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旨在阐明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型6(tyrosineproteinphosphatasenon-receptortype6,PTPN6)是否对心脏HERG钾通道电流具有调控的作用。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技术构建pcDNA3.1-PTPN6-EGFP质粒;应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将各种质粒转染进入HEK293细胞;应用膜片钳技术分别检测对照组(pcDNA3.0-HERG单独转染HEK293细胞)、PTPN6过度表达组(pcDNA3.0-HERG和pcDNA3.1-PTPN6-EGFP共转染HEK293细胞)以及抑制剂组(pcDNA3.0-HERG和pcDNA3.1-PTPN6-EGFP共转染HEK293细胞,并加入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正钒酸钠)的HERG钾通道的脉冲电流最大电流密度、尾电流最大电流密度以及去激活时间常数Tau等。结果成功构建了pcDNA3.1-PTPN6-EGFP质粒,测序结果表明基因序列正确,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HEK293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全细胞膜片钳电生理检测发现,PTPN6过度表达组的脉冲电流最大电流密度[(36.42±2.76)pA/pF]、尾电流最大电流密[(84.73±7.18)pA/pF]均较对照组[(45.92±3.18)pA/pF、(108.43±7.98)pA/pF]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抑制剂组脉冲电流最大电流密度、尾电流最大电流密度[(47.10±2.96)pA/pF、(110.52±7.87)pA/pF]均较PTPN6过度表达组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PN6过度表达组失活时间常数Tau[(785.59±90.05)ms]较对照组[(440.7±49.49)ms]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PN6过度表达能使HERG钾通道的电流密度降低,且这一作用能被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逆转,提示PTPN6能通过催化HERG钾通道去磷酸化而发挥负性调控HERG钾通道电流的作用。

  • 标签: 长QT综合征 HERG钾通道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型6 膜片钳技术
  • 简介:结果各治疗组PKC表达较自然恢复组下调,各治疗组较自然恢复组PKC表达下调,  目的观察益气化淤中药对大鼠胃癌前病变胃黏膜蛋白激酶C(PKC)表达的影响

  • 标签: 中药大鼠 化淤中药 大鼠胃
  • 简介:据FerreiraJCB2019年1月18日[NatCommun,2019,10(1):329-329.]报道,巴西圣保罗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发一种选择性抑制剂——SAMβA(针对蛋白激酶β2,即β2PKC),能够改善因心脏病发作引发心力衰竭的大鼠心脏功能。心脏病发作后导致心力衰竭的一个因素就是线粒体损伤的积累或功能失调。

  • 标签: 心力衰竭 心脏病 心脏功能 蛋白激酶 抑制剂
  • 简介:妇科再造丸色素沉着酪氨酸酶,结果妇科再造丸各剂量组均能抑制体外酪氨酸酶活性,加1ml不同浓度的妇科再造丸与100μl酪氨酸

  • 标签: 丸体外 体外酪氨酸酶 再造
  • 简介:摘要该工作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分子力学/泊松玻尔兹曼表面积(MM/PBSA)方法计算了抑制剂OBA与胞内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的结合能。结果表明与实验值非常吻合。此外,进一步研究了抑制剂、蛋白与复合物相对晶体结构的均方根偏差(RMSD)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更好的了解OBA与PTP1B的动力学与相互作用机制,而且还可为以PTP1B为靶标的有效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分子动力学模拟 抑制剂OBA 胞内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 分子力学/泊松玻尔兹曼表面积(MM/PBSA)
  • 简介:目的:探究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对高级别脑胶质瘤临床疗效及酪氨酸激酶2(DDR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抽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4月我院64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随机数表法分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放疗联合静脉注射尼莫司汀化疗治疗,研究组采用放疗联合替莫唑胺,连续服用4~6个周期,1、2年后进行随访。疗程结束时统计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2年生存率,分析治疗前后认知功能(MMSE)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DDR2与VEGF吸光度值(OD值)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65.63%)、疾病控制率(87.50%)高于对照组(40.63%、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MMSE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且研究组MMSE及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DDR2及VEGFO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DDR2及VEGFOD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患者出现Ⅲ及Ⅳ度不良反应,研究组呕吐、恶心、脱发、骨髓抑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年生存率(65.63%)高于对照组(4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治疗高级别脑胶质瘤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酪氨酸激酶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水平,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治疗效果及生存率,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放疗 替莫唑胺 高级别脑胶质瘤 酪氨酸激酶2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在脑卒中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为脑卒中组及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者同时进行血清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结果脑卒中患者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对脑卒中诊断价值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脂蛋白a 同型半胱氨酸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在脑卒中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为脑卒中组及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者同时进行血清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结果脑卒中患者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对脑卒中诊断价值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脂蛋白a 同型半胱氨酸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B型钠尿肽、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梗死组,将同时期门诊52例健康体检人员设为健康组,对所有人员均进行B型钠尿肽、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分析总结不同人员的检测结果。结果梗死组B型钠尿肽、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进行各指标联合诊断的敏感性为96.2%,特异性为86.5%。且进行各指标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敏感性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进行B型钠尿肽、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联合诊断可提升诊断效果,减少漏诊。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 B型钠尿肽 C-反应蛋白 肌钙蛋白 肌红蛋白 肌酸激酶同工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 B型钠尿肽、 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将 2017年 10月至 2018年 12月 在我院住院的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梗死组,将同时期门诊 52例健康体检人员设为健康组,对所有人员均进行 B型钠尿肽、 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分析总结不同人员的检测结果。结果:梗死组 B型钠尿肽、 C-反应蛋白、 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进行各指标联合诊断的敏感性为 96.2%,特异性为 86.5%。且进行各指标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敏感性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 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进行 B型钠尿肽、 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联合诊断可提升诊断效果,减少漏诊。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 B型钠尿肽 C-反应蛋白 肌钙蛋白 肌红蛋白 肌酸激酶同工酶
  • 简介:摘要目的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脑炎是由免疫介导的一种以急性或亚急性发作的癫痫、认知障碍及精神症状为主要临床特点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本文探讨该类脑炎患儿不同分期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以2例抗N一甲基一D天门冬氨酸受体脑炎的患儿为对象,阐述患儿的观察要点并总结抗N一甲基一D天门冬氨酸受体脑炎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患儿前驱症状期的观察和护理、神经症状期患儿处于精神行为兴奋状态的观察和安全护理、病程中后3个时期无反应期、不随意运动增多期和缓慢恢复期患儿处于精神行为抑制状态的观察和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结果通过积极的治疗与综合护理干预,患儿病情好转出院。结论有效的治疗,密切监测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及积极采取对症处理和健康宣教能促进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脑炎患儿恢复健康,障健其生命安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脑炎是由免疫介导的一种以急性或亚急性发作的癫痫、认知障碍及精神症状为主要临床特点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本文探讨该类脑炎患儿不同分期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以2例抗N一甲基一D天门冬氨酸受体脑炎的患儿为对象,阐述患儿的观察要点并总结抗N一甲基一D天门冬氨酸受体脑炎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患儿前驱症状期的观察和护理、神经症状期患儿处于精神行为兴奋状态的观察和安全护理、病程中后3个时期无反应期、不随意运动增多期和缓慢恢复期患儿处于精神行为抑制状态的观察和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结果通过积极的治疗与综合护理干预,患儿病情好转出院。结论有效的治疗,密切监测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及积极采取对症处理和健康宣教能促进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脑炎患儿恢复健康,障健其生命安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和脂蛋白a联合诊断脑梗塞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出在院内治疗的脑梗塞患者50例为对照组,另外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员50例为对照组,观察患者危险因素与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将脑梗塞做因变量,将高血压、糖尿病患病可能性、性别、年龄等与同型半胱氨酸作为自变量,做多因素相关分析,可做分析的变量为同型半胱氨酸与脂蛋白a,Wald检验结果P值分别为0.030与0.012,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表着其与脑梗塞存在正相关关系。两者优势比值为1.090与1.002,既是在同型半胱氨酸提升时,患者发生脑梗塞风险为没有升高人员的1.090倍,脂蛋白a上升患者出现脑梗塞风险为没有更高人员的1.002倍。结论血清胱抑素C与同型半胱氨酸以及脂蛋白a水平上升,可作为脑梗塞疾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存在,将其应用到患者病情评估及治疗环节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血清胱抑素C 同型半胱氨酸 脂蛋白a 脑梗塞
  • 简介:目的探讨增龄对小鼠肺纤维化心肌组织中核糖体蛋白S6激酶β2(RPS6KB2)表达的相关机制.方法48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其中6周24只,6个月龄24只.24只6周龄小鼠分为正常组(C组)、青年肺纤维化组(D组)、青年肺纤维化+雷帕霉素组(E组).24只6月龄小鼠随机分为正常老龄组(LC组)、老龄肺纤维化组(LD组)、老龄肺纤维化+雷帕霉素组(LE组).D组和LD组通过气管内注入博来霉素造模,C组和LC组通过气管内注入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E组和LE组在气管内给予博来霉素前1d通过腹腔注射雷帕霉素.所有动物均于气管内给药后28d取材,取小鼠血液、肺脏、心肌组织,测量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的变化、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的纤维化情况.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心肌组织中RPS6KB2的表达情况.结果肺组织Masson染色结果显示C组大血管壁和气道周围有少量蓝染的物质,而D组在大血管壁、气管周围外,肺泡间隔均出现了大量蓝染物质.LD组肺纤维化程度更明显,但是给予雷帕霉素注射后,E组较D组明显好转,LE组较LD组明显好转.心肌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C组心肌纤维排列整齐,心肌细胞核大小均匀一致.D组心肌纤维萎缩,有的肌纤维肿胀、断裂.LD组心肌纤维萎缩、肌纤维断裂更明显,但是给予雷帕霉素注射后,E组较D组明显好转,LE组较LD组明显好转.D组较C组MDA增高,但T-SOD、GSH-PX减少(P<0.05),D组RPS6KB2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C组(P<0.05),LC组较C组明显MDA增高,T-SOD、GSH-PX减少(P<0.05),LD组较LC组MDA增高,T-SOD、GSH-PX减少(P<0.05),但是给予雷帕霉素后,E组较D组明显好转,LE组较LD组明显好转(P<0.05).结论随着增龄性改变,老龄肺纤维化心肌组织损伤明显,可能通过调控RPS6KB2在肺纤维化的心肌组织中发挥作用.

  • 标签: 肺纤维化 心肌 核糖体蛋白S6激酶β2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氨酸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12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为研究主体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各组56例的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行纳洛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实行纳洛酮及门冬氨酸氨酸联合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中毒清醒时间。结果经对比可知,对照组治疗前后ALT及AST各项指标均远远高于观察组二者差异对比较为明显,2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比可知,对照组中毒清醒时间远远高于观察组二者差异对比较为明显,2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酒精中毒实行纳洛酮及门冬氨酸氨酸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快速恢复肝功能损伤缩短中毒清醒时间,值得在临床治疗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 标签: 纳洛酮 门冬氨酸鸟氨酸 急性酒精中毒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氨酸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于 2015 年 7 月至 2017 年 7 月 我院急诊科收治的 112 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为研究主体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各组 56 例的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行纳洛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实行纳洛酮及门冬氨酸氨酸联合治疗,对比 2 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中毒清醒时间。 结果 经对比可知,对照组治疗前后 ALT 及 AST 各项指标均远远高于观察组二者差异对比较为明显, 2 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经对比可知,对照组中毒清醒时间远远高于观察组二者差异对比较为明显, 2 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 结论 急性酒精中毒实行纳洛酮及门冬氨酸氨酸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快速恢复肝功能损伤缩短中毒清醒时间,值得在临床治疗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 标签: 纳洛酮 门冬氨酸鸟氨酸 急性酒精中毒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患有类风湿关节炎( RA)的患者注射应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抗体融合蛋白( rhTNFR)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 2016年 12月~ 2018年 11月因 RA来我院进行诊疗的患者 46例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个组——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各 23例。研究组给予注射用 rhTNFR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的甲氨蝶呤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病患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91.30%,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为 4.3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73.91%,不良反应概率为 13.04%。两组治疗后有效率、不良反应概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

  • 标签: RA rhTNFR 甲氨蝶呤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