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总结结扎桡动脉远心端治疗透析通路相关缺血综合征的方法及经验。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肾内科以头静脉一桡动脉端侧吻合动静脉内瘘为透析通路,且临床表现为内瘘侧肢体缺血者16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吻合口桡动脉近心端及远心端血流方向相反,行血管造影显示大动脉通畅,行Allen实验提示尺动脉功能良好,采用局部浸润麻醉结扎吻合口桡动脉远心端治疗肢体远端自体动静脉内瘘相关缺血综合征,术后观察缺血症状缓解情况、透析时内瘘泵控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尿素下降率、内瘘通畅性等指标。结果共观察上肢远端自体动静脉内瘘相关缺血综合征16例(占同期因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住院患者的1.45%),其中男性8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6.2±11.2)岁,平均透析时间(66.32±85.26)个月,内瘘时间(57.75±88.41)个月,内瘘建立后出现缺血症状时间(39.62±58.31)个月;根据临床表现的缺血症状进行分级,其中13例(占71.40%)为Ⅲ级患者,3例(28.60%)为Ⅱ级,未出现Ⅳ级患者。结扎桡动脉远心端手术技术成功率100%,临床成功率93.70%(15/16)。术前及术后第7天、第6个月、第12个月人组患者透析泵控血流量分别为(258.63±25.44)ml/min、(246.61±24.24)ml/min、(260.42±20.83)ml/min、(254.87±22.44)ml/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素清除指数分别为(1.65±0.21)、(1.59±0.24)、(1.62±0.28)、(1.58±0.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素下降率分别为(78.43%±3.27%)、(74.46%±2.64%)、(76.85%±3.84%)、(74.21%±3.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随访(19.30±13.15)个月,通畅率100%。未�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造血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使用情况及护理方法。方法总结我科6例使用人造血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护理情况。结果1例使用九个月后发生瘘管闭塞,现改用永久性留置导管进行血液透析。1例使用六个月后血栓形成,经过处理后内瘘恢复正常。四例使用情况良好,无并发症出现。结论正确使用人造血管内瘘,加强护理,做好病人的宣教工作能有效延长人造血管的使用年限及提高透析效果。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患者血管钙化(VC)程度与动静脉内瘘(AVF)失功的关系。方法收集HD患者行自体AVF成形术废弃的桡动脉,行钙化染色后分组观察,记录一般情况和检测生化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VF失功的危险因素。结果110例HD患者中17例(15.45%)存在不同程度的VC。重度钙化组血肌酐(1172.33±490.75)μmol/L、中位透析时间[72.92(8.40~182.17)]月较非钙化组及轻中度钙化组明显增高(P〈0.05);AVF失功与血红蛋白(r=0.480,P=0.000)、血磷(r=0.256,P=0.007)、钙磷乘积(r=0.293,P=0.002)、血肌酐(r=0.309,P=0.001)、透析时间(r=0.266,P=0.005)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红蛋白是AVF失功的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不同程度VC对1年内AVF失功并无影响,长期透析是导致重度VC的危险因素,AVF失功与血红蛋白、血磷、钙磷乘积、血肌酐、透析时间呈正相关,血红蛋白是HD患者发生AVF失功的重要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透析人造血管内瘘并发症预防中的作用.方法评估2例维持性血透患者,在半年中人造血管穿刺130余次,人造血管内瘘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分析其原因,改进措施,及时反馈信息,并对不足之处随时调整,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结果半年后发现130次人造血管内瘘穿刺,发生内瘘穿刺失败2次,穿刺针移位1次按压出血1次,血肿发生1次,内瘘感染1次,皮肤过敏,瘘管狭窄及栓塞匀无发生发生率.结果持续质量改进能持续降低人造血管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护理风险,进而提高血透护理质量??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人造血管内瘘;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11-02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在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早期抢救中,哪种静中心脉通路更为合适,更为便捷。方法选取了48名重症神经外科发病早期,生命体征不平稳,随时需要进行静脉通路给药治疗及液体复苏的患者,采取两种不同的中心静脉置管,一种为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另一种为经肘正中静脉穿刺PICC置管,分别对其回血率进行了观察和评价。结果在GCS评分为9-12分之间的神经科患者中,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回血率较经肘正中静脉PICC低。结论神经科危重患者早期的治疗中,由于经肘正中静脉穿刺(PICC),GCS评分在9-12分的患者,中心静脉回血率高,容易造成堵管等风险。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则相对回血率低。故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更为合适。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5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透析方法及透析器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高通量血液透析(HPD)组23例,常规血液透析(CHD)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高通量血液透析(HPD)组各项检测指标透析前后下降率为BUN值为(69.2±5.3)%,SCr值为(63.1±5.4)%,P值为(58.1±15.9)%,β2-MG值为(1.39±0.62)%,PTH值为(71.3±15.3)%;CHD组BUN值为(68.8±4.9)%,SCr值为(62.8±5.9)%,P值为(56.2±14.7)%,β2-MG值为(33.5±8.4)%,PTH值为(16.5±9.4)%;两组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的BUN、SCr下降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性,而磷(P)、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素(PTH)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HPD)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与常规血液透析比较,疗效更为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