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牙合伴牙列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48例错牙合伴牙列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和对照组(修复治疗)各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牙齿舒适度优良率(95.83%>66.67%,χ2=4.923)、美观度优良率(91.67%>66.67%,χ2=4.547)、对于修复效果的满意度(91.67%>62.50%,χ2=5.779)以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84.93±4.19)分>(75.74±4.30)分,t=7.499]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错牙合伴牙列缺损的临床治疗,选择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牙齿功能,恢复其美观度,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牙错牙合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筛选出年龄12—18岁300例受试者,其中前牙错牙合210例(轻度错牙合组77例、中度错牙合组83例、重度错牙合组40例),90例无前牙错牙合者为对照组。采用儿童自尊量表(CSES),分别计算各组量表总分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前牙错牙合畸形各组量表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0.05)。结论前牙错牙合畸形对青少年心理有一定影响,值得引起注意。
简介:目的研究安氏Ⅱ1错[牙合]矫治前后咬合功能状况的变化,借以评价正畸治疗对咬合接触变化的影响,并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数据,对比分析本研究对安氏Ⅱ1错[牙合]咬合稳定重建的可靠程度及时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08—2012年来济南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30例,用T—scanⅡ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记录患者矫治前后最大牙尖交错位的[牙合]力总值(TOF)、[牙合]力不对称指数(AOF)、[牙合]力中心点位置(COF)、[牙合]力中心点的最大位移(MMCOF)、闭合时间(TO),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矫治后TOF高于矫治前(P〈0.01);矫治后COF距上颌中线的距离与矫治前相比减小(P〈0.01);矫治后AOF、MMCOF、TO均低于矫治前(P〈0.01)。结论正畸治疗能够改善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的[牙合]力水平及平衡性;T—scanⅡ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能够客观、真实、准确的显示咬合接触状态,其测量结果可作为临床评价的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参与对象为50例错牙合畸形患儿,均为我院2016年1月份到2017年12月份收治。对50例患儿实施早期矫治,对患儿的矫治情况以及预后效果进行记录、观察和分析。结果50例患儿治疗显示有25例患儿治愈,有21例患儿改善,总有效率为92%。患儿治疗后X线投影测量指标相比治疗前改善显著,其中SNA、SNB、ANB、UI-NA显著下降,LI-NB、NP-FH以及ANS-Me显著上升,差异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错牙合畸形患儿早期实施矫治,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可预防严重错牙合畸形,对患儿健康发育有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错伴牙列缺损患者接受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对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牙功能的价值探究。方法:此次研究共计收录病例样本52例,均收录于2020.8——2022.5期间我院收治的错伴牙列缺损患者,样本入组后行规范性分组,通过开展不同的治疗方案实施此次对比分析,分别为对照组(修复治疗)、观察组(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统计不同组别样本在疗效及牙功能指标间的差异性。结果:评测两组治疗优良率,观察组评测值为96.15%,该参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评测值73.08%,P<0.05。于治疗前后评测两组咀嚼、出血及牙龈的恢复情况,治疗前组间差异性并不明显,治疗后两组均有改善,但均以观察组评价参数更具优势,P<0.05。结论:错伴牙列缺损患者接受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对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牙功能的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错伴牙列缺损患者接受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对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牙功能的价值探究。方法:此次研究共计收录病例样本52例,均收录于2020.8——2022.5期间我院收治的错伴牙列缺损患者,样本入组后行规范性分组,通过开展不同的治疗方案实施此次对比分析,分别为对照组(修复治疗)、观察组(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统计不同组别样本在疗效及牙功能指标间的差异性。结果:评测两组治疗优良率,观察组评测值为96.15%,该参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评测值73.08%,P<0.05。于治疗前后评测两组咀嚼、出血及牙龈的恢复情况,治疗前组间差异性并不明显,治疗后两组均有改善,但均以观察组评价参数更具优势,P<0.05。结论:错伴牙列缺损患者接受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对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牙功能的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