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氧-异亚丙基糖衍生物的合成与应用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该化合物的主要合成方法为强酸催化合成法。酸用量大对环境污染严重。本课题以半乳糖为原料,以硫酸负载于硅胶作催化剂进行研究,试图找到一种较为适宜的合成方法。催化剂制作最优条件振摇时间十分钟,硫酸用量0.36g/1g硅胶,110℃烘干3h。研究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催化效果良好,并且可重复使用多次。分类号97?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七氟醚全麻诱导预防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效果及对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ASAI-II级,年龄20-60岁,体重40-80kg的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诱导组(S组)和丙泊酚诱导组(P组),每组30例。S组拟用潮气量法行全凭吸入麻醉诱导。P组拟用丙泊酚TCI行全凭静脉诱导。当两组病人意识丧失,呼之不应,睫毛反射消失,BIS值介于40-60时,均从外周肘静脉单向静脉注射芬太尼原液5ug/kg,注射时间为5s。观察静注芬太尼后1min内呛咳反应发生的有无及其严重程度,比较两种麻醉诱导方法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S组呛咳反应的发生率为6.7%,P组呛咳反应的发生率为43.3%(P<0.01)。S组呛咳反应的严重程度明显低于P组(P<0.01)。S组血流动力学相对P组更平稳。结论全凭七氟醚诱导可显著降低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能更好地维持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简介:为探讨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对大鼠体外循环(CPB)致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组)、体外循环组(C组)、盐酸戊乙奎醚低剂量组(PL组)、中剂量组(PM组)和高剂量组(PH组),每组8只。S组进行所有的麻醉和手术操作,但不连接转流管道进行CPB,其余4组进行CPB60min,并继续观察2h。PL、PM、PH组分别在预冲液中加入盐酸戊乙奎醚0.2mg/kg、0.6mg/kg、2mg/kg,C组给予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CPB结束后即刻(T1)、结束后2h(T2)采集血标本,用放免法检测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表明,与S组比较,C、PL、PM、PH组T1、12时刻血浆TNF-α、IL-6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PM、PH组T1、12时刻血浆TNF-α、IL-6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M组比较,PH组T1、他时血浆TNF-α、IL-6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高剂量的盐酸戊乙奎醚可减轻体外循环后的炎性反应,且高剂量组作用更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吸入性麻醉药异氟醚预处理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脑实质的急性炎症的影响,探究异氟醚减轻炎症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6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异氟醚组,每组18只.异氟醚组吸入1.4%异氟醚加100%氧气2小时,对照组仅吸入100%氧气.采用侧脑室注射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方法诱导小鼠脑实质急性炎症反应.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PCR)检测两组小鼠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mRNA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TNF-α,,IL-1β和IL-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异氟醚组小鼠脑组织中TNF-α,,IL-1β和IL-6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01).结论吸入性麻醉药异氟醚通过抑制脑组织中TNF-α,IL-1β和IL-6等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来减轻脂多糖诱导脑实质急性炎症反应.关键词异氟醚;麻醉;TNF-a;IL-1β;IL-6中图分类号R39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645-02
简介:探讨了Fenton试剂对超高效除草剂溴嘧草醚(ZJ0777)的降解反应。考察了溴嘧草醚、过氧化氢、硫酸亚铁的初始浓度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溴嘧草醚降解反应的影响,建立了Fenton试剂降解溴嘧草醚的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在溴嘧草醚初始浓度分别为0.12和0.24mmol/L时,达到其降解率90%以上所需的时间分别为32和48h,而在溴嘧草醚为0.48mmol/L时,反应84h只有87%的溴嘧草醚降解;过氧化氢初始浓度在150~300mmol/L范围内,浓度增加有利于降解反应进行;溴嘧草醚降解反应随亚铁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加快(5~20mmol/L),但过高的亚铁离子浓度对降解反应无效。温度在25~45℃范围内,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为75.34kJ/mol。溴嘧草醚的氧化降解符合假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宫颈癌术后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一年内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一组是实验组(n=40),一组是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实验组采用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式麻醉的术后自主呼吸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言语应答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言语应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对宫颈癌手术患者进行麻醉,术后恢复时间短,应激反应小,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麻醉诱导时患者躁动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旨在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临床麻醉药应用的合理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00例行全麻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手术前均给予七氟醚麻醉诱导,观察组在手术前10min左右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照组全程持续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术中不同时间段的平均动脉压、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苏醒时、拔管拔管即刻及拔管后5min的HR及MA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躁动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明显降低术后患者的躁动和应急反应,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以后的工作中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麻外科手术患者七氟醚麻醉诱导中右美托咪定对改善患者躁动和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6年10月收治的208例七氟醚麻醉诱导手术患者,根据麻醉苏醒方式不同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躁动及应激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躁动发生率为16.35%,观察组为2.88%,两种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患者苏醒期拔各阶段HR、MAP及SaO2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七氟醚诱导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协同麻醉有效改善躁动现象,维持生命体征平稳,有效满足手术的麻醉需求,稳定性和安全性好。
简介:目的研究体外循环期间七氟醚全程吸入对肺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n=15)、丙泊酚对照组(P组,n=15)。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心肺转流(CPB)前、复跳后10min、CPB后2h、CPB后24h测桡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吸入氧浓度(FiO2),评估氧合指数(OI)和呼吸指数(RI);通过检测血中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数量、白介素-6(IL-6)的浓度及其在肺静脉和肺动脉的比值(PV/PA),评估肺内炎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七氟醚组炎症细胞数量在各时间点的PA和PV中较低,且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的PV/PA较高,淋巴细胞的比值无差别,IL-6的PV/PA较低;虽然2组肺功能均下降,但七氟醚组肺功能指标较优。结论相比丙泊酚,七氟醚能抑制肺内炎症细胞聚集,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手术采用丙泊酚与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的效果及应激反应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诊治的56例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28例)及对照组(28例),对照组使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联合麻醉,研究组予以七氟醚和瑞芬太尼结合麻醉,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睁眼时间(6.82±1.41)min、言语应答时间(8.83±1.62)min、拔管时间(9.47±1.14)min、苏醒时间(17.46±5.23)min,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MMP9(103.52±13.84)ng/ml、HA(0.63±0.08)μg/ml、ICAM-1(0.48±0.08)μg/ml、OPN(6.42±0.81)ng/ml、Cor(221.54±32.52)ng/ml,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29%,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相比于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更优,可明显缩短术后恢复时长,减轻应激反应,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