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通过研究烟气在活性焦的脱硫脱硝机理,研究了不同情况下的烟气使用活性焦对SO2和NO的吸附能力的影响,并分别用SEM、FT-IR、XPS和BET等方法对其孔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表明,活性焦的脱硫和脱氮性能与其孔结构与活性焦表面化学性质相关,孔隙体积是决定污染物脱除率的关键因素,表面官能团则在污染物的化学吸附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二氧化硫对活性焦的吸附量大于NO,烟气中的氧或蒸汽的存在对脱硫和脱氮效果并未产生明显影响。当烟气中存在氧和蒸汽时,活性炭的脱硫脱氮效果明显提高,氨不仅能将一氧化氮还原成氮,而且提升了活性焦去除SO2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延伸对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7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6例。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在常规化护理的同时予以护理延伸服务。结果研究组用药依从率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ITAQ(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延伸服务有助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提高用药依从率以及自知力,对社会和谐发展十分有利。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96例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48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机械通气时间、总吸氧时间、住院时间、氧合指数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血红蛋白、ESR、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治疗中,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不仅能有效的改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总吸氧时间、住院时间等,还能有效的改善患儿的血红蛋白、ESR、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临场指标,临床应用价值极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作用。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78例,以计算机表法为依据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实施常规治疗+机械通气治疗的参照组(n=39),以及在参照组基础上施加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研究组(n=39),比较两组患儿肺氧合功能的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作用。结果研究组患者A/PaO2(0.15±0.04))、PaO2(57.45±4.12)、OI(7.24±1.26)、并发生发生率5.13%均较参照组更优,且最终检验结局P<0.05,具有探讨分析价值。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作用显著,不仅可以改善患儿肺氧合功能,同时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并广泛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在我院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共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在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胸片恢复时间以及呼吸费力缓解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有显著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安全性更高,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疗效。方法选择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实施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90例患儿。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对比患儿用药前和用药后2h、8h、24h以及48h肺功能的变化,在治疗前后患儿机械通气的参数。结果治疗总的有效概率是96.67%。治疗后,肺功能都出现明显的改善,使用呼吸机的参数出现明显的下降。治疗之后PIP、FiO2、PEEP同治疗之前相比降低。结论PS应用在新生儿NRDS的治疗中能够改善肺泡的充气程度以及肺功能,降低机械通气的时间,而且临床的疗效显著。
简介:目的对照分析在临床中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所具有的治疗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8年3月期间于本院产科出生后出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8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血气指标及临床治疗指标。结果经治疗后,两组血气指标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P<0.05;且研究组各临床治疗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中,合理利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能够对患儿血气指标起到较好改善效果,并可有效缩短患儿治疗及住院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目的观察怖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positiveairwaypressive,Bi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本院诊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所有患儿均接受BiPAP治疗,观察患儿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怖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血气指标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77%)明显较对照组(74.19%)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氧疗时间(63.04±12.19)h、机械通气时间(52.53±12.34)h、住院时间(17.82±5.46)h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O2、PaCO2、pH值等血气指标均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aO2、pH较高,PaCO2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68%)较对照组(32.26%)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BiPAP治疗NRDS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气指标,且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中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NRDS患儿,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CPAP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S,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血气指标,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P<0.05),pH、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NRDS的治疗中应用PS联合CPAP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30例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时采用专业护理措施,观察患儿血气指标、护理结局。结果护理后,患儿的血气指标均明显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30例患儿经过专业护理人员护理,病情较轻的患儿(24例)在4d内脱离危险期,病情严重的患儿(6例)在8d内脱离危险期,护理过程中未发生感染情况及不良事件。结论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辅助提高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治疗效果,在减少感染、不良事件及提高护理质量上作用突出,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