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近视患者行激光屈光手术治疗中,采用安全护理管理方式,观察其效果情况。方法:本组研究中,观察时间始于2021年11月,结束于2022年10月,将62例患者分为两组,普通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方式,安全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安全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普通组和安全组满意度和依从性对照中,普通组满意度为81.25±3.86(分)、安全组为92.33±3.79(分),普通组依从性为79.07±3.45(分)、安全组为88.26±3.31(分),(t=13.112,p=0.013),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对近视患者行激光屈光手术治疗中采用安全护理管理方式效果优越,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对侧眼视网膜病变情况及激光治疗的防治效果。方法:将2021年03月-2022年02月本院收治的72例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对侧眼全面眼底检查,对于存在视网膜格子样变性、裂孔患者予以激光治疗,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72例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患者中,对侧眼检出视网膜格子样变性23眼,占比31.94%;检出视网膜裂孔10眼,占比13.89%;检出黄斑出血5眼,占比6.94%。其中32眼实施预防性激光治疗,结果显示激光斑清晰,且均未出现视网膜脱离表现。结论: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通常会存在一定视网膜病变现象,其中以退行性病变居多,需加强眼底检查。对于存在视网膜格子样变性、视网膜裂孔患者实施激光治疗,可有效预防对侧眼视网膜脱离的出现。
简介:摘要危险因素分析是制定各种疾病干预措施的重要基础。就近视的危险因素,已经提出了大量的证据,但对于各种混杂的危险因素,目前并未进行系统地分析。为了有助于设计近视的预防性干预措施,应该进行危险因素分析以明确因果联系,阐明机制。统计分析往往由于变量的相对变异而变得复杂,我们的目标应该是采用孟德尔随机化或随机临床试验来证明某个因素与近视之间的因果关系。当采用这种严格的分析方法后,就可以系统地分析各种与教育相关的措施与近视的相关性。然而,Meta分析表明,更久的近距离工作与更严重的近视发生率之间的相关性通常较弱且不一致,而更长的户外活动时间和更低的近视发生率之间的相关性更强,临床观察结果与此结果较一致。对近距离工作和户外活动时间的评估,传统上是以问卷调查方式进行的,但现在越来越多地采用可穿戴客观监测设备来进行。孟德尔随机化研究证实了受教育年限增加与近视发病增加之间的因果关系,而随机临床试验证实了户外活动时间增加对近视进展具有保护作用。尽管人们越来越多地考虑将限制屏幕使用时间作为控制近视流行的干预措施,但屏幕使用时间增加与近视的相关性证据并不充分也不一致。尚需对提出的其他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验证其对这些变量是否有调节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和分析云随访联合微信平台在全飞秒激光近视矫正手术患者术后随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60例近视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在患者的术后护理工作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的常规随访方式,给予观察组患者应用微信平台联合云随访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全飞秒激光近视矫正手术患者的术后随访护理工作中需要应用云随访联合微信平台的方式,在根本上提高随访的即时性,缓解患者的术后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飞秒激光与角膜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在治疗高度近视眼方面的整体优势。方法:划分100例高度近视眼患者至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前者采取角膜板层刀制瓣(M-LASIK);后者采取飞秒激光制瓣(F-LASIK),并对比术后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术后角膜地形图参数方面对比呈P>0.05,但观察组术后干眼症状发生率更低,呈P<0.05。结论:M-LASIK、F-LASIK均适用于高度近视治疗,但后者有效规避了干眼症状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飞秒激光与角膜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在治疗高度近视眼方面的整体优势。方法:划分100例高度近视眼患者至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前者采取角膜板层刀制瓣(M-LASIK);后者采取飞秒激光制瓣(F-LASIK),并对比术后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术后角膜地形图参数方面对比呈P>0.05,但观察组术后干眼症状发生率更低,呈P<0.05。结论:M-LASIK、F-LASIK均适用于高度近视治疗,但后者有效规避了干眼症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