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文章采用邻接算法、主成分分析方法以及高程模拟综合图的交叉分析方法对11个闽南方言音系材料进行计算分析,可得到闽南方言区域传播的固有模式。计算结果显示闽南方言的传播模式为从东北向西南沿海岸线传播,这与人口迁移史相吻合。计算结果在音系结构相似度、语言历史、语言传播方向等方面与传统语言学研究成果可互相印证,说明通过方言音系结构之间的差异分析语言演化模式具有可行性。
简介:摘要:闽南方言,作为中国众多方言中的一支,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也深深影响着该地区人们的语言习惯。然而,在歌唱这一艺术形式中,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闽南方言区的小学生来说,由于方言与普通话在发音、语调、词汇等方面的显著差异,他们在歌唱时往往面临诸多挑战,难以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和意境。歌唱语言训练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乎学生的音乐素养,更影响着他们未来的艺术发展。在闽南方言区,小学生歌唱语言的训练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帮助这些学生在保持方言特色的同时,又能准确掌握普通话歌唱语言,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简介:以往研究认同闽南方言持续体标记或来源于“著”或来源于介词结构。文章通过对历史文献和现实方言的全面考察,认为闽南方言存在A、B两类持续体标记,A类选择非表客观存在主要表主观倾向的句子;B类选择表客观存在的句子。A、B两类最初形式分别是“处”、“在处”。它们分别源于指代词“只/许处”和介词结构“在+只/许处”。值得一提的是,后者是在“动宾结构‘在+只/许处’一动词‘在处”’这一演变链的催化下产生的。两类持续体标记产生时都处于半虚化之中,后来都彻底虚化为持续体标记“咧”。其中,“在处”语法化为“咧”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发展路径。之后,持续体标记“咧”又以多种不同的方式进一步演化,最后大都演变为语气词。文章同时讨论了“咧”的来源及其语法化各个阶段在闽台各地闽南方言中的语音表现。
简介:初中作文教学难,这是初中语文老师的共识。张志公先生曾经感叹“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换言之,作文教学是‘老大难’的‘老大难’”。初中学生视作文为畏途,初中语文老师视作文教学为苦事。在厦门地区,这桩苦事又多了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闽南方言对学生作文的影响。闽南方言是闽南地区通行较广、影响较大的一种“强势方言”。与普通话相比,无论是在语音、词汇还是语法上,差别都非常大,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较为复杂、保留古音特点和古词语较多,内部分歧较小的一种方言。由于地域经济、文化传统、民俗风情等的影响,生长在方言地区的学生在写作中或多或少都会把方言带入普通话,这种“方言入文”的现象,使学生在作文写作中经常出现一些语言表达错误,容易引起歧义的语句,影响了语言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