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经半椎板切除入路行椎管内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0年6月2010年4月共手术治疗36例颈、胸、腰椎管内硬膜下肿瘤患者,其中神经源性肿瘤23例,脂肪瘤9例,畸胎瘤4例,MRI显示肿瘤大小为11×14mm15×32mm。均在偏肿瘤侧对应肿瘤节段切除半侧椎板、棘突根部、关节突1/3,切开硬膜,游离并切除肿瘤。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6例肿瘤均获得顺利切除,手术时间4570min均54min;出血量80120ml,平均90ml。3例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每日切口旁局部穿刺抽出漏出液,并采头低脚高位,术后3周愈合。1例脂肪瘤患者术后当天出现尿潴留,给予留置尿管,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神营养药物,术后1个月完全恢复正常。31例获得4个月11年1个月(平均3年5个月)随访,无颈、胸、腰痛症状,获得随访的42例术前不完全性瘫痪患者肌力由术前34级恢复至术后5级。结论位于椎管内脊髓侧、腹侧及突入椎间孔的硬膜下肿瘤,采用半椎板切除入路可顺利切肿瘤组织,该方法出血少,创伤小,可最限度地保护脊柱的稳定性。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和半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间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病患84例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Ⅰ组行半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Ⅱ组行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对比两组病患治疗效果。结果Ⅰ组术中出血量比Ⅱ组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Ⅱ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优良率为90.5%,Ⅱ组为83.3%,两组病患治疗优良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病患治疗前VAS评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Ⅰ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显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推广价值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块全椎板切除或椎板分解切除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胸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分析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间随访资料完整16例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胸椎管狭窄的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38-75岁,平均56.5岁,其中上胸段1人,中胸段3人,下胸段12人,病程2月-3年。通过CT或MRI检查均提示黄韧带骨化,且脊髓受压。手术均采用全椎板切除或椎板分解切除并行脊柱后外侧融合、钉棒系统固定。术后疗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评分(JOA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16例患者均随访3-24个月,平均20个月。JOA评分由术前3-13分提高到术后13-29分,手术前后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神经恢复率20%-82%,平均65%,16例患者8例优,5例良,2例中,1例差,优良率81.3%。结论全椎板整块切除或分解切除后外侧脊柱椎体融合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椎管狭窄疗效肯定。
简介:背景:针对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C3椎板2种处理方式(C3椎板切除与C3椎板成形)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术后颈椎功能的影响如何,相关客观评价较少,为此进行了此项研究。目的:系统评价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中C3椎板切除与C3椎板成形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Central、PubMed、EMbase、theISIWebofKnowledgeDatabase、CNKI、CMB、维普、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时间至2018-07-01。纳入关于C3椎板切除和椎板成形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对比的随机或非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软件进行。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5个研究,316例患者,其中C3椎板切除组146例,C3椎板成形组170例;②Mate分析结果显示,在术后颈椎功能方面,与传统C3椎板成形相比,C3椎板切除术后颈椎活动度丢失较少[SMD=-5.89,95%CI(-7.25,-4.70),P<0.05]、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低[SMD=-0.23,95%CI(0.12,0.46),P<0.05];③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2组术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SMD=-0.02,95%CI(-0.55,0.51),P=0.95>0.05];④结果表明,采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时C3椎板的2种处理方式(椎板切除或椎板成形)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椎板切除能有效防止颈椎活动度丢失、降低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
简介:目的:探讨扩大半椎板切除+对侧潜行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以评估该术式对于临床的借鉴指导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因腰椎管狭窄症行扩大半椎板切除联合对侧潜行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手术并获得随访的患者95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腰椎神经功能状态JOA评分。结果共收集病例95例,男40例、女55例,平均年龄64.9岁(52~81岁)。术前JOA评分(14.5±3.2)分,术后末次随访JOA评分(23.4±4.1)分,术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显著升高;术后患者骨性融合率98.9%;治疗改善率,优42例、良46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92.6%;术中1例撕破硬膜导致脑脊液漏,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扩大半椎板切除+对侧潜行减压椎间融合术是一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理想手术方式。对于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简介:目的:比较多节段颈脊髓病2种后路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80例因多节段颈脊髓病行椎板成形术(A组)和椎板切除融合术(B组)的患者的资料,对2组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评价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周2组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平均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颈椎曲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P<0.05),B组则显著改善(P<0.05)。术后1年B组JOA评分较术后1周显著降低(P<0.05),B组与术前颈椎活动度的差值显著大于A组(P<0.01)。随访期间,A组C5神经麻痹的发生率为2.8%(1/36),B组为12.5%(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5,P<0.05)。结论2种方法早期都可取得良好的神经功能改善,在颈椎曲度、颈痛和活动度的影响上,两者各有优劣。
简介:摘要目的对半椎板入路切除髓外硬膜下肿瘤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对2013年—2017年我院收治的100例髓外硬膜下肿瘤病例进行分析,基于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通过半椎以及全椎板开窗入路方式进行肿瘤全切除手术,对比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以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以及住院之后的时间、下床时间、术后术疗效以及术后脊柱稳定性均要高于对照组,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椎板入路切除髓外硬膜下肿瘤的疗效显著,在临床中具有效果良好、创生小且康复快的特征,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在临床中值得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通道微创手术切除腰椎神经鞘瘤的应用及优缺点。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设置试验组(经通道微创手术组)和对照组(传统椎板切除手术组)。针对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脊髓脊柱病房住院治疗的腰椎神经鞘瘤患者,由手术医生与其进行一对一沟通告知经通道微创手术与传统椎板切除手术各自的优缺点。在明确手术风险及各自优缺点后,按照患者意愿,同意经通道微创手术切除肿瘤的患者纳入试验组(15例),否则以传统椎板切除方式进行手术并纳入对照组(15例)。分析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包括术前病变影像特点、术中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症状改善情况等。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57±27)min和(158±29)min,P=0.897;术中失血量分别为(66±27)ml和(110±43)ml,P=0.020;住院时间分别为(7.60±1.29)d和(11.67±1.23)d,P=0.000;术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分别为26.73±2.84和26.60±2.41,P=0.891;术后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0.40±1.12和0.27±0.71,P=0.699。结论在一定类型的腰椎神经鞘瘤(非巨大肿瘤)中,经通道微创手术切除肿瘤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及疗效肯定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对伴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的胸腰段骨折行后路经椎弓根椎体部分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Denis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60例:A组为后路治疗组,B组为前路治疗组。手术前后及随访阶段均以骨折椎体为中心摄正、侧位X线片。了解术后及随访期间骨折复位丢失情况,有无内固定折断,椎弓根钉松动、拔出,椎弓根钉或内固定圆棒折断等。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标准评价神经功能。比较术后1周、术后12个月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有无差异,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的差异及手术时间、出血量的差异、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前路治疗组与后路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但手术时间、出血量有明显差异(P〈0.05),B组相对于A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植骨融合良好,无植骨不融合、骨吸收、椎体塌陷等情况。结论后路经椎弓根椎体部分切除减压单间隙融合双节段固定是治疗Denis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30例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本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在2.3~5.8h之间,平均(3.6±0.8)h,术中出血量在280~820ml之间,平均(460.5±50.8)ml。有4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脑脊液漏,2例在麻醉清醒后1d内有下肢运动、感觉功能障碍。随访10~38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行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者,复查显示植骨融合良好,且内固定稳固可靠,未见椎体失稳、滑脱现象。结论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能使椎管内肿瘤充分暴露,以便于将肿瘤完全切除,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总结48例压术滑板椎弓根钉复位植骨内固定椎板切除减的手术配合体会;主要包括术前探访机制,心理护理,术中配合熟练掌握器械的使用方法及用途,严格的无菌技术等;本48例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成功,无并发症,默契的手术配合是手术得以成功的保障。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自体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09年7月收治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行腰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摘除相应节段的椎间盘,椎间植入自体骨,椎弓根螺钉固定减压节段。临床疗效采用JOA评分进行评估。结果62例患者共减压134节段,固定134节段,所有减压节段均行椎间自体骨植骨。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21.3(15—34)个月。手术疗效根据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手术疗效标准(15分法)进行评分。62例患者中疗效达到优50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5.16%。结论腰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