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河流、湖泊、海湾说明中国现代革命文化、20世纪30年代京派文化和海派文化的特征,并以河流中的鱼、湖泊中的鱼和海湾中的鱼比喻革命文学、京派文学和海派文学。上述三种文学同时也体现着中国新文学的三种基本的文学形态,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是在这三种不同文学形态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补充的关系中变化和发展的。

  • 标签: 革命文学 京派文学 海派文学
  • 简介:本文所讨论的革命文学,不仅是指创造社首先倡导的狭义的"革命文学",而是指本世纪从创造社开始的以革命意识形态为信念的文学系统,其中包括三十年代的"左翼文学",四十年代的"延安文学"和五十年代之后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对于这个系统存在的严重的、普遍性的缺陷,特别是政治意识形态对文学的渗透和文学对政治意识形态的迎逢共同造成的严重后果,我们要进行坦率同时也是学理的批评。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 革命文学 终结 学理批评
  • 简介:本文意在梳理"革命文学"和左翼文学运动初期关于"革命文学"的历史叙述.包括:"革命文学"言论的编纂以及创造社成员、鲁迅、"革命者"等不同身份和立场的批评者的发言方式、言论意图及其与自身经验的关系.以此分辨关于"革命文学"不同的叙述模式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和其中蕴含的政治、文化意识的较量与争夺.

  • 标签: “革命文学” 争夺 构造 谱系 左翼文学运动 历史叙述
  • 简介:<正>潘佩珠,号巢南,又号是汉,原名潘文珊。1867年12月生于越南宜安省南坛县东烈乡一个教师家庭。他聪慧好学,自幼接触和学习儒学经典。1900年,他中了解元。1904年,创立了以反法复国为宗旨的维新会。1905年——1909年,他发动和领导了旨在寻求救国之方针大计、争取外援的赴日留学运动——“东游运动”。之后,潘佩珠辗转泰国、中国进行革命活动。在辛亥革命胜利的影响下,1912年2月,在广州,主持成立了越南光复会。其宗旨是:“驱逐法贼,恢复越南,建立越南共和民国。”1924年,他建立了越南国民

  • 标签: 越南文学 文学家 古典小说 诗歌创作 革命事业 中国古典文学
  • 简介:后期创造社以《文化批判》为平台大力提倡革命文学,并与鲁迅等人展开了革命文学论争.通过夺得象征资本、借用权力资本等策略,后期创造社在论争中实现了重新划分文学场域的愿望,并巩固了自己在文坛上的地位.《文化批判》对左翼文艺理论和作品的译介,在为其树立革命文学旗帜的同时推动了整个左翼文艺的发展.

  • 标签: 文学论争 文学场域 左翼文艺
  • 简介:20年代末,“身体”由五四时期反传统伦理道德、伸张个人欲望的意义系统发生了转向,这一转向主要是社会发展由文化革命到阶级革命的变迁所造成的。五四时期对身体的认同从属于反封建文化运动,身体并没有获得独立的意义,对人缺乏生命层面的关注使得个人在面对人性的许多问题时仍充满着困惑,由此也形成了五四时期浪漫而感伤的文学风格。

  • 标签: “身体” 革命文学 书写 早期 想象 传统伦理道德
  • 简介:<正>据雪峰同志一九五二年写的《回忆鲁迅》中说:“一九二八年十二月的一天晚上,柔石带我去见了鲁迅先生,从此我就跟鲁迅先生接近,一直到他逝世之日为止。”雪峰同志于一九二七年六月(即“(四·一二”大屠杀后一个多月)入党,除一九三三年底去江西苏区,不久参加两万

  • 标签: 鲁迅 江西苏区 大屠杀 冯雪峰 革命文学论争 柔石
  • 简介:<正>《苏联文学》杂志开展的关于俄苏文学教学问题的讨论正在引起俄苏文学工作者的注意。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李晓明同学提出,俄苏文学教学工作应进行一些改革,讲授内容要扩大,并要有新意和创见。这个意见很好。近几十年来,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一样,发展也是很快的。

  • 标签: 俄苏文学 无产阶级文学 苏联文学 高尔基 英雄主义精神 作品
  • 简介:在1920年代后期的革命文学论战中,鲁迅提出的“革命人”这一概念颇具特色。实际上,这一概念援引自托洛茨基《文学革命》的日文版。本文拟在鲁迅1927年论述的革命文学中探寻托洛茨基文艺理论对其产生的影响。鲁迅遵循托洛茨基的理论,在《革命时代的文学》一文中主张文学革命并无什么影响。在该时期,《革命文学》《在钟楼上》《文艺与政治的歧途》《文艺和革命》等文中还多次提及苏联的“同路人”作家。“同路人”这个概念也是托洛茨基首次提出的。鲁迅当时把自己也看成是个“同路人”。由此可见,从1920年代后期到1930年代初期,鲁迅确曾受到托洛茨基文艺理论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对该时期他的文艺思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鲁迅 托洛茨基 《文学与革命》 “同路人” 革命文学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高中语文革命文学的教学策略,通过分析革命文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教育价值,提出一系列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历史认知与情感态度。通过情境模拟、批判性思维培养、多媒体辅助教学及实践活动等方法,本文旨在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教授革命文学时提供参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标签: 高中语文 革命文学 教学策略 文学素养
  • 简介:在当代中国,中外文学艺术传统曾被视为“封资修”而遭到大规模扫荡,一些海外学者如余英时等人甚至认为,“文革”是五四反传统及与传统断裂的激进主义思潮发展到了顶峰。但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因为在思想领域的任何活动,都不可能不以人类既有的传统作为前提和出发点,艺术同样不能例外。如果我们细心探究,就不难发现当时声称建立在“空白”之上的纯而又纯的“革命文学”同古典主义艺术传统之间的内在联系。  古典主义以欧洲17-18世纪的鼎盛而著名。但是,事实上古典主义并非只存在于西方,也不限于戏剧领域。其实,撇开“三一律”等较为狭窄的教条,古典主义基本原则甚至好莱坞电影的内在结构都与中国当代革命文学极为相似。

  • 标签: 文学评论 比较文学 中国 革命文学 古典主义
  • 简介:(四)"求全责备":对支克坚先生反思的再反思及其他1.反思思维的矛盾性和历史研究的真问题知识分子在新时期事实上迎来了一个再启蒙的因而也更为注重个性和自由的时代,而随着20年来再启蒙的持续推进,文学观念也在变化而且越变越快,因之学术界以启蒙现代性作为价值尺度,对现代文学尤其是其主潮革命文学的历史局限性进行反思,也就必然兴起而且日渐深入了.这当然是时代和学术的进步.不过从历史学的角度看,对历史局限性的反思是既"难及"又"易过"的事.关于它的难及,支先生所言极是:"文学发展的一定时期总体上的局限……由于它的存在的必然性,因而当时多数人觉察不到.多数人,往往还以为他们追求的、为之奋斗的,是一种十全十美的东西.

  • 标签: 历史反思 思维 支克坚 革命文学研究 中国 现代文学
  • 简介:"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价值目标是要通过启蒙而建构"国民"主体,它所践行的"文艺大众化",实现了书面语由文言向白话的转换。继起的"革命文学"的文艺大众化运动,有着与"五四"时代不同的价值理想。在无产阶级利益本位的影响之下,革命文艺大众化进行了一次话语载体的拓展旅程。面对"五四"文学话语的知识分子化和"新文言"的现实,革命文学大众化进行了白话的"二次革命",将知识分子的白话转换为底层的日常白话;面对民众普遍文盲的现实,将文字从书面语向口语拓展;将传统意义上的书面文学转向口语文学和说唱等综合表演艺术,将文学拓展为文艺;最终,在大众文艺运动中将文学泛化为群众的日常文化生活。

  • 标签: 革命文学 大众文艺运动 价值立场
  • 简介:革命文学中的司法叙事进行考察,可以发现文学曾经长期发挥着社会治理的重要作用,而"作为文学的法律"的普及与今天的普法,有着共同的特点。两种普法的不同效果,表明普法与法律的权威并无根本上的关联,法律的权威主要还是基于政治合法性。思考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不能遗忘政治合法性。

  • 标签: 法律与文学 普法 法律权威 合法性
  • 简介:空间、政治与文学的关系问题受到当代研究者的高度重视;中国现代革命文学发端于民国时期的上海,革命文学作家对于上海都市空间具有独特的精神体验;民国上海对于革命文学作家而言不仅呈现为罪恶“渊薮”,更意味着子夜“战场”,后者更能体现革命文学作家都市意识的特质;考察革命文学作家的上海空间体验,有助于反思历史现代性问题。

  • 标签: 渊薮 战场 革命文学作家 民国上海 空间体验
  • 简介:从《女神》的产生到《创造季刊》的出版,再到《创造周报》、《创造日》的发行,我们能够看出,时代的变动所给予创造社文学活动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使创造社浪漫主义始终保持着反抗的精神,而且也发生了向现实主义转变的发展趋势。“五·卅”以后,这种情势就更加明显。创造社作家都格外地重视当前的政治问题,并力图使自己的文学活动与现实的斗争密切结合起来,但是这种努力并非能够一蹴而就的。创造社作家历来“动心于人类感情之一切真实的再现”,“只把我们的文字来表现自己的人生”。要反

  • 标签: 文艺观 《女神》 创造日 人类感情 文艺活动 个性解放
  • 简介:和早期共产党人一样,革命文学倡导者发起论争所要做的第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重新界定“文学”概念。在左翼文论中,这是属于基础建设,是最根本最核心的理论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即是说,左翼文论体系中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理论命题,都是由它派生衍化而来。

  • 标签: 左翼 革命文学 文论体系 “左联” 方方 论争
  • 简介:摘要:本论文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革命文学作品为切入点,深入探讨革命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内涵及其在当代教育中的传承意义。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剖析革命文学作品所展现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信念、牺牲奉献等精神,阐述这些精神对高中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价值观塑造和文化素养提升方面的积极影响。同时,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传承革命文学精神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旨在培养具有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

  • 标签: 革命文学 精神传承 高中语文 教育意义 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