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第2足趾近侧趾(指)骨间关节(PIPJ)移植重建手指PIPJ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5月至2020年3月,收治13例手指PIPJ缺损的患者,均为创伤性损伤一期修复术后发生的PIPJ缺损,受伤机制为:绞轧伤5例,电锯伤4例,冲压伤2例,挤压伤2例,其中示指7例,中指3例,环指3例。手术时间为一期手术后3~7个月,应用改良吻合血管的第2足趾PIPJ进行移植重建,取伤指同侧第2足趾10例,取对侧第2足趾3例。移植关节均携带观察皮岛,面积为1.0 cm×1.5 cm~1.0 cm×2.0 cm。足趾供区继发骨缺损均取髂骨条植骨重建,切取髂骨条长度为4.0~6.0 cm,供区创面均采用趾腓侧岛状皮瓣转移修复,面积1.1 cm×1.6 cm~1.1 cm×2.1 cm。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通过门诊、电话及微信传送照片的方式进行随访,内容包括重建手指和供足的功能、外形恢复情况。结果13例移植的关节和趾腓侧岛状皮瓣均全部成活,移植关节和供趾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10周。其中3例关节和肌腱粘连严重,二期行松解术。术后所有患者获得随访10~18个月,重建的指PIPJ未发生退行性变,主动活动度为:屈曲45°~90°,伸直0°~10°,活动度平均66.3°,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7例,良4例,可2例。供趾外形良好,远期随访行走功能正常。髂腹股沟供区只留1条线形瘢痕,无明显不适。结论应用改良吻合血管的第2足趾PIPJ移植重建缺损的手指PIPJ,能够恢复手指骨间关节功能,具有良好的效果。足趾供区同时行髂骨条植骨重建加趾腓侧岛状皮瓣转移修复,能够保留足趾的外形和大部分功能,达到供、受区平衡。
简介:目的报道第2足趾近侧趾间关节复合组织移植重建近侧指间关节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于2001年9月~2004年1月,根据近指间关节的损伤情况,设计应用第2足趾近侧趾间关节符合组织移植重建近侧指间关节.结果临床应用15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术后经6~28个月的随访,全部成活,无关节疼痛,患者对手指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多次经X光片复查未见关节退形性变的征象.结论该方法是重建手部小关节损伤较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多指外伤近端背侧皮肤和指骨复合缺损的修复方法与疗效。方法1996年6月-2005年3月收治6例多指近端背侧皮肤和指骨复合缺损患者,累及2指者3例,3指者2例,4指者1例。一期采用游离髂骨移植分别重建各指骨缺损,然后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其中采用足背皮瓣4例,上臂外侧皮瓣1例,胸外侧皮瓣1例。二期行分指术同时做皮瓣部分修薄整形,3例患者另行伸指功能重建术。结果6例患者术后获6个月~9年(平均2年8个月)随访,移植皮瓣全部成活,经二期皮瓣修薄整形后指背修复、外形美观,随访手部X线片示游离髂骨移植成活良好、具有正常指骨形态特征。3例患者肌腱移植重建指伸肌腱功能后远节指间关节伸直功能恢复。结论髂骨移植修复多指指骨缺损和游离皮瓣移植覆盖是修复多指外伤背侧皮肤和指骨复合缺损的有效方法,后期皮瓣整形能使伤指恢复美观,伸指功能重建有助于恢复远节指间关节的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微型钛板掌侧固定治疗手指近节指骨骨折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手指节指骨骨折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取微型钛板掌侧固定进行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9个月。结果随访3至9个月,所有患者均属于一期骨性愈合,于手术之后半年内将钛板取出,并未发生感染或并发症等,且未发现患者内肌腱断裂以及固定松动等情况。根据患者手指活动情况进行评分优良45例(50.00%)、一般41例(45.55%)、差4例(4.45%),总优良率为95.55%。结论微型钛板掌侧固定治疗手指近节指骨骨折效果显著,患者手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感染或并发症,是临床上治疗手指近节指骨骨折有效的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钩骨腕掌关节移位、修复和重建手的功能性关节的解剖学基础。方法22侧冷冻成人手腕标本,解剖观测钩骨腕掌关节和中节指骨基底关节面的形态、结构特点,测量各关节面的尺桡径、掌背径、关节面凹面的深度及关节面面积。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钩骨腕掌关节和中节指骨基底关节面在形态、结构特点、面积及各径线长度的相似度。结果钩骨腕掌关节的尺桡径(13.54mm±1.15mm,钩骨腕掌关节尺桡侧缘中点的距离)和示、中、环指中节与拇指远节指骨基底关节面的尺桡径(关节面尺桡侧缘中点的距离)无统计学差异(P〉0.01,对应t值分别为2.7670、-2.0720、2.1608、1.2189);钩骨腕掌关节的掌背径(10.71mm±0.93mm,钩骨底嵴的两顶点间距离)和环指中节指骨基底关节面的掌背径(关节面掌背侧缘中点的距离)无统计学差异(P〉0.01,t=1.6170);钩骨腕掌关节的尺侧凹面深度(1.30±0.08)mm、桡侧凹面深度(0.95±0.05)mm、面积(139.89±5.44)mm2和示、中、环、小指中节指骨、拇指远节指骨基底关节面的凹面深度(尺、桡侧关节面掌背缘中点为支点测量深度)及面积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钩骨腕掌关节可作为一个新的良好关节供区,用于修复和重建各中节指骨基底关节面。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拇指桡侧指动脉逆行近节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2月至2020年10月河北省任丘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拇指指端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19例;年龄17~66岁[(37.8±12.2)岁]。右侧35例,左侧21例。均伴有拇指末节指骨外露。缺损面积为2.9 cm×1.8 cm~3.3 cm×2.6 cm。均切取拇指桡侧指动脉逆行近节背侧皮瓣,携带指背神经与指固有神经断端吻合。供区取患侧前臂尺侧中厚皮片游离植皮修复。记录手术过程中的皮瓣切取时间和手术时间。观察皮瓣成活情况、供区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观察皮瓣外形、质地、感觉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与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评估皮瓣感觉功能恢复与供区瘢痕形成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26个月[(13.2±6.4)个月]。皮瓣切取时间为20~35 min[(26.0±5.3)min]。手术时间为1~2 h[(1.3±0.3)h]。术后2例皮瓣远端出现水疱,未做处理,术后7 d 水疱自行消退,皮瓣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区均Ⅰ期愈合。末次随访时皮瓣外形较美观,质地、弹性及颜色与周围皮肤相似,皮瓣感觉恢复良好。供区无瘢痕挛缩和指间关节屈伸障碍。末次随访时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56例均超过S3级,高于术后1个月的0例(P<0.01)。VSS评分为3~7分[(5.0±1.4)分],低于术后1个月的6~12分[(8.8±1.5)分](P<0.01)。供区为线状瘢痕,其外形及功能未受明显影响。结论拇指桡侧指动脉逆行近节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皮瓣切取方便,容易成活,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且供区损伤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一期处理近节指骨缺损的方法,评价近期疗效。方法2012年8月至2014年1月,对于8例近节指骨开放粉碎性骨折伴缺损病例,一期采用弹性克氏针外固定支架支撑。结果到二期手术前全部病例均未出现肌腱粘连。结论弹性克氏针外固定支架法一期处理近节指骨缺损对避免肌腱粘连,改善手指功能疗效可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保留足趾的游离足二趾近侧趾间关节移植治疗创伤性指间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的选取我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之间接受治疗的100例创伤性指间关节炎患者,随机的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平均每组为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保留足趾的游离足二趾近侧趾间关节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将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4.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00%。观察组的创伤性指间关节炎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留足趾的游离足二趾近侧趾间关节移植的方法在治疗创伤性指间关节炎方面,具有十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这一治疗方法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创伤性指间关节炎的临床治疗之中。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拇指指动脉逆行近节背侧皮瓣移植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20年6月任丘市人民医院采用拇指指固有动脉逆行近节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患者资料。设计切取同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术中将供应皮瓣血运的穿支血管近端的指动脉切断结扎,以指动脉为蒂逆行转移修复拇指指腹缺损。以9-0无创缝合线将皮瓣携带的指背神经与指固有神经断端吻合。供区游离植皮修复。随访受区皮瓣、供区植皮存活情况,及修复指腹外观、感觉情况。结果共纳入68例拇指指腹缺损患者,均伴有末节指骨肌腱外露。男39例,女29例;年龄18~63岁,平均35.8岁。术中切取近节背侧岛状皮瓣大小为2.0 cm×3.0 cm~3.1 cm×4.2 cm。术后全部皮瓣及供区植皮均存活,创面一期愈合。6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0.6个月。皮瓣外形不臃肿,指腹饱满,外观满意,感觉恢复良好,两点辨距觉为4~11 mm。结论采用拇指指动脉逆行近节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具有创伤小、手术操作简便等优点,能获得较好效果。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颗粒骨及结构骨植骨技术进行人工髋关节股骨侧假体翻修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6月至2005年10月,采用颗粒骨或/和结构骨植骨技术对16例人工髋关节股骨侧假体进行了翻修,平均随访时间39个月,采用Harris评分及X线片观察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1.7分提高到术后82.6分,术后优良率为达87.5%;9例患者无假体松动及下沉;余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股骨假体下沉,下沉的高度低于0.5~1cm;所有患者未出现假体松动的症状,无需再次翻修术。结论进行有效骨缺损修复,成功地重建股骨近端的骨结构是人工髋关节股骨侧骨假体翻修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中关节镜手术+腓骨近端截骨的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我院医治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16例)当分析的对象,此次研究患者均由关节镜手术+腓骨近端截骨治疗,总结临床情况和Lysholm评分、外翻角、内侧间隙。结果本次研究患者的手术时间是(49.82±11.52)min;手术出血量是(21.52±2.52)ml;引流量是(16.05±3.21)ml;住院时间是(10.02±1.41)d。术后患者的Lysholm评分大于术前,术后患者的外翻角小于术前,术后患者的内侧间隙大于术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中,关节镜手术+腓骨近端截骨的应用效果确切,创伤性小,且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