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外伤性对冲部位血肿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治诊断及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30例发性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影像学诊断确诊,所有患者均进行综合性治疗,所有患者中保守治疗4例,手术清除血肿26例,合并内外减压术7例。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预后良好共计19例,轻残3例,中残3例,重残2例,死亡3例,死亡率10%。结论外伤性发性血肿通常在原颅脑损伤或清除其他血肿后72h发生,发病高峰期在原颅脑损伤或清除其他血肿后24h,因此对于发生损伤的患者应当对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等进行密切观察;另外,躁动不安,进行性意识障碍,昏迷,生命体征不稳定及呕吐等均为发性血肿的临床表现,在诊治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实时的CT检查,早期诊断和适宜的治疗方法是提高发性血肿患者预后的关键。

  • 标签: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 对冲部位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无创压(NICP)监护存发性创伤性血肿(DTIH)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应用NICP监测技术前瞻性地对86例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的压(ICP)进行动态监护,评价NICP监护在发现DTIH中的作用。结果86例TBI患者经CT证实有17例为DTIH,其中15例需手术治疗,发现时间为伤后6~74h,平均19.6h。监测结果显示血肿侧ICP较对侧明显增高[(380±62)mmHg:(254±56)mmHg,P〈0.01],而且明显高于69例伤后24h无DTIH患者的平均ICP[(380±62mmHg:(242±65)mmHg,P〈0.01]。16例监测到ICP增高与CT检查结果吻合(94.1%)。结论NICP监护是一种简单、无创、有效的TBI监护技术.对早期诊断DTIH可提供重要信息。

  • 标签: 颅脑损伤 迟发颅内血肿 无创颅内压监测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肿清除术后继血肿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我院199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血肿病人826例,其中62例术后再次继血肿。结果本组62例继血肿病人治愈或好转55例,5例死亡,2例植物生存状态。结论血肿清除术后继血肿包括①原血肿手术部位再出血;②多发性血肿的非手术部位血肿形成;③压骤减致其他部位出血。临床应采取相应的有效预防措施,并强调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复查CT,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 标签: 颅内血肿 清除术 继发
  • 简介:急性外伤性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盖骨部位硬膜下血肿少见,由于小脑幕特殊的解剖结构,其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发性外伤性血肿(delayedtraumaticintracraniahematoma,DTICH)是指患者首次CT检查未发现血肿,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查发现血肿,或在已有血肿的患者又发现不同部位新的血肿。适时复查CT,对DTICH早期诊断,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 标签: 迟发颅内血肿 硬膜下血肿 急性外伤性 小脑幕 外伤性颅内血肿 CT表现
  • 简介:目的探讨并总结急性颅脑损伤开颅术后非术区血肿发生的机制及救治措施以提高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颅脑损伤开颅术后非术区血肿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6个月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疗效判定:恢复良好12例,中残8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4例。结论了解导致颅脑损伤术中或术后发性血肿发生的相关因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复查CT,清除血肿,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脑外伤 开颅手术 非手术区 迟发性 颅内血肿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血肿清除术后继对侧血肿的发生时间,形成原因及预防治疗.方法我们自1989年9月~2001年8月收集共9例,行血肿清除术.结果9例第一次手术回病房后,昏迷4例,手术对侧瞳孔逐渐增大24h再次CT复查,发现对侧血肿.另5例在第一次手术后48h复查CT,均提示手术对侧血肿,血肿量在30-80ml,其中5例为脑挫裂伤伴硬脑膜下血肿,中线结构移位明显,2例为颞枕部硬膜外血肿,2例为颞叶脑血肿.硬膜外血肿2例和颞叶脑血肿2例手术治疗,预后良好.5例脑挫裂伤伴硬膜下血肿立即行手术治疗,清除血肿,4例血肿清除后脑搏动较弱,5例均行硬膜减张缝合并去骨瓣.手术后死亡3例,2例手术后有偏瘫.结论一侧外伤性血肿在手术后继血肿的发生率为0.8%~2.2%,多发生在48~72h之内[1].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急性压增高引起的血管自主调节丧失,血管床扩张淤血,脑血管内外压力差增大可能也是重要因素[2].并且常在脑挫裂伤的基础上继发出血,亦可因过度换气,使用脱水降压剂及去骨瓣减压不当使压骤降有关.

  • 标签: 急性颅内血肿 清除术 继发对侧颅内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发性血肿能否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5例外伤性发性血肿的患者,密切观察,及时评估病情,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并精心、细致地专业护理。结果35例患者恢复良好22例,占62.9%,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全面具体的个性化综合护理措施有助于早期发现发性血肿,及时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的恢复。

  • 标签: 颅脑损伤 迟发性血肿 护理
  • 简介:发性外伤性血肿(delayedtraumaticintracranialhematoma,DTICH)是外伤性血肿的一种特殊类型,系指头部外伤后首次CT扫描未发现血肿,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所发生的血肿.本文回顾了我科近8年来收治的13例DTICH,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 颅脑损伤 CT 治疗
  • 简介:目的本文对血肿开颅术中手术区对侧发性血肿的发生部位、原因和治疗进行了探讨.方法对我院1995年以来治疗5例术中合并的对侧血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病人均在开颅同时进行对侧血肿清除,血肿全部为硬膜外血肿,同时合并颅骨线状骨折,术后生活自理1例,轻工作2例,恢复正常工作2例.结论开颅血肿清除中压一度下降后出现急性脑膨出,务必要找出其发生的原因,其它部位是否形成发性血肿是必须要排除的原因.

  • 标签: 颅内血肿 开颅手术 手术区对侧 迟发性血肿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发性血肿(DTIH)的发病机制,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758例颅脑外伤中,通过临床观察和CT确诊286例DTIH病例。通过临床治疗后观察其转归。结果286例DTIH中,颅脑外伤后6~24h内出现者160例(55.9%);24~72h内有89例(31.1%),72h以上的有37例(12.9%)。治疗后恢复良好165例(57.7%),轻度伤残39例(13.6%),中度伤残27例(9.4%),重度伤残17例(5.9%),植物生存9例(3.1%),死亡29例(10.1%)。结论DTIH多发生于患者伤后3天以内,通过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动态CT检查,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是降低DTIH患者死残率的关键。

  • 标签: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3)脑血肿(4例),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创伤性发性血肿病人中男15例,②小骨窗血肿清除术(6例)

  • 标签: 创伤性迟 发性颅内 血肿诊断
  • 简介:(3)脑血肿(4例),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创伤性发性血肿病人中男15例,②小骨窗血肿清除术(6例)

  • 标签: 创伤性迟 发性颅内 血肿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导发性外伤性血肿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总结我院52例发性外伤性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通过对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神经体征变化的严密观察,及早做出诊断,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结果本组需手术治疗36例,非手术保守治疗16例;痊愈41例,致残6例,死亡5例。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经严密观察及护理,可及时发现发性内出血,提高本病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死亡率、致残率。

  • 标签: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 观察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发性外伤性血肿(DTIH)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我院于2004年1月至2010年11月共收治的发性外伤性血肿80例进行分析,其中男性54例、女性26例,年龄8-68岁。结果痊愈42例,轻残12例,重残10例,死亡16例,死亡率占20%。结论发性血肿多见于外伤的急性期(特别多见于受伤后24小时),以枕部着力的对冲伤多见,致残率及死亡率高,早期诊断,早期复查CT检查,早期处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标签: 脑挫伤 血肿 颅内 迟发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发性内出血对人体生命的危害性。方法回顾分析25例外伤性发性内出血患者的资料。结果本组确诊外伤性发性血肿已经发生脑疝5例,其中死亡和重残占80%。未发生脑疝20例,死亡、植物生存和重残占20%。结论外伤性发性内出血脑疝前诊断及治疗对患者预后相当重要。

  • 标签: 颅内血肿颅脑损伤诊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