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般认为,1952年第一次反"地方主义"运动的直接原因是中央与地方之间对土改政策的认识出现分歧,用当时的术语来说,即"土改右倾"。不过,在广东省海南区,成为运动整肃主要对象的陵水县4位县级领导人并没有被指为右倾。尽管陵水县1951年上半年第一期土改较为温和,但到了第二期、第三期土改,频频出现过"左"表现——在1951年下半年,虽然经济斗争状况不佳,但陵水县政治斗争之激烈,使人们很难将其与同情地主、和平土改联系在一起;到1952年上半年,陵水县的斗争又呈现了更为"左"倾,或者说更为"深入"与"放手"的趋势。因此,在1952年夏海南区的反"地方主义"运动中,陵水县领导人并未被指为"土改右倾"。陵水县的情况实际上是整个海南区的缩影。在海南区一级的反"地方主义"整队中,土改并不是重点议题,被指存在"土改右倾"表现者更是寥寥无几,而海南区正是此次反"地方主义"的重点地区。因此,对于土改政策分歧与反"地方主义"之间的关系,似有反思与商榷的余地。
简介:目的:分析湖北宜昌及周边地区毒蛇咬伤的发病情况,为本地区毒蛇咬伤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我院收治入院、资料完整的毒蛇咬伤病例191例,并进行总结。结果:本地区蛇伤多发生在市郊夷陵区、点军区和邻近的宜都、枝江、长阳等地,时间集中在每年7-9月,以8-12时、16-24时高发,致伤蛇种主要为蝮蛇(83.25%),咬伤地点主要分布在农田和路边(81.68%),患者以男性居多,高发年龄40-60岁,四肢伤多见,被咬伤后多数患者(65.45%)能在6h内及时就诊,蛇伤多以轻型(82.72%)为主,大多预后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宜昌及周边地区毒蛇咬伤的流行病学特征明显,为该区域针对性预防和治疗毒蛇咬伤提供理论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鄂西北地区健康汉族人群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法(DNAmicroarray)对96例鄂西北地区(十堰市)健康汉族人群CYP2C19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鄂西北地区健康汉族人群CYP2C19*1/*1、CYP2C19*1/*2、CYP2C19*1/*3、CYP2C19*2/*2、CYP2C19*2/*3和CYP2C19*3/*3基因型出现频率分别为41.7%、37.5%、6.3%、10.4%、3.1%和1.0%。结论鄂西北地区健康汉族人群基因型分布与我国的藏族、蒙古族相似,与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人明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