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急性左心衰病情凶险,变化快,病死率高,因此在现场需对患者作出准确的判断,在确定患者为急性左心衰之后立即给予相应的前急救措施,并且在患

  • 标签: 老年人急性左心衰 院前急救 安全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患者转运核查单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保障患者转运安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1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实施的转运危重患者27例为对照组,将2018年12月—2020年2月实施ECMO转运的危重患者14例设为试验组。基于相关文献及指南编制ECMO转运核查单,将核查单应用于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16,P=0.061)。结论使用ECMO转运核查单能够有效规范转运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可能降低转运风险,保证患者安全。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患者安全 核查单 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诊医护团队主导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下的转运效果,为ECMO支持下的转运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中心团队在ECMO支持下转运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际之间距离、转运方式、患者的人口学特征、疾病诊断、插管地点、插管方法、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患者转运结局及转归。结果21例患者中18例患者由笔者团队至外置管后转至笔者单位。3例患者外置管后,由笔者团队转至笔者单位。所有患者均是地面救护车转运转运距离为2.5 km~ 252 km,平均距离为(112.3±103.2 )km。转运过程中无死亡事件发生。6例患者出现转运不良事件。最常见为患者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我国ECMO支持下的转运目前以地面救护车转运为主,专业的急诊ECMO团队可安全运行ECMO支持下的转运

  • 标签: 急诊医生 体外膜肺氧合 院际转运 呼吸衰竭 循环衰竭 心脏骤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实施前急救护理、转运改良流程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 120例 2018.1~2019.12本急救中心接收的 AMI患者进行研究,自 2019年 1月开始实施前急救护理及转运改良流程管理,比较实施前( 2018.1~2018.12)的 60例患者及实施后( 2019.1~2019.12)的 60例患者的急救及转运效果。结果 实施后急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分别为 96.67%、 100%,高于实施前 88.33%、 91.67%,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对 AMI患者实施前急救护理、转运改良流程能够快速抢救患者生命,大大减低死亡率。

  • 标签: 院前急救 转运改良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广东省妇幼保健出生和外转运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发病及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入广东省妇幼保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并诊断为ROP的755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本院出生组239例,外转运组516例。收集2组患儿的胎龄、体质量、性别、ROP病变程度及手术治疗等资料。结果外转运组ROP早产儿出生体质量[(1 290.64±392.87) g]低于本院出生组[(1 586.21±512.74)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外转运组ROP早产儿诊断胎龄[(35.53±2.81)周]高于本院出生组[(34.51±2.17)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外转运组严重ROP[如病变Ⅰ区、急进性后部型早产儿视网膜病(AP-ROP)、合并Plus病变]所占比例高于本院出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外转运组ROP早产儿行激光光凝术、玻璃体注药术、二者联合术、补激光术治疗所占比例均高于本院出生组[60.1%(310/516例)比20.9%(50/239例);10.9%(56/516例)比2.5%(6/239例);8.1%(42/516例)比1.7%(4/239例);4.5%(23/516例)比1.3%(3/239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外转运ROP早产儿出生体质量较低,ROP病变较重,手术干预率高。提高基层医院早产儿ROP筛查水平,及时诊断和高效转运可有效防止ROP进一步恶化,提高早产儿生活质量。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 婴儿,早产 转运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在前急救中对急危重症患者转运环节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成效。方法:从 2018年 6月- 2019年 12月本急诊科接诊的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中选出 200例,开展前瞻性分析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把其划分成两组,各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在前急救中对急危重症患者转运环节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成效。方法:从 2018年 6月- 2019年 12月本急诊科接诊的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中选出 200例,开展前瞻性分析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把其划分成两组,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际急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转运团队主动转运237例急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转院前的危重评分、转运路程和需要的时间以及转运途中、住院期间相关资料和患儿的转归。结果237例患儿中,男162例,女75例;转运的中位日龄为6 d,中位体质量2.98 kg;转运前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86.54±9.05)分,>90分136例,70~90分84例,<70分17例;转运距离中位数90 km,转运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时NCIS(87.05±8.19)分,>90分138例,70~90分82例,<70分17例,根据转运时间和路程分组,转运前后危重病例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6,P>0.05);转运前后各急危重症患儿生命体征无明显恶化;转运过程中无一例死亡,外科手术及内科介入治疗好转及治愈出院222例,放弃治疗或丧失手术时机后死亡15例。结论际急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转运按照原则及转运规章制度,做好双方医院医护人员的沟通,转运设备齐全,转运途中认真观察及作出正确的评估和处理,急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的转运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急危重症 先天性心脏病 婴儿,新生 院际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前急救长途转运中应用多功能便携式呼吸机的临床价值。 方法: 抽取 82 例 前急救长途转运患者,均为 201 5 年 10 月至 2019 年 9 月期间,采纳 “ 入院顺序的单双号 ” 分为两组,对照组( n=41 ) 普通及老式的呼吸机 ,研究组( n=41 )在转运中应用 多功能便携式呼吸机,对比分析转运结果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 研究组较对照组前急救长途转运成功率高( 97.56vs85.37% ),患者满意度高( 95.12%vs80.49% ),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结论: 多功能便携式呼吸机应用于前急救长途转运中,可为患者成功转运提供有效保障,进而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

  • 标签: 多功能便携式呼吸机 院前急救 长途转运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安全转运程序管理是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方法:从我院2015年11月到2017年4月期间接诊的高危儿中选取符合本次纳入标准的患儿一共300例,然后对其展开研究,将这些高危儿平均分为两组,对于A组的高危儿而言,采用的是安全转运程序管理的护理方式,对于B组高危儿而言,采用的是常规性质的转运管理,期间医护人员需要记录A、B组高危儿在转运过程中发生的不良情况、转运效果等等,以作对比分析。结果:采用安全转运程序管理的这一组高危儿转运成功率更高,家属对于转移到满意度更高。A、B组高危儿转运过程中的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全转运程序管理在高危儿转运中值得推广。

  • 标签: 安全转运 程序管理 高危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前急救中使用呼吸机的护理方式及心得。方法:纳入 2018年 1月 -2019年 6月 90例危重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干预组采用呼吸机转运前急救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家庭式呼吸机自行转运组。比较两组危重症患者对转运时间、进入抢救室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病情稳定状态;病死率。结果:前护理组危重症患者对转运时间、进入抢救室时间优于常规护理组, P< 0.05;干预前两组焦虑心理状态和评分相近, P> 0.05;干预后院前护理组焦虑心理状态和评分优于常规护理组, P< 0.05。前护理组病死率低于常规护理组, P< 0.05。结论:危重症患者使用呼吸机转运前全面急救护理方式效果确切,缩短转运时间及进入抢救室时间,防止患者病情恶化,降低病死率,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危重症患者 呼吸机 转运 院前急救护理方式 心得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6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转运经验,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中使用ECMO转运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实施ECMO转运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ECMO转运距离、时间,ECMO上机前后患者氧合指数(PaO2/FiO2)、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转运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并发症,机械通气时间,患者最终预后等指标,从个人防护、转运流程、转运设备、团队配合、转运途中监测、质量控制等方面总结经验,对重型新冠肺炎患者使用ECMO转运流程及防护给出参考建议。结果共实施ECMO转运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6例,所有患者均由本科室ECMO转运团队在当地医院建立ECMO后使用救护车安全转运至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转运距离11~197 km,平均(93.8±58.6) km;转运时间30~150 min,平均(79.2±40.6) min;其中有2例患者在搬运、转运过程中出现ECMO流量和SpO2下降,主要原因为血容量不足,经过补液和调整体位后好转;所有患者SpO2维持在0.93以上。6例患者均存活出院;ECMO辅助时间4~9 d,平均(6.5±1.5) d;机械通气时间7~24 d,中位时间10.0(8.0,14.5) d。无一例医务人员出现感染。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主要经验是:选择合适的ECMO启动时机和模式;转运车辆和设备完好,减少或避免出现机械性并发症;转运途中有效的呼吸、循环管理,避免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LI)和严重的低氧血症;转运团队队员车内合适的占位可迅速处理各种危急情况;个人防护需要贯穿始终,避免感染。结论在具有丰富经验的ECMO转运团队、良好的转运设备、全面的防护措施、合理的转运流程、完善的应急预案下,对于存在人与人传播的新冠肺炎患者使用ECMO转运是安全的。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外膜肺氧合 院际转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折叠式转运支架在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嘉兴市第一医院从急诊科转运至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患者,按照转运时是否使用自行研制的折叠式转运支架将患者分为支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生命体征稳定率及转运时间的差异。结果共入选437例危重症患者,其中转运过程中使用折叠式转运支架转运者222例,使用普通转运转运者2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情况、病情程度等基线资料均衡。支架组患者转运过程中生命体征稳定率高于对照组(89.19%比82.33%,P<0.05),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min:6.39±1.35比7.61±1.34,P<0.01)。患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支架组低于对照组(2.25%比10.23%,P<0.01),尤其是支架组抢救用物携带不齐、仪器掉落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比2.79%,0%比2.33%,均P<0.05)。结论折叠式转运支架可降低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风险,尤其可降低抢救用物携带不齐和仪器掉落的发生风险,规范转运仪器管理,保持患者转运中生命体征稳定,缩短转运时间,有利于高效和高质量的转运

  • 标签: 危重病 院内转运 仪器管理 患者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前 -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及分级转运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救治中的效果。方法:选择 2 018 年 1 月到 2 019 年 3 月时间段内本院收治的 1 20 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分析,观察组是通过 前 -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及分级转运进行救治的 7 0 例患者,对照组是同期家属护送救治的 5 0 例患者。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有效治疗时间 。结果:急性心肌梗死、中枢性发热、心力衰竭和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中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结果对比有差异 p< 0.05;两组有效救治时间观察,对照组的有效救治时间更长, p值< 0.05。结论 及时有效的按照前 -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及分级转运能够提高患者有效救治时间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致死率。

  • 标签: 院前 -院内急救 护理 分级转运 急性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前 -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及分级转运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救治中的效果。方法:选择 2 018 年 1 月到 2 019 年 3 月时间段内本院收治的 1 20 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分析,观察组是通过 前 -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及分级转运进行救治的 7 0 例患者,对照组是同期家属护送救治的 5 0 例患者。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有效治疗时间 。结果:急性心肌梗死、中枢性发热、心力衰竭和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中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结果对比有差异 p< 0.05;两组有效救治时间观察,对照组的有效救治时间更长, p值< 0.05。结论 及时有效的按照前 -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及分级转运能够提高患者有效救治时间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致死率。

  • 标签: 院前 -院内急救 护理 分级转运 急性脑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多学科协作护理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时间及转运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中重点选取了2020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88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诊危重症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多学科协作护理,对比两组中患者转运时间和不良事件出现率。结果 对照组转运时间长于观察组,组别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对照组中患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观察组,组别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在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护理时,使用多学科协作护理措施可显著缩短患者转运时间,降低患者转运不良事件出现率,值得推广。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