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成人眼球内葡萄膜黑色黑色性肿块的MRI征象,寻找最佳联合诊断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05年3月至2015年12月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确诊的254例成人眼球内肿块患者的MRI资料,包括128例葡萄膜黑色和126例黑色性肿块。采用χ2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肿块的MRI征象,包括部位、形态、边缘、T1WI和T2WI信号(分别与脑灰质和玻璃体相比)特征及均匀度、高度、基底径、基底径与高度比值、强化程度、强化方式、有无伴发视网膜脱离;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获取具有鉴别诊断价值的MRI征象,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诊断黑色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联合参数,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黑色黑色间肿块部位、形态、边缘、T1WI和T2WI信号(分别与脑灰质和玻璃体相比)、信号均匀度、强化程度、伴发视网膜脱离,肿瘤高度、基底径与高度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块的T1WI和T2WI信号(与脑灰质相比)、高度、形态、部位、强化程度及伴发视网膜脱离是诊断黑色的有效指标,其中肿块的T2WI信号(与脑灰质相比)优势比(12.237)最大,准确率为86.2%。与脑灰质相比T2WI呈低信号和T1WI呈高信号的诊断准确率高于与玻璃体相比(Delong检验,P<0.001)。肿块的高度、强化程度、T1WI和T2WI信号(与脑灰质相比)联合诊断黑色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0.6%、92.1%和96.1%,高于任何单一指标(P<0.001)。结论综合分析肿块的T1WI和T2WI信号(与脑灰质相比)、高度、形态、部位、强化程度和伴发视网膜脱离情况可提高鉴别诊断葡萄膜黑色黑色性肿块的准确率,以脑灰质为参照物评估肿块的T1WI和T2WI信号优于玻璃体。

  • 标签: 黑色素瘤 眼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鉴别
  • 简介:大家可能对黑色听说得比较少,目前在全球范围.澳大利亚的发病率最高,达到40/10万。而在中国,据调查,北京城八区2000年发病率为0.2/10万,到了2004年.发病率达到1.0/10万.增加了近5倍。可见对黑色的了解预防应该得到更为广泛的重视和宣传。

  • 标签: 黑色素瘤 预防教育 年发病率 澳大利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96岁男性出现息肉样黑色,肿瘤有明显的透明基质,与黏液样黑色相似,但阿辛兰染色(pH2.5)和胶样铁染色均为阴性。不清楚具有假黏液样特征的黑色(假黏液样黑色)是否为黑色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学变异。但是,其必须与真正的黏液样黑色相鉴别,后者有阿辛兰染色阳性的酸性黏多糖。

  • 标签: 皮肤黑色素瘤 黏液 酸性黏多糖 铁染色 阿辛兰 息肉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恶性黑色(CMM)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分院诊治的CMM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内容对研究对象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收集。通过单因素分析影响CMM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M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该院50例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CMM患者中,共有31例患者死亡,总死亡率62%;生存患者共有19例,生存率38%。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厚度、肿瘤分期、BRAF V600E突变、乳酸脱氢酶(LDH)、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及Clark分级为影响CMM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肿瘤分期、肿瘤溃疡及NLR是影响CM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本研究选取的CMM患者生存率为38%,表明患者预后较差;肿瘤分期、肿瘤溃疡及NLR是影响CM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CMM应做到早期正确诊断,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与营养支持,降低肿瘤溃疡的发生率,维持患者机体炎症与免疫的平衡,并在肿瘤进展较早时,及时将病变组织及表面破溃进行根治性切除,进而改善CMM患者的预后。

  • 标签: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恶性黑色的临床病理特征,为皮肤恶性黑色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9例皮肤恶性黑色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包括肿瘤厚度、入侵程度、色素沉着和组织学亚型等。结果患者上肢及下肢部位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头颈部;多数患者为SSM,肿瘤厚度≤1.5mm。肿瘤细胞多呈圆形或多角形,排列成巢状或编织状较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为阳性。结论皮肤恶性黑色临床病理多样化,应选择特异性诊断方法进行确诊。

  • 标签: 恶性黑色素瘤 病理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巨大黑色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际需求,采用个性化的护理方案。结果:经过手术治疗以及术后予改善循环、抗感染、加强换药等治疗方法,患者已出院,植皮处植皮存活,皮瓣色泽红润,切口对合整齐,稍红肿,无渗液。结论:对巨大黑色患者来说,除了常规的治疗手段之外,更加完善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 标签: 巨大黑色素瘤 个性化护理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对皮肤恶性黑色的临床的病例进行研究调查。方法通过对2013年1月到2015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0例皮肤恶性黑色患者的皮肤标本进行临床研究,对其症状进行回顾。结果恶性黑色细胞形态多样,分为上皮样细胞、棱形细胞、小痣样细胞、透明细胞及巨细胞等,排列也多样化,呈巢状、梁状、腺泡状、束状、编织状漩涡状或弥漫分布。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细胞S-100蛋白、HMB45、Vimentin等阳性率分别为84%、72%、80%等。结论恶性黑色的结构以及形态多样,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

  • 标签: 黑色素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皮肤恶性黑色是起源于皮肤基底层黑色细胞的恶性肿瘤,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诊断,治疗策略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以及免疫疗法等全身治疗,手术仍是目前治疗的最主要方法之一。该文主要对皮肤恶性黑色的分期、外科治疗及辅助治疗等内容进行了综述。

  • 标签: 黑色素瘤 外科学 前哨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 简介:摘要皮肤恶性黑色(CMM)是一种早期即可发生淋巴转移、预后严重不良的侵袭性恶性皮肤系统肿瘤。该肿瘤的淋巴转移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到细胞运动迁移能力增强、淋巴管增生以及淋巴结转移前微环境形成等多个方面。作者总结了近年来CMM淋巴转移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新发现的淋巴转移相关的预测因子和风险评估指标,以期为CMM淋巴转移的早期发现、临床靶向和免疫治疗以及转移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黑色素瘤 内皮细胞 淋巴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黑色患者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8~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26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6例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医治疗后,患者均痊愈出院,患者较为满意,预后良好。结论综合治疗方法和提高患者的临床救治率,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皮肤 中医 之劳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