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金刚碑镇,在北碚缙云山嘉陵江畔,建于康熙年间,因附近有小煤矿。当年称“镇”,今至惟余一荒芜小村,近于废墟。青石板路,处处苔痕,两侧老屋,破败不堪,藤蔓侵入,已无一室可居住;处处张贴警示标志,估计常有人猎奇,怀旧探访。山溪碎石凌乱,老树顺势而长,遮天蔽日,下则盘根错节,山水冲刷,尽显猖獗狰狞。四下俱寂,唯三五人聚于一破旧茶馆门前低语。抗战时期,学人文士南来,传翁文灏、章伯钧、顾颉刚、翦伯赞、吴宓、梁漱溟、老舍等曾在此居住。遥想当年一时之盛,亦因民国最艰苦的抗战,诸贤无不以复兴为志,讵料日后或屈死于内乱,或列之为异端。盘桓片刻,口渴无水,未敢求茶,遂离去。
简介:有关郑镇奎诗的研究非常多样,但是对于他初期诗的研究并不多,大多数评论家对于郑镇奎的初期诗的评论是,非常抽象和模糊不清。创作初期的诗,即其根源是诗人不想让人轻易理解诗的真正含义采用的散乱的表现手法。如果把表层含义视为“陌生”,深层含义视为“熟悉”的话,这时得到的感觉非常“怪异(Uncanny)”。本文以这种“怪异”的样态解释了郑镇奎的初期诗。初期诗的诗的主体一直想要逃避到想象界的理想社会但都以失败告终,诗的主体想要回去的幼年的故乡是不存在的,诗的主体依然感到很不安。诗的主体在陌生和熟悉的感觉中抗衡,但在资本主义产业化、势利的近代化秩序中是得不到自由的,因而不断地感到疏远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