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洛阳市N-乙酰化转移酶2(NAT2)基因多态与肝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96例肝癌患者和173例对照的NAT2基因型,并分析NAT2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等位基因NAT2*4、NAT2*6和NAT2*7的频率分别为71.9%、10.9%、17.2%和74.7%、14.0%、11.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16,P>0.05);基因型NAT2*4/*4、NAT2*4/*6、NAT2*4/*7、NAT2*6/*6、NAT2*6/*7和NAT2*7/*7的频率分别为59.4%、9.4%、15.6%、2.1%、8.3%、5.2%和57.8%、13.3%、16.2%、3.5%、6.9%、2.3%,两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x^2=2.94,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NAT2快型和慢型的频率分别为84.4%、15.6%和87.3%、12.7%,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x^2=0.44,P>0.05)。NAT2与吸烟、肉食、油炸食品和职业暴露等环境危险因素不存在交互作用。结论洛阳市NAT2基因多态与肝癌无关联。
简介: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其特征是睡眠期间上呼吸道阻塞反复发作并伴有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目前,遗传因素对OSAS的影响已经得到学界普遍认可,其中基因突变是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迄今国内对于基因突变导致OSAS遗传易感性增加的认识尚不充分。笔者现围绕近年来国内外OSAS遗传易感性及相关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OSAS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为未来OSAS易感人群的筛查、预防及临床诊治提供新靶点。
简介:摘要报道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1例NEMO基因突变所致遗传易感性分枝杆菌病(MSMD)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患儿男,16月龄,生后11个月出现反复发热,进行性呼吸窘迫、气促,确诊为原发性肺结核伴淋巴结结核,规律抗结核治疗不佳转入我院PICU。入院强化抗结核治疗并多次行支气管镜清理病灶,病情经久不愈,多次检测发现细胞因子组白细胞介素(IL)-12、γ-干扰素(IFN-γ)水平低,后经全基因二代测序:NEMO基因突变半合子突变,突变位点为C.189+4A>C(chrX;153770671),其外祖母、母亲均为杂合子突变,唯一舅舅未携带该基因。结合病例特点并检索文献分析,诊断为MENO基因突变型MSMD。调整为HRZ+左氧氟沙星+利奈唑胺5联抗结核治疗并定期IFN-γ、丙球支持治疗后病情渐控制。MSMD是罕见疾病,其中NEMO基因突变型发病率约为1∶250 000,常出现播散性结核感染,临床上对规范抗结核治疗仍无效者,除应考虑耐药结核杆菌外,仍应注意患者免疫水平,注意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可能,并尽早进行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中国人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的第3外显子(Exon3)变异位点,并分析变异基因型及变异等位基因与帕金森病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共115例,其中非帕金森病的中老年志愿者61例,帕金森病患者54例。静脉血提取DNA,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应用直接测序方法检测COMT基因变异位点。统计分析分别计算COMT基因各变异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并分析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各组间的频率分布差异。结果所有研究对象进行Exon3检测,共测出3个变异位点117(C→T)(rs74745580),186(C→T)(rs4633),214(G→T)(rs6267;PD组Exon3186(C→T)(rs4633)的变异基因型(C/T&T/T)及变异等位基因“T”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OMT基因Exon3186(C→T)(rs4633)变异基因型(C/T&T/T)是帕金森病的易感因素,其变异等位基因“T”是帕金森病的易感基因。
简介:目的探讨中国人群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I和ApaI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卵巢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Taqman-MGB方法检测FokI和ApaI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在129例卵巢癌患者和298例对照者中的分布。结果在调整年龄,绝经情况和BMI后,与CC基因型相比,FokI位点的CT可以显著增加个体卵巢癌的患病风险(OR_adjusted=1.96,95%CI:1.21~3.17);在未绝经女性中,与FokICC基因型相比,携带CT/TT可增加患卵巢癌的风险(OR_adjusted=4.19,95%CI:1.75~10.05);与TT单倍型相比,携带CT单倍型的个体可降低卵巢癌发病风险(OR_adjusted=0.68,95%CI:0.47~0.97)。结论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改变可能与中国人群卵巢癌遗传易感性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RASGRF1基因顺式调控元件中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甘肃地区近视人群的相关性。方法:系列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眼视光学中心的高度近视患者166例(332眼)和中低度近视患者92例(184眼)分别作为高度近视组和中低度近视组,并将77例(154眼)无近视的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首先利用"DNA元件百科全书"计划(ENCODE)和基因型组织表达数据库(GTEx)确定眼组织细胞相关功能性调控元件中的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利用多重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进行候选SNP的基因分型。在不同遗传模式下,采用卡方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近视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结果:rs8033417 T/C在显性模式下含等位基因C的个体近视的发病风险明显降低(P=0.035);rs8033417与甘肃地区中低度近视发病风险无相关性,但在显性模式和加性模式下能明显降低高度近视患者的患病风险(P=0.043、0.032)。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rs8033417 T/C与RASGRF1基因的反义长非编码RNA基因RP11-16K12.1的表达相关。结论:rs8033417可能是甘肃地区近视发生相关的遗传变异位点,推测其可能通过影响反义长非编码RNA基因RP11-16K12.1的表达,继而调控RASGRF1基因表达从而影响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的患病风险。
简介:摘要冠心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及相关治疗对患者所造成的严重经济、心理负担,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现已证实冠心病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复杂性疾病。自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以来,随着新技术、新方法尤其是以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SNPs)为基础的全基因组相关分析的应用,已发现并定位一系列冠心病相关基因或变异。在不同的分子生物学水平对冠心病遗传易感性信息进行整合已成为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本文将对国内外冠心病单核苷酸多态性相关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进行简要综述,分析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研究冠心病遗传机制提供线索。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公共数据库中microRNA-122(miR-122)DNA甲基化和基因多态性分型数据,探讨rs1135519 T>C多态性与肿瘤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和泛癌种甲基化数量性状位点(Pan-cancer methylation quantitative trait loci,Pancan-meQTL)数据库,关联分析rs1135519基因型与其上下游1 Mb区域内CpG位点的甲基化修饰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rs1135519 T>C与子宫体子宫内膜癌(uterine corpus endometrial carcinoma,UCEC)、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LCA)、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胃腺癌(stomach adenocarcinoma,STAD)等9种肿瘤患者组织中miR-122基因启动子区cg19165390、cg12907477或cg19312305 CpG位点的甲基化状态显著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rs1135519 T>C可能作为meQTL位点,通过影响miR-122启动子区DNA甲基化修饰状态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葡萄膜炎患者继发糖皮质激素性高眼压(SIOH)的临床特点,初步分析其临床表型与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就诊并接受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治疗的葡萄膜炎患者576例纳入研究。其中,确诊糖皮质激素反应者(SRs)175例,糖皮质激素无反应者(NRs)401例。分别选取使用1%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的SRs(年龄≥18岁)70例作为病例组,NRs 6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Sanger测序技术对两组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复合体(HCG)22基因rs2523864、rs3873352位点进行基因分型。观察糖皮质激素滴眼液使用后发生SIOH的临床特点,以及rs2523864、rs3873352与SIOH发生的相关性。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SIOH发生及糖皮质激素使用后眼压升高范围与rs2523864、rs3873352位点的相关性采用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表示。结果576例患者中,发生SIOH 175例(30.4%,175/576)。其中,男性96例(54.9%,96/175),女性79例(45.1%, 79/175);年龄(33.64±17.40)岁。糖皮质激素高反应者(HRs)、中反应者(MRs)分别为58 (33.1%,58/175)、117 (66.9%, 117/175)例。引起眼压升高的用药时间,MRs、HRs分别为33 (19,56)、28 (14,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99,P=0.046 )。使用1%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引起眼压升高的用药频率,MRs、HRs分别为4.24 (3.46,4.66)、4.32 (3.84,5.36)次/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76,P=0.094)。病例组、HRs组患者rs3873352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s3873352 GG基因型患者用药后眼压高于GC基因型和CC基因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55、2.628,P=0.013、0.026);rs2523864不同基因型患者间用药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3.580,P>0.05 )。遗传模型分析结果显示,rs3873352位点G等位基因携带者(GG+GC)发生SIOH的风险是非G等位基因携带者的2.048倍(OR=2.048,95%CI 1.027~ 4.081,P=0.041)。rs2523864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各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治疗后,HRs较MRs更早出现眼压升高;HCG22-rs3873352基因多态性与糖皮质激素诱发的眼压升高相关,GG基因型增加了SIOH的患病风险,G等位基因为SIOH的风险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