.6;相关系数:R = 0.9998;氰根离子的线性方程为y = 11208x+281.2;相关系数:R = 0.9996;线性良好。6次重复性实验测得的硫化物和氰化物RSD在1.42%~2.22%,回收率在89.5%~97.5%,分析方法准确可行,可以用于废水和废渣中硫化物和氰化物的测定。
简介:摘要:在含硫钢中加入一定量的碲,能够使沿着晶界分布的棒状MnS夹杂物,转变为断续的椭球状或球状夹杂,从而起到改变硫化物的形态,降低夹杂物评级的作用。
简介:硫化物作为土壤中常见的污染物在酸性环境中会生成H2S,造成环境污染,研究中根据环境质量要求分别针对土壤中易解析的硫化物、酸可溶解性硫化物、酸难溶性硫化物建立了相应的分析测定方法。硫化物分别在磷酸(1+1)、浓硫酸、盐酸(9.8mol/L)作用下形成硫化氢,硫化氢随氮气进入装有乙酸锌吸收液的吸收瓶中,生成硫化锌沉淀,以碘量法定量。结果表明:酸难溶性硫化物的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6%~98%;酸溶性硫化物的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3%~91%,空白加标回收率为92%~97%。精密度实验中,酸溶性硫化物相对标准偏差为6.4%~8.3%。沙土、花园土、黄土、稻田土中酸难溶性硫化物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6%、4.0%、5.5%、5.8%。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满足分析要求,可以用来评估土壤中的硫化物污染问题,也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硫化物的污染情况。
简介:本文为实现地表水、地下水及废水等水环境样品中锂、钠、铵、钾、钙、镁等阳离子快速、精准的检测,通过对方法《水质 可溶性阳离子(Li+、Na+、NH4+、K+、Ca2+、Mg2+)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进行方法验证,具体从线性范围、检出限和测定下限、精密度、正确度等方面开展了方法验证,并根据方法的适用范围进行实际样品的测定[[1]]。验证结果表明,Li+、Na+、NH4+、K+、Ca2+、Mg2+的检出限分别为0.003mg/L 、0.015mg/L、0.009mg/L、0.017mg/L、0.029mg/L、0.006mg/L,相对标准偏差在0.00%~5.33%之间, 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3.3%~118.7%之间,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在0.9991-0.9999之间,均满足方法要求。由此可知,该方法适用于水中金属阳离子的分析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