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冰雪灾害是最容易引发输电线路群发性跳闸的灾害类型。在电网覆冰过程的不同阶段,会发生不同的相继故障事故。尤其是气温在摄氏-3~0度并且有雨夹雪的气候下,绝缘子表面积雪结冰,形成贯穿的冰柱,伞裙间的爬距被具有一定导电性的粘雪层所短接,绝缘子的有效绝缘爬距减小,在绝缘子迎风侧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绝缘薄弱的通道。随着绝缘子积雪覆冰量的不断增加,有效绝缘爬距逐渐减小,桥接伞裙后,由局部放电发展为闪络。同一变电站内的设备所处的气象和环境条件相同,当某一设备发生闪络,站内与闪络设备相同的部分设备也处于临界闪络状态。闪络跳闸引起暂时过电压,极易导致设备相继闪络,从而引发大面积跳闸事故。
简介:摘要利用高低空实况观测资料、EC/T639数值模式预报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2月28日~3月2日阿勒泰地区东部一次暖区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和物理量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500hpa东欧的低涡系统是本次过程的的主导系统,西西伯利亚低涡在打转过程中不断分裂的短波造成的阿勒泰地区东部大降水。前期温度较高,低层受暖脊控制,热力条件较好。西南路径充足的水汽源源不断地向阿勒泰地区输送,并在此区域辐合,高空急流较稳定,抽吸作用强。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以及较强的上升运动为本次天气过程提供了较好的动力条件。阿勒泰山脉的特殊地形,使得辐合上升运动和锋区加强,系统移动滞缓,有利于暴雪云团的发展和停滞汇集,使降雪量增幅。
简介: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Micaps资料,对2012年2月21-22日伊犁河谷大到暴雪天气环流形势及物理因子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乌拉尔山山西侧脊前偏北气流和巴尔喀什湖北部横槽东移过程中不断逆转作用下,促使了冷空气源源南下,给新疆北部大范围降雪降温提供了条件,咸海至巴湖北部槽在东移逆转过程中与南支槽有同位相叠加趋势,温度场落后于高度场,槽加强发展,加之较充沛水汽在伊犁河谷上空积聚,为暴雪天气提供了充足水汽条件;明显上升运动为此次天气过程降水提供了有利抬升条件。
简介:摘要2017年2月19日—20日受到强冷空气的影响,乌鲁木齐市出现长达22个小时的大暴雪天气过程,本文利用降雪实况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等从天气形势、物理量诊断等角度分析了此次暴雪天气过程,结果表明受到强冷空气的影响,再加上高空槽逐渐向东移动,西南气流开始影响并控制乌鲁木齐市,其上空大气层结的稳定性比较差,为强降雪天气过程创造了有利条件;水汽通量散度辐合中心位于乌鲁木齐上空,再受到低空西南气流的影响,导致水汽由高湿区域进入到低湿区域,促进水汽通量辐合,再加上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引发垂直上升运动,为强降雪天气过程的发生、持续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2016年11月10~13日阿勒泰地区的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对流层中低层,暖切变和锋面气旋暖区控制整个阿勒泰地区,再加上该地区的辐合上升运动强度最大,对于水汽输送较为有利;850hPa低空处的冷切变和地面冷锋不断朝着阿勒泰地区移动,促进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再加上暖湿水汽沿着锋面上升凝结降落,是造成阿勒泰地区出现暴雪天气的主要原因;暴雪天气出现的过程中,在阿勒泰地区上空形成一个由低层到高层强盛的动力性的纬向垂直环流圈,环流圈的存在,为冷暖气流共同作用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动力条件。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相关资料,对班戈县2017年3月11-12日降雪天气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雪天气过程由500hPa高空槽、南支槽、“歪脖子”高压及700hpa低涡、切变线、低空急流风速带,偏北气流、东风气流以及西南暖湿气流辐合,850hpa低层“冷垫”抬升和地面冷锋共同配置产生。500hPa高度场的西南气流给予对流层较弱辐合区及弱水汽输送。主要水汽输送源于700hPa下方区域偏南气流,并且700hPa处低涡及切变线导致对流层中低层强辐合场,高层辐散抽吸及低层辐合上升,促使较强上升运动产生,为此次降雪天气发生提供有利动力抬升条件。班戈县对流层湿度较大且湿层厚,上升运动强烈,达大雪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