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长期以来,隐喻只被修辞学家视为研究的焦点。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隐喻这一具有语义和语用的语言现象,必须通过语境知识来体现其本体和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文章通过解释隐喻理解中互动的特点。分析影响隐喻理解的因素,阐述语境对隐喻理解的作用和影响。

  • 标签: 隐喻 语境 互动 本体 喻体
  • 简介: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已得到了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及哲学家的普遍认可.但人们对隐喻产生的基础,它的工作机制,隐喻是怎样理解的等问题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认知理论框架.作者通过对类比工作机制的分析,指出类比的工作机制同样适用于隐喻,并且能帮助理解隐喻.了解隐喻理解的类比基础还有助于教学的进行.

  • 标签: 类比推理 隐喻 结构映射 相似性
  • 简介:隐喻发生的语境和隐喻的语义预设相互影响,决定了隐喻理解。语境确定了语言表达式是否需要隐喻理解。语境还在在表达式的语义基础上,生成合理的隐喻理解的视角,决定隐喻意义的产生,参与并决定了到隐喻表达式的合适性和可接受性。语境包含了隐喻合理理解所需的一切必要因素。

  • 标签: 隐喻 语境 理解
  • 简介:隐喻理解隐喻研究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认知语言学家、心理语言学家们提出了十多种模式和理论。其理论贡献和实际价值如何?还存在着哪些问题,今后研究的方向在哪?为了勾勒出一个明晰的轮廓,根据其理论基础、处理假设、理论贡献与存在的问题对相关模式作了比较全面的概括与评论,同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的一些共性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观点。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1.对隐喻映射的本质认识不够深入和全面;2.关键概念的内涵表述不明晰;3.基础研究有待加强;4.研究方法应更科学;5.研究视野应扩大。

  • 标签: 隐喻 理解模式 述评
  • 简介:根据学者提出的多种关于加工理解隐喻表达的认知模式,其中包括非直接理解模式和直接理解模式下的范畴涵括理论、结构映射模式与隐喻历程模式、关联理论、层级显著性假说、预测模式等。非直接理解模式为传统的隐喻理解模式,但被Glucksberg等学者的实验推翻,由此隐喻理解的理论发展至直接理解模式,即人们可以直接生成并理解隐喻含义。文章对这些认知模式及其实验论证逐一做出解释,指出隐喻理解发展的新方向。

  • 标签: 隐喻表达 认知模式 隐喻理解
  • 简介:隐喻是一种语用推理,它由前提、结论和规则组成。正是由于隐喻的这一逻辑内涵,才使它具有认知功能。隐喻言外之意的得出是一个语用推理的过程,该推理的关键在于推理者自身的推理能力。推理者的推理能力是与其自身的认知积累成正比的。隐喻的语效和隐喻推理的成效也成正比。

  • 标签: 隐喻 语用推理 认知 范畴
  • 简介:直接提取观对隐喻话语的标准语用观提出挑战,认为如果语境、语用信息充分的话,听者就能获取话语的修辞意义,即字面意义在话语理解中不具有优先性;隐喻话语的理解过程与常规的直接话语的理解过程一样,无须特别的理解机制。从本质上说,隐喻理解在方式和过程上与字面意义的理解是有区别的,简单地说它们是相同的即是否定了隐喻理解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 标签: 隐喻 直接提取观 标准语用观 字面意义 语境起效
  • 简介:文章首先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框架,探讨了概念隐喻翻译过程中译者正确理解概念隐喻的动态认知流程,区分了"翻译隐喻"与隐喻翻译这两个概念。然后以李白诗歌《静夜思》的七种英译为例,阐述了概念隐喻视角下隐喻的翻译策略、翻译方法与翻译技巧,旨在早日揭开汉语古诗中的概念隐喻隐喻翻译的神秘面纱。

  • 标签: 概念隐喻 翻译隐喻 隐喻翻译 《静夜思》
  • 简介:隐喻理解的重要机制是“范畴推理”,它兼顾隐喻理解的台前和幕后,其指导原则是寻求关联。稳定性概念是人们进行范畴归纳、运用结合策略等幕后推理过程的基础。词汇激活的稳定性概念由存在模型和行为模型构成,而它们分别又由基本认知模型和第二层级认知模型构成。范畴推理是在台前认知基础上,运用范畴归纳和结合策略来确定未知事物特征的幕后推理过程。在范畴归纳过程中,人们往往会采用多范畴和单范畴两种不同的策略。隐喻理解倾向使用单范畴策略。人们首先使用范畴层面知识进行推理,当单纯依靠范畴层面知识不能完成推理的情况下,将借助结合策略,运用已有的范畴或概念的特征来说明目标概念的特征。

  • 标签: 推理过程 隐喻理解 认知模型 认知基础 事物特征 稳定性
  • 简介:摘要抑制是一种对无关信息进行主动阻止和压抑的认知加工机制,也是语言理解中一种重要的认知加工机制。本文首先对抑制机制理论及其与语言理解的关系进行简要综述,探讨抑制机制在隐喻理解中的作用及最新的研究进展即中英双语者在隐喻理解中的抑制机制研究,以便达到对抑制机制有更深刻的了解。

  • 标签: 抑制语言理解隐喻理解
  • 简介: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是人们思维、认识世界的方式,是词义产生的主要理据,是表达的机制。英语中用来描述人际关系的隐喻表达丰富多彩,在英语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人际关系的空间隐喻表达,人际关系发展过程的隐喻表达,有助于学生拓展对隐喻认知特性的学习,更好地掌握与人际关系相关的隐喻表达方式。

  • 标签: 隐喻 人际关系 表达
  • 简介:整合词汇语用学对词义的调节方式和关联理论对隐喻的解释,本文得出如下结论:对隐喻的关联分析包括词义缩小和词义扩展两方面;其次,关联理论对隐喻的解释和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观是互补的。

  • 标签: 词汇语用学 关联 隐喻
  • 简介:本研究利用镶嵌图形测验和隐喻理解水平测验,对不同认知方式和不同性别被试的隐喻理解水平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在没有语境情况下,场独立型被试的隐喻理解水平显著高于场依存型被试,认知风格与隐喻理解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2)不同性别被试的认知风格和隐喻理解水平都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女性隐喻理解水平显著高于男性。

  • 标签: 场独立 场依存 隐喻理解 性别差异
  • 简介:隐喻与思维、认知的关系已广为大家讨论,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研究隐喻理解,更多地探讨在语言符号掌握较好又具有一定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人群中,跨文化的隐喻理解上的差异根源。

  • 标签: 隐喻 隐喻模式 经验差异 经验流
  • 简介:摘要: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是一种认知能力,是人们认识世界和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大学英语篇章阅读教学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寻隐喻的使用,理解隐喻的含义和作用,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增加阅读乐趣,培养文化素养。

  • 标签: 阅读篇章,隐喻,教学
  • 简介: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被人类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与文化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也离不开语言。隐喻是语言的一部分,是文化在言语中的集中表现,不同的文化语境下隐喻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思维方式,隐喻不能离开文化语境而单独存在。本文主要介绍了隐喻的本质、定义和对文化语境的理解,分析了隐喻与文化语境的关系,并且在文化语境相同与不同的时候,对隐喻意义的理解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 标签: 语言 文化 隐喻 文化语境 影响
  • 简介:本研究以杭州市一所幼儿园90名3~6岁幼儿为对象,通过图片配对任务,考察幼儿对6类范畴隐喻理解能力。结果表明:(1)在所有范畴的隐喻理解任务中均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而性别差异不显著。(2)小一中班阶段隐喻理解能力的发展速度快于中一大班阶段。(3)幼儿对抽象范畴隐喻理解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增强,不过对知觉类具象范畴隐喻理解一直具有优势效应。(4)幼儿对隐喻理解存在若干视角偏好。研究者据此提出教育建议。

  • 标签: 3~6岁幼儿 隐喻理解能力 图片配对 发展现状 视角偏好
  • 简介:1980年,美国认知语言学家Gorgelakoff和Markjohnson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hphorsweliveby)一书中提到隐喻无所不在,不仅在语言中,而且在思想和行为中,我们赖以进行思想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在本质上也基本上是隐喻性的。写作此论文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对此题目的研究,俄罗斯留学生能够在今后的汉语学习,跨文化交际中注意到这些带有隐喻意义的词语,不能只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来理解这些词语。避免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影响正常的交际。而在教学方面,希望能够认识到俄罗斯来华留学生在学习汉语隐喻时出现偏误的原因。指出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进一步促提高对俄罗斯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水平。

  • 标签: 隐喻 俄罗斯留学生 隐喻意识 隐喻能力
  • 简介:通过著名教育学家阿尔特巴赫的著作《PrivateHigherEducation:AGlobalRevolution》中译本的翻译实例分析,讨论认知语言学视角的隐喻理解及翻译策略,提出隐喻的辨识、理解和欣赏有助于对认知过程的理解和对文本的解读。该著作的隐喻翻译及全文翻译采用语言学翻译策略,即直译、意译、补偿等策略,基于具体翻译实践的隐喻理解和翻译,能够为认知语言学角度的翻译理论和实践提供例证。

  • 标签: 《私立高等教育:全球革命》 隐喻理解 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