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药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重症药疹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甲基强的松冲击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观察比较两组起效时间、疗效、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总疗效达到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疗效56.67%,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发热消退时间、黏膜皮疹治愈时间、躯干四肢皮疹治愈时间、肝肾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病种球蛋白治疗重症药疹,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疗程,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1例44岁女性患者因左肺中央型肺癌(腺癌)、多发脑转移、继发癫痫入院。入院后给予卡马西平0.1g,每天3次口服;20%甘露醇,奥美拉唑,地塞米松静脉滴注。20d后患者全身出现散在皮疹、口腔内多发溃疡,经专科会诊初步考虑服用卡马西平引发过敏性药疹。立即停用以上药物,给予依匹斯汀20mg,每天1次;酮替芬1mg,每天2次;哈西奈德液、曲咪新乳膏和炉甘石洗剂,每天3次,外用。3d后,患者症状加重,确诊为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在原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氨曲南1.5g,阿奇霉素0.5g,甲泼尼松龙40mg,每天2次静脉滴注。2周后患者吞咽正常,停用静脉激素,改为口服,一个月后新鲜皮肤长出,口服激素出院。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药疹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20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重症药疹患者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重症药疹类型、致敏药物、合并疾病、入院后首次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住院期间肾功能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重症药疹患者发生AKI的危险因素,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91例,男性50例,女性41例;年龄54(40,65)岁,范围9~85岁;重症药疹致敏药物为别嘌醇者48例,抗癫痫药23例,抗菌药物6例,其他药物14例;AKI组21例(AKI发生率23.1%),非AKI组70例。AKI组患者抗癫痫药物致敏者占比、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和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浓度均低于非AKI组患者[0(0/21)比32.9%(23/70)、(70±12) ml/(min·1.73 m2)比(103±6) ml/(min·1.73 m2)、26(23,30) g/L比36(34,38) g/L、(116±17) g/L比(129±15) g/L],而别嘌醇致敏者占比、合并糖尿病者占比、合并慢性肾脏病者占比和基线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水平以及尿蛋白阳性者占比均高于非AKI组患者[81.0%(17/21)比44.3%(31/70)、28.6%(6/21)比7.1%(5/70)、28.6%(6/21)比5.7%(4/70)、7.2(4.6,12.2) mmol/L比5.0(3.8,6.4)mmol/L,103(63,134)μmol/L比67(56,79)μmol/L、47.6%(10/21)比17.1%(12/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别嘌醇致敏是重症药疹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R=6.588, 95%CI: 1.006~43.123, P=0.049),而血清白蛋白是其保护因素(OR=0.595, 95%CI: 0.471~0.752, P<0.001)。结论别嘌醇致敏是重症药疹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白蛋白较低的重症药疹患者易发生AKI。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重症药疹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4月-2024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6例重症药疹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双色球法平均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集束化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症状消失以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3.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21%,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药疹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加快患者恢复,降低并发症风险,保证患者安全,提高生存预期,值得临床护理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