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应用钛质听骨行鼓室成形听骨链重建术具有形态精细、组织相容性好、听力提高幅度大、有效率高的优点.通过对73例84耳行该类手术患者的护理,我们认为术前要加强解释工作,完善听力及咽鼓管功能检查,做好术耳局部处理;术后需绝对卧床3天,避免头部活动,严密观察有无面瘫、耳鸣及迷路刺激症的发生,积极预防感染,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克氏针内固定与微型钛质钢板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96例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微型钛质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优秀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钛质钢板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临床疗效确切,安全高效,并发症少,值得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可塑形钛质跟骨钢板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手术切开复位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42例(44足),术中减少软组织的剥离及牵拉,以保护局部血供,尽量争取跟骨解剖复位,用可塑形钛钢板内固定,部分患者取自体髂骨植骨,术后患者早期活动关节,视X线照片情况逐渐下地负重锻炼。按Sanders分型II型20例,III型14例,IV型8例。结果全部病例均随访6~15个月,平均12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定标准优20例,良17例,可3例,差2例。结论跟骨粉碎性骨折采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是恢复患足功能,提高骨折愈合率的有效方法,切开复位可塑钛质跟骨钢板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疗效肯定,治疗结果与软组织的损伤程序、骨折类型、复位质量有关。本组治疗临床效果是满意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肱骨骨折的弹性髓内钉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40例青少年肱骨骨折给予AO钛质弹性髓内钉弹性髓内钉治疗。结果本组患青少年成功给予手法复位35例(87.5%),骨折端给予局部切开复位辅助弹性髓内钉固定的5例(12.5%),手术时间为30分钟左右,术中出血较少,手术切口较小。术后给予石膏固定17例42.5%,肩外展支具使用6例(15%)。术后随访1-12月,全部骨折愈合,1例伤后再次发生意外撞伤,出现二次骨折,因弹性髓内钉未取出,使得内固定弯曲成角,给予手法复位后石膏固定,3个月后骨折愈合,行2次手术取内固定。1例术前合并桡神经损伤,给予闭合复位后2个月损伤桡神经功能恢复。本组患儿未出现尺神经损伤的症状。钉尾部截留过长出现的局部皮肤激惹反应,皮下滑囊形成8例(20%),手术取出髓内钉后症状消失。肩关节评分优38例(95%),良2例(5%)。肘关节功能评定,优36例(90%)良4例(10%)。疗效良好。结论通过严格控制手术适应症,选择合适的进针点及术前根据骨折的类型合适的预弯弹性髓内钉,术中操作轻柔,必要时辅助小切口复位,给予石膏外固定或肩外展支架的应用,可以最大范围内避免骨折的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减少二次手术所带来的的危害性。
简介:“目前,我国钛市场产能过剩已经对上游的钛矿、中间产品高钛渣、四氯化钛、海绵钛以及下游的钛白粉和钛合金的价格产生负面影响,价格下滑,市场疲弱,全球市场供大于求。”5月25日,在2013年第二届国际钛原料大会上,钛白粉行业专家组高级顾问刘长河透露如此信息。据悉,2012年我国钛矿市场的需求量为550万吨左右,比2011年增长4.8%。2012年市场供应量为580万吨,其中中国生产钛矿290万吨,进口钛矿290万吨,过剩产量30万吨左右。钛白粉2012年产量188万吨,而产能达到250万吨,产能严重过剩。刘长河说:“2012年钛白粉市场开工率仅为75%,今年终端市场需求低迷加剧,加之今年钛白粉行业有31个改扩建项目相继投产,生产能力将猛增,接近400万吨。预计开工率不足50%,形势严峻。”
简介:摘要:钛金属是一种性质十分稳定的金属,具有优异的抗腐蚀性、生物亲和性,同时在材料强度方面也有很大的优势,在医疗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钛金属储量巨大,是二十一世纪继铁、铝之后的第三大金属。海绵钛生产是钛金属行业的基础环节,目前针对海绵钛的生产主要是应用金属热还原法,在生产过程中会有部分钛被氯、氧、氮和铁污染,导致其性能下降,无法作为合格的加工材料,这种钛被称为残钛,如何对生产过程中的残钛进行回收利用是生产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以上认识,本文从残钛的用途出发,分析残钛回收利用环节的问题以及回收利用的思路,希望该研究能够为海绵钛生产过程中残钛的回收利用提供一定的思路。
简介:目的探讨纯钛不同形貌表面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黏附、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制备抛光纯钛(MP)、纳米管(TNT)、喷砂酸蚀(SLA)表面,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试件表面形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表面接触角分析仪分析表面水接触角。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不同钛表面MSC形态,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早期黏附数量,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ALP)检测试剂盒检测ALP活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LSD-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结果TNT组表面见排列有序、管径约为80nm的纳米管,SLA组呈微米-亚微米二级孔洞结构。SLA组表面粗糙度(Sa=1.39μm、Sq=1.75μm)最高,TNT组(Sa=1.15μm、Sq=1.48μm)其次,MP组(Sa=0.87μm、Sq=1.14μm)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Sa=28.54、FSq=24.70,P〈0.01)。TNT组表面接触角(8.11°)最小,亲水性最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32,P〈0.01)。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MP组MSC呈方形,TNT组MSC呈长梭形,SLA组MSC呈多角形。TNT和SLA组接种30min后的细胞黏附量(132.45、176.90个/视野)高于MP组(64.80个/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5,P〈0.01),接种60min后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K-8结果显示,接种1、7d后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种3、5d后,MP组细胞增殖活性最高,TNT组其次,SLA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d=175.44,P3d〈0.01;F5d=6.329,P5d=0.02)。细胞分化结果显示,7、14dTNT组ALP活性(ALP7d=156.34U/gprot、ALP14d=153.48U/gprot)均显著高于MP(ALP7d=68.21U/gprot,ALP14d=102.73U/gprot)和SLA(ALP7d=65.30U/gprot、ALP14d=86.53U/gprot)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d=4.93,P7d=0.04;F14d=6.49,P14d=0.02)。结论与微米级SLA表面相比,纳米级TNT表面呈高度亲水性,并更利于MSC的黏附、增殖和骨向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