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近年来,桥梁工程作为国家“新基建”工程重点方向发展迅速,桩基础由于其适用性强、承载能力好、机械化程度高等特点,已成为桥梁工程中最主要的基础形式。桥梁桩基础施工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跨越区域广、距离长、沿途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差异大,施工现场分散且受地形、地质、运输条件等限制和影响,其成桩环境复杂,成桩质量控制难度大,为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需对成桩质量进行检测。声波透射法具有操作简单、过程短暂、检测成本低等优点,已在建筑行业广泛应用,但其用于桥梁桩基础检测受到限制。由于桥梁基础桩径较大而桩长较短,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时主要影响因素是尺寸效应的影响。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桥梁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盲区危害性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采用结肠镜下硬化注射法治疗的内痔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方案。 方法:本次调查中 52 例内痔患者均选自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3 月,按照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 ( n=26 ) 和实验组 ( n=26 ),两组患者均接受结肠镜下硬化注射法治疗,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围术期护理,分析临床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相比于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存在可比性 (P<0.05)。 结论:在老痔患者的治疗中应用结肠镜下硬化注射法配合围术期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安全可靠,具有在临床中广泛推广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显微镜是人类研究客观世界的眼睛,其中,透射电子显微镜(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简称 TEM)是应用最广泛的、具有纳米级别表征能力的显微镜,常用于生物、半导体、材料学领域。 TEM技术发展涉及电子腔、电磁透镜、 HRTEM、 STEM等方面,近些年来球差矫正技术的发展使得 TEM的分辨率提升了一个数量级。而本文针对 TEM样品杆专利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梳理,是因为样品杆是 TEM观测中用于承载样品,实现特殊观测需求(如原位观测,力学、热学、电学测试)的重要部件,价格昂贵,有的原位样品杆的价格甚至占到 TEM整体价格的一半,并且国内 TEM样品杆技术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因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全球发展趋势以及在各国的分布情况,介绍了几个重要申请人的专利申请情况,其次对专利技术发展路线进行梳理总结。通过上述分析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专利审查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足部反射法结合中药口服消石散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6年 2月至 2019年 3月前来本门诊接受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 9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46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消石散治疗,研究组患者则采用足部反射法结合消石散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 86.96%,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 67.39%,研究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X2=4.998, P=0.025);研究组复发率为 4.35%,对照组复发率为 28.26%,研究组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输卵管结石治疗过程中,采用足部反射法与中药口服消石散结合治疗的效果确切,且复发率比较低,应当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 PSVT)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潜水反射法,观察潜水反射法治疗效果。方法:将云南省腾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PSVT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时间为 2018年 4月到 2020年 4月,并且根据患者使用的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参照组采用腺苷治疗,研究组使用潜水反射法治疗。结果:( 1)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 92.68%,参照组为 75.60%,( x2=19.235,p=0.001),结果有差异。( 2)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 2.43%,参照组为 39.02%,( x2=23.355,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 PSVT患者采用潜水反射法治疗效果明显,该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荐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新生儿黄疸临床中采用金双歧联合蓝光照射法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80例本院在2018年9月-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患有黄疸的新生儿患者,给予统一编号后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蓝光照射法治疗(n=40)和金双歧联合蓝光照射法治疗(n=40),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案对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相比常规组较短,且常规组的总有效率为80.00%(32/40),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38/40),两组对比(P<0.05)。结论 给予新生儿黄疸采用金双歧联合蓝光照射法治疗对其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总有效率均具有显著的作用,可给予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碘化油栓塞与改良微球注射法栓塞治疗胃肠道源性肝脏转移瘤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经皮选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的胃肠道源性肝脏转移瘤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碘化油组和微球组。碘化油组45例,常规先灌注化疗药物,再用碘化油与表阿霉素乳化剂栓塞;微球组55例,先灌注同样化疗药,后行表阿霉素与栓塞微球交替灌注化疗栓塞。观察术后不良反应,采用χ²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局部有效率,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以Log-rank法比较两组间生存率。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严重致死及致残性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时间(18.7±3.4)个月。碘化油组术后1、3、6、12、24个月的局部有效率为71.1%(32/45)、68.9%(31/45)、51.1%(23/45)、28.9%(13/45)、6.7%(3/45),微球组为90.9%(50/55)、89.1%(49/55)、72.7%(40/55)、49.1%(27/55),23.6%(13/55),微球组优于碘化油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碘化油组中位生存期12个月,微球组中位生存期1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8.238,P=0.004)。微球组4例患者术后1周内出现肝脓肿,经引流抗炎、治疗后好转。结论对于胃肠道源性肝转移瘤患者,采用改良微球栓塞法对肿瘤的局部有效率高于碘化油栓塞,且能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时间,是治疗胃肠道源性肝转移瘤的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步照射法对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中重度痤疮患者疼痛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恩施州中心医院皮肤科行ALA-PDT治疗的中重度痤疮患者60例,按照治疗的先后顺序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照射,光输出强度65 mW/cm2、20 min;观察组给予起始光输出强度40 mW/cm2、8 min,照射至20 J/cm2,继以光输出强度65 mW/cm2、15 min,使光照总能量达78 J/cm2,根据患者反应适当调整光照强度,每2周照射1次,连续3次。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开始出现疼痛时间和照光开始后5、10、15、20、25、30、50 min时的疼痛评分;治疗结束后1个月评估临床疗效;治疗过程中及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记录其他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疼痛开始时间为(10.40 ± 1.13)min,对照组为(3.95 ± 0.77)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5.919,P < 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疼痛评分均随着照光时间点的变化出现显著波动(F = 323.631,P < 0.01),但观察组与对照组疼痛评分的波动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89.338,P < 0.01),时间点和分组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 = 24.059,P < 0.01)。在照光开始后第5、10、15分钟时,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714、28.407、28.286,均P < 0.05);在照光开始后第20分钟时,两组间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505,P > 0.05);在照光开始后第25分钟(观察组照光结束2 min、对照组照光结束5 min)、30 min、50 min(冷敷结束时)时两组的疼痛评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606、1.038、0.344,均P > 0.05)。两组光照结束时(观察组照光开始后第23分钟,对照组光照开始后第20分钟)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968,P = 0.149)。3次治疗结束后1个月,观察组有效率为90%(27/30),对照组有效率为83.3%(25/3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577,P = 0.706)。两组患者水疱、红斑水肿、干燥脱屑、瘙痒、反应性痤疮及色素沉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二步照射法能有效控制ALA-PDT治疗中重度痤疮过程中的相关疼痛,特别在治疗初始阶段,使患者可以顺利完成3次ALA-PDT治疗,并保证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