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使用一种简单、快速且具有选择性的测试方法,检测水样中的Pb2+。该方法基于“17DS-17E”脱氧核酶、条形码DNA的纳米金结合物和捕获DNA-BSA轭合物,将其分别涂在控制区和测试区显色并进行定性分析和检测。结果表明,由于17E脱氧核酶对Pb2+具有高效的特异性,Pb2+的存在促使17E酶链分裂底链17DS,Pb2+的测试结果可以在10min内获得,检出限为10nmol/L。该传感系统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其他二价金属离子对传感没有明显的干扰,且试纸条能长期使用,该测试条是一种潜在的现场快速检测Pb2+的筛查工具。
简介:文章主要研究纳米金溶胶的细胞毒性。通过[3H]-TdR掺入法,研究粒径在15—20nm的纳米金溶胶,溶胶中含有的柠檬酸钠溶液以及溶胶中含有的柠檬酸钠与PVP混合溶液对正常细胞(人体表皮细胞、人体皮肤成纤维细胞)和癌细胞(HeLa细胞、K562细胞)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金溶胶中含有的柠檬酸钠与PVP对这四种细胞的活性基本没有影响,可以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人体正常皮肤细胞的增殖,并具有剂量(以50μmol/L浓度为临界点)和时间依赖性;对于癌细胞则需高于一定浓度(50μmol/L)才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修饰的金纳米酶颗粒(IL-4-AuNP)对糖尿病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改进文献中的方法合成金纳米酶颗粒(AuNP)及IL-4-AuNP,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拍摄2种颗粒形貌并计算其粒径,采用纳米粒度电位仪和粒度分析仪分别检测2种颗粒的表面电位和水合粒径。采用过氧化氢检测试剂盒和超氧阴离子检测试剂盒检测IL-4-AuNP的过氧化氢清除率和超氧阴离子清除率。取小鼠成纤维细胞系3T3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下同)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仅使用过氧化氢处理的单纯过氧化氢组、先使用IL-4-AuNP处理0.5 h再使用过氧化氢处理的过氧化氢+IL-4-AuNP组,培养24 h后,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活性氧水平,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细胞相对存活率。取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和用IL-4-AuNP处理的IL-4-AuNP组,培养24 h后,采用免疫荧光法观测细胞中精氨酸酶1(Arg-1)的表达。取12只8~10周龄雄性BALB/c小鼠(小鼠周龄、性别、品系下同),分为IL-4-AuNP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作相应处理。在分组处理第16天,采集小鼠全血分析全血中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尿素与肌酐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心、肝、脾、肺和肾组织的炎症、出血或坏死情况。另取36只鼠,制作糖尿病模型后,在其背部制作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将创面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AuNP组和IL-4-AuNP组,每组12只鼠,分别进行相应处理。于分组处理第0(即刻)、4、9、15天,观察创面情况并计算创面面积。分组处理第9天,采用HE染色检测创面中新生上皮长度和肉芽组织厚度。分组处理第15天,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创面组织中活性氧水平及Arg-1阳性细胞数。样本数均为6。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校正t检验、Tukey检验或Dunnett T3检验。结果AuNP及IL-4-AuNP大小均匀,其粒径、表面电位、水合粒径分别为(13.0±2.1)、(13.9±2.5)nm及(-45.8±3.2)、(-20.3±2.2)mV与(14±3)、(16±4)nm。IL-4-AuNP的过氧化氢清除率和超氧阴离子清除率分别为(69±4)%和(52±5)%。分组培养24 h后,单纯过氧化氢组3T3细胞活性氧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q=26.12,P<0.05);过氧化氢+IL-4-AuNP组细胞活性氧水平明显低于单纯过氧化氢组(q=25.12,P<0.05),而与空白对照组接近(P>0.05)。分组培养24 h后,过氧化氢+IL-4-AuNP组3T3细胞相对存活率明显高于单纯过氧化氢组(t=51.44,P<0.05)。分组培养24 h后,IL-4-AuNP组Raw264.7细胞Arg-1的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t'=8.83,P<0.05)。分组处理第16天,空白对照组和IL-4-AuNP组小鼠的WBC、RBC、血红蛋白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和AST、ALT、尿素与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L-4-AuNP组小鼠的心、肝、脾、肺、肾等重要脏器中均未观察到明显的炎症、出血或坏死,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分组处理第0、4天,空白对照组、单纯AuNP组和IL-4-AuNP组糖尿病小鼠创面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处理第9天,单纯AuNP组和IL-4-AuNP组创面面积均明显小于空白对照组(q值分别为9.45、14.87,P<0.05),IL-4-AuNP组创面面积显著小于单纯AuNP组(q=5.42,P<0.05)。分组处理第15天,单纯AuNP组和IL-4-AuNP组创面面积均明显小于空白对照组(q值分别为4.84、20.64,P<0.05),IL-4-AuNP组创面面积显著小于单纯AuNP组(q=15.80,P<0.05);且IL-4-AuNP组创面部位红、肿等炎症反应较其他2组明显减轻。分组处理第9天,相比于空白对照组和单纯AuNP组,IL-4-AuNP组糖尿病小鼠创面中新生上皮长度明显更长(P值均<0.05),创面中的肉芽组织厚度显著增厚(q值分别为11.33、9.65,P值均<0.05)。分组处理第15天,相比于空白对照组,单纯AuNP组和IL-4-AuNP组糖尿病小鼠创面组织的活性氧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分组处理第15天,IL-4-AuNP组糖尿病小鼠创面中Arg-1阳性的细胞数显著多于空白对照组和单纯AuNP组(P值均<0.05)。结论IL-4-AuNP在体使用安全,可以通过清除活性氧改善氧化微环境和诱导巨噬细胞向M2表型极化,促进糖尿病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高效愈合与修复再生。
简介:摘要近年来,人们对纳米金的研究已获得了长足进步,不同形貌的金纳米颗粒在药物递送及肿瘤治疗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部分金纳米颗粒目前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金纳米棒因其特殊的光学特性及光热治疗潜力更是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从金纳米棒的光学特性与主要应用两方面进行综述:金纳米棒具有较好的表面可修饰性,可通过表面配体交换进行表面修饰以改善其生物相容性;其光热特性可通过调节长径比来进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峰的调节,实现近红外光激发。这些特性使金纳米棒在生物大分子检测、生物体内实时成像、肿瘤早期诊断与治疗等方面均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以金纳米棒为载体,加以不同靶向分子修饰,可提高其药物传递系统的靶向性,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将化学疗法与光热疗法联合应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将金纳米棒与干细胞或某些特异生物分子结合,形成杂交金纳米棒体系,为进一步提高肿瘤治疗效率提供了新思路。
简介:目的优化抗毒酶基因纳米粒制备工艺,并对纳米粒部分性质进行研究.方法用复凝聚法制备抗毒酶基因纳米粒,采用规格化的正交表安排试验,用SAS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用透射电镜观测纳米粒粒径和形态;用Pcs测定粒径和Zeta电位;用体外转染试验评价纳米粒的体外转染活性,用倒置显微镜观察转染结果.结果正交设计试验结果表明,优化的抗毒酶基因纳米粒制备条件是:壳聚糖浓度300μg·ml-1,丁酰胆碱酯酶基因质粒浓度100μg·ml-1,硫酸钠浓度8mmol·L-1,pH值5.5,涡旋混合时间30s.所制备的纳米粒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粒子的粒径在100nm以下,粒径分布比较均匀.Pcs测定结果表明:98%以上的粒子粒径分布在50~100nm范围,与透射电镜结果相符;平均Zeta电位为15.9±6.3mV.体外基因转染试验表明:纳米粒能将所包裹的基因递送到细胞内,并表达目标蛋白-丁酰胆碱酯酶.结论壳聚糖浓度、质粒基因浓度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在制备条件选择中具有决定性作用,丁酰胆碱酯酶基因-壳聚糖纳米粒制备工艺可行,递送基因能力较强.本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纳米粒作为基因递送载体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