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报道3例甲状腺转移性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并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3例甲状腺转移性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大体表现为灰白-灰褐色,质地硬。镜下观察见3例肿瘤细胞均呈圆形,胞质清晰,呈腺泡状或巢状排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3例肿瘤细胞均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AE1/AE3)、PAX8、PAX2、CD10、碳酸酐酶9(CA9)、肾细胞癌标志物(RCC)和波形蛋白。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3例均有VHL基因缺失和染色体3p缺失。3例随访1~3年,均未见复发,例1、2因脑血管疾病死亡,例3患者仍健在。
简介:摘要转移性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罕见,其中以肾细胞癌居多。鼻腔鼻窦转移癌的临床表现与鼻原发性肿瘤的症状相似,有鼻出血、鼻塞或面部疼痛等。本文报道了3例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鼻腔鼻窦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诊疗经过,供同道参考。
简介:摘要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是一种由胞质透明或嗜酸性的肿瘤细胞构成的恶性肿瘤,转移部位多见于骨、肺等,但转移至鼻腔比较罕见,鼻腔转移者临床症状多为肿瘤压迫症状,如鼻塞、鼻出血、视力受损,缺乏特异性,影像学检查也无特异性,确诊只能依靠病理诊断。该类疾病临床特点不明显,所以临床医师在遇到类似患者时,要警惕该类疾病,最好取活检做病理诊断,尽可能避免误诊。
简介:摘要患者,男,43岁,汉族,已婚。因发现右肾混合性占位2天入院。患者于2012年11月右枕后部头皮下可触及一大小约1.5cm肿物,行头皮肿物完整切除术,术后病检回报转移性透明细胞癌结节,术后完善B超提示右肾混合性肿物,大小约5.5*4.9cm,后行腹腔镜下右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检回报右肾下级透明细胞癌,病情稳定后给予分子靶向药物辅助治疗。查体双肾区无叩击痛,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均正常,B超、CT提示右肾混合性肿物,考虑肾癌。小结在转移性肾癌患者中,体能状态良好,低危险因素患者可通过外科手术,术后辅以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被认为较好治疗手段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18例胰腺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8例患者中,男11例,女7例;确诊肾透明细胞癌的平均年龄为51.4岁。其中左肾8例(44.4%),右肾10例(55.6%);同时性转移3例,异时性转移15例,从确诊肾透明细胞癌到发现胰腺转移的中位发生转移的时间为156个月,主要临床表现有腹痛、黄疸、消化道出血、恶心、乏力、体重下降等。其中胰腺单病灶患者7例(38.9%),多病灶患者11例(66.1%),9例患者(50.0%)除胰腺外还同时存在其他部位转移。5例患者行胰腺转移灶切除,15例患者服用靶向药物治疗。随访时间1~361.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71.7个月,死亡5例,生存13例,中位生存时间为122个月,5年生存率为81.4%。是否为同时性转移、是否为10年后复发、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模型预后评分以及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联合数据库评分是影响胰腺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论胰腺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罕见,但预后较好,尤其是10年后复发转移至胰腺的患者,行手术切除胰腺转移灶未发现明显的生存获益。
简介:摘要同一患者同时存在2个或2个以上的原发肿瘤很常见,但一个肿瘤转移到另一个肿瘤中,即肿瘤间转移(tumor-to-tumor metastasis,TTM)却非常罕见。肺癌向肾癌转移是最常见的肿瘤间转移。我们报道了1例46岁男性,因右侧肾脏肿物行右肾根治术。肿物为肾透明细胞癌,其内可见多灶游离的微乳头状结构。随后患者行左下叶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肺腺癌。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支持肾透明细胞癌内的微乳头状结构来源于肺腺癌转移。肿瘤间转移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晰。明确诊断对于临床及病理均是一项挑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清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R)对非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NMCCRCC)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61例术后病理确诊为NMCCRC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术后随访资料。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AGR最佳截点值,根据截点值分为高AGR组(AGR≥1.59)和低AGR组(AGR<1.59)。对影响NMCCRCC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61例NMCCRCC患者中,高AGR组38例(62.3%),低AGR组23例(37.7%)。两组患者年龄、球蛋白水平、临床分期、复发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AGR组的总生存时间、无病生存时间均短于高AG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AGR<1.59是患者总生存及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HR=0.233,95%CI 0.073~0.742,P=0.014;HR=0.343,95%CI 0.134~0.873,P=0.025)。结论术前AGR对NMCCRCC患者预后有预测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具有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形态特征的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clear cell 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like clear cell renal carcinoma,CCPRCC-like CCRCC)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类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诊断的3例CCPRCC-like CCRCC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随访患者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3岁。肿块最大径9 cm。镜下观察3例病例均包含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样(CCPRCC-like)及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样(CCRCC-like)两种区域,前者在整个瘤体所占比例为20%~90%。CCPRCC-like区域含有囊、乳头、腺管状结构。细胞核远离基底膜,细胞核WHO/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分级1级。在CCPRCC-like区域,细胞角蛋白(CK)7表达范围10%~80%,中等及以上强度表达。CD10表达均为100%,主要为顶端胞膜表达。在CCRCC-like区域,1例CK7阴性,其余2例为60%和5%,均呈中等强度表达。CD10表达范围均为100%,有顶端胞膜、核旁高尔基及完整胞膜3种表达方式。碳酸酐酶Ⅸ在两种区域中均为胞膜表达,范围均为100%。所有病例均显示存在染色体3p缺失。结论CCPRCC-like CCRCC在形态上与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存在相似性,但存在染色体3p缺失,其本质是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诊断时需要注意避免误诊。
简介:摘要肾透明细胞癌是一种高度侵袭性肿瘤,最常转移至肺、区域淋巴结、骨和肝脏,转移至脑膜瘤较少见。我们报道了1例71岁女性,有肾细胞癌病史,因近4个月反应缓慢,步态不平衡入绍兴市人民医院。脑MRI显示右侧中颅窝基底部肿块。病理组织学为脑膜瘤和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结合国外文献,就肾细胞癌转移至脑膜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及预后进行探讨,以期提高病理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胰腺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20年5月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20例经病理确诊的肾透明细胞癌胰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转移时间、复发时间、转移部位、胰腺转移灶数目及对于胰腺转移灶是否进行手术等,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20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8例;确诊肾透明细胞癌的中位年龄为50岁。其中肾癌位于左肾12例(60%),右肾8例(40%);胰腺转移癌单发病灶12例(60%),多发病灶8例(40%);仅转移至胰腺13例(65%),合并其他部位转移7例(35%);肾癌和胰腺转移癌同时发现(同时性转移)2例(10%),肾癌确诊后发生胰腺转移18例(90%)。确诊肾透明细胞癌至发生胰腺转移的中位时间为102个月。10年内胰腺复发13例(65%),10年后复发7例(35%)。胰腺转移癌手术切除9例,靶向治疗13例。随访时间为1~25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22.9个月。死亡3例(15%),生存17例(85%),中位生存时间为75.9个月,5年生存率为66.7%。是否为同时性转移、是否合并胰腺外转移是影响肾透明细胞癌胰腺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结论肾透明细胞癌胰腺转移较为罕见,但预后较好,尤其是确诊肾癌数年后仅发生胰腺转移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