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后3种重建自体血管通路手术的优缺点,为临床选择做参考。方法针对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3种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失功患者(241例),根据其自身血管条件、原有内瘘情况、血管彩超等检查结果,施行以下3种之其中一种重建自体血管通路的手术:原有内瘘近心端重新吻合血管(92例)、使用取栓管球囊行经皮血管成形术(包括内瘘取栓术和血管扩张术,87例),另选血管建立动静脉内瘘(62例)。随访2年,比较3种手术方式的成功率、通畅率、平均血流量、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3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3.5%、94.2%、96.8oA,2年通畅率分别为80.4%、82.70、80.6%,2年平均内瘘血流量分别为(250±24)ml/min、(240±21)ml/min、(230±16)ml/min,均无统计学差异。3组患者均无充血性心力衰竭、窃血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动静脉内瘘失功的血液透析患者,应依据血管条件选择手术方式来重建血管通路。经皮血管成形术(包括内瘘取栓术和血管扩张术)作为一种微创有效的手术方式,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血管资源,可予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胸外科Ⅰ、Ⅱ类手术切口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300例心胸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0例。我科室病房装有空气消毒机,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手术切口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的是伤口暴露法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愈合情况、切口细菌培养、换药次数、住院天数等。结果观察组切口红肿12例、甲级愈合146例、细菌培养阳性10例、换药次数(2.4±0.7)次、住院天数(6.8±1.5)d;对照组切口红肿11例、甲级愈合138例、细菌培养阳性13例、换药次数(6.3±2.1)次、住院天数(8.4±1.9)d;两组患者在切口细菌培养、切口红肿情况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换药次数、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和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具备空气净化条件的心胸外科病房对Ⅰ、Ⅱ类手术切口采取伤口暴露为主的护理方法有利于病人伤口愈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评估盆底重建术前子宫质量的意义。方法抽取我院接诊的需盆底重建手术的患者45例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她们的临床资料,术前均采取超声评估子宫质量,包括子宫体、子宫颈各径线值与质量,并与术后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前超声评估子宫体、子宫颈各径线值与术后测量值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复发5例,成功40例患者全子宫平均质量为49.74±13.06g,复发5例患者术前超声评估与术后离体子宫称重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高于成功组患者均值。结论盆底重建手术患者术前采取超声评估子宫质量可取得不错的效果,评估结果与术后评估基本一致,有很高的临床意义,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用于尺桡骨双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我院收治的患者42例,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尺桡骨双骨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参照组采用髓内针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统计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次实验,经临床随访6个月发现,收治的42例患者中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均符合临床愈合标准,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3.6±2.8)月,参照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4.5±3.3)月,两组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的效果与临床上经常应用的髓内钉固定治疗效果一样理想,应在临床上加强医务工作者对该治疗方法的熟练程度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女性改良式盆地重建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4例女性改良式盆地重建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住院期间出现3例排便排尿情况,经心理疏导和开塞露治疗后2例缓解,1例无效。重新留置尿管3d后取出后恢复正常;4例患者坐位时臀部疼痛,1例出院4d后缓解,1例11d后缓解;经1个月后复查,全部患者术后无性生活异常,创面恢复良好,无阴道膨胀等现象。结论本次所探讨的护理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普遍应用于女性改良式盆地重建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了解本院在抗菌药物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经济、适当”。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6月份Ⅰ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病历236份,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180例,使用率为76.3%;使用频次最高的抗菌药物品种是三代头孢菌素加酶抑制剂,为1280次,占总用药频次的73.1%;术前0.5-2h给药为零;二联用药39例,占总用药的16.5%;术后用药时间基本合理的9例,占总用药的3.8%、不合理的227例,占总用药的96.1%。结论本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在用药指征、品种选择、用药时机及疗程、联合用药等方面都有一定问题,医院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管理。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胃癌患者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手术的实施效果。方法将2009年~2013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8例。对A组患者实行P型空肠袢代胃手术,对B组患者实行Lahey+Braun吻合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机体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机率,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的机体恢复情况明显优于B组患者,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机率明显低于B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探讨胃癌患者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且胃癌患者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采用P型空肠袢代胃手术,其治疗效果良好,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I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抽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的I类切口手术511例,对其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11例I类切口手术中,407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占79.65%。预防用药均为单用,术前给药1次的有97例,占18.98%,用药时间﹤24h的有89例,占17.42%,用药时间﹤48h的有99例,占19.37%,用药时间≧72h的有122例,占23.87%。抗菌药物3类7种,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头孢类,其次是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结论我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仍不合理,必须进一步加强管理,规范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痛护理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围手术期疼痛的影响.方法对52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围手术期分别进行普通护理与无痛护理,评估所有患者术后6h、12h、24h、2d、4d、7d的疼痛程度.结果根据疼痛评估曲线图,术后6h内疼痛值较高,以术后12h最高,其次是24h和48h,2d以后疼痛开始缓解,术后4d以后疼痛缓解较为明显.实施无痛护理干预的患者各个时间点VAS评分显著降低,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痛护理方法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护理,能够较为有效的缓解术后疼痛,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建;疼痛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ofpainlessnursingontheperioperativepainofarthroscopicanteriorcruciateligamentreconstruction.MethGodsBefore52casesofarthroscopicanteriorcruciateligamentreconstructionsurgeryperioperativecarewerecommonandpainlesstreatments,assessallpatientsafter6h,12h,24h,2d,4d,7dofpain.Resultsaccordingtothecurveofpainassessment,postoperativepainwashigherin6h,12hwasthehighest,followedby48hand24h,2Dafter4Dpainbegantoease,postoperativepainreliefismoreobvious.TheVASscoreofpatientswithpainlessnursinginterventionwassignifiGcantlylow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Painlessmethodsofcareforarthroscopicanteriorcruciateligamentreconstructionsurgeryperioperativenursing,canbemoreeffectivelyrelievepostoperativepain,promotetherehabilitationofpatients,worthyofclinicalKeayppwliocradtison.Arthroscopy;Anteriorcruciateligamentreconstruction;Pain中图分类号R4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6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