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范源濂(1876—1927),宇静生,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1876年(光绪二年)出生于湖南湘阴,祖父曾任直隶大兴知县,父以教书为业。1889年,祖父、父亲相继去世,此后家道中衰,次年随母迁居长沙。时值十九世纪末,湖南维新志士岌岌讲求救国之策。1897年,巡抚陈宝箴与熊希龄等在长沙创办时务学堂,聘粱启超为中文总教习。范源潦于第二期投考入学。时务学堂是新派人物济济之地,广泛向学生介绍西学,传播维新思想,范源濂受教其间,耳濡目染,眼界大开,与蔡锝同为粱启超的得意弟子。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夭折,康有为、粱启超避逃海外。1899年,范源濂与蔡锷、唐才常一同前往上海,考入南洋公学,随后辗转接粱启超函约,
简介:陈振濂,号颐斋,原籍浙江鄞县,1956年2月26日生于上海,1981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任杭州市政协副主席,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艺术
简介:《濂洛风雅》是宋代理学家诗歌总集,它荟萃了周(周敦颐)、程(程颢、程颐)、朱(朱熹)一派理学家诗歌,充分体现了道学之诗的本色。《濂洛风雅》在编刻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如序文锚页,作品署名脱落,诗人名与字混淆等。这些问题又以目前通行的《丛书集成初编》本为甚,给人们的使用、传播带来诸多不便。今就所见诸本加以比勘,以申明《濂洛风雅》存在的缺憾。
简介:萍乡是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仕宦之地,他在北宋庆历初年监芦溪镇税局时,袁州士人多从其游学。与江西修水、赣州、九江等周敦颐存神过化之地一样,萍乡建有纪念性质的宗濂书院,但明清及民国的地方志对宗濂书院的记载多有抵牾,甚而名称不一。从北宋时期书院规制及周敦颐仕萍时的实际情况来看,萍乡芦溪的宗濂书院不是周敦颐所建,其最初形态为濂溪祠,最迟于明正德九年易名为宗濂书院;万历年间宗濂书院易址迁建,清康熙甲寅兵乱被毁,嗣后又陆续重建,光绪年间县令顾家相改名为濂溪书院并设官课,首次赋予书院除祠祭功能外的教学功能。清末书院改章,濂溪书院更名为濂溪高等小学校,成为萍乡最早改制为小学的书院,民国时期再更名为萍乡芦溪区立小学校,解放后为萍乡芦溪小学,千年弦歌,至今不辍。
简介:邵宁宁,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中国老舍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及古今文学通变研究。出版《当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1949-2009)》《现代文学:学科历史与未来走向》等专著、编著18部;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家园伦理问题、20世纪40年代后期文学史等领域的研究,产生较大影响,多篇成果为《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文学研究年鉴》《中国出版年鉴》等全文转载、收录。获中国图书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甘肃省优秀社科成果奖、甘肃省优秀教学成果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