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我国在现阶段确立了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方略,这无疑是正确的、必要的。我认为,在实行依法治国的同时,我们又不能忽视道德的作用。历史上的治国之道,有德治主义和法治主义的区别,但德治主义没有完全排斥法治的作用,法治主义同样也没有彻底否定德治的价值。早在西周时期,当时的统治者就提出了"明德慎罚"的思想,具有了对德治与法治关系的自觉意识。将"德"推崇为治国首要条件的儒家,主张"为政以德",把道德教化作为治国之本。"德,国之基也"。"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实际上,历代儒家的代表人物在崇尚道德教化的同时,也极为重视法治。孔子是儒家伦理道德思想
简介:摘要: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是融合了各个民族的特色、文化的多民族国家,随着民族的共同发展,早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局面,祖国辽阔的疆域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民族团结是保障我国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知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和接棒人,青少年能否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意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到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不仅有利于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同时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