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韩愈贬潮州、苏轼贬惠州,看似放逐“蛮荒之地”,而他们传播中原文明,造福一方,留下多少佳话!这对贬官与当地而言,实在是一种“双赢”——这就是中国古代独特的“贬官文化”现象。
简介:唐代大学问家韩愈在谈到读书问题时,曾说过一句名言:“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后人将他的话概括为“提要钩玄”读书法。
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贞元八年考中进士。唐宋八大家之首。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曾为国子博士,监察御史。《旧唐书》宪宗纪:"元和十二年七月丙辰,制以中书侍郎、平章事裴度守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使持节蔡州诸军事、蔡州刺史。充彰义军节度、申光蔡观察处置等使,仍充淮西宣慰处置使。以太子右庶子韩愈兼御史中丞,充彰义军行军司马。""从度出征。诏以郾城为行蔡州治所。八月甲申,裴度至郾城。"
简介:历来人们皆以为韩愈因上《论佛骨表》反佛而遭贬潮州。实际上是韩愈在劝诫时未能成功预设对方角色身份,在“表达-接受”互动过程中缺少共同点,尤其在檗栝傅奕的《请除释教书》时,给人以“事佛年促”语义暗示,触怒了完宗,导致对话的失败。
简介:传道、授业、解惑,为师者之天职,其功效则仰赖于为人师者之品格与学识。身正学高,以身载道,为人师者方能据以传道,此亦为"为师之道"。以师者角色而论,师者当为"四者"之集合,即士者之情怀、仁者之爱心、智者之智慧和学者之涵养。至于师者之养成,则不仅要坐而论道,而且应起而行道;从游于名师,先问道于师,再依道而行,认同之,践行之,固守之,内化之,弘扬之,最后方可致"本立道生"之境界。道有所成,则自成气象,终成名师,教人成才。
简介:韩愈与姚合是中唐时期重要的文学家,在文学史上均有重要影响。虽然历来论者很少将二者并提,但作为出身庶族地主的文官阶层,二人面临着共同的出处矛盾。“出”意味着庙堂的机巧、喧嚣、炫目,“处”则指向山林之淡泊、宁静、清幽。在此矛盾的困扰下,他们二人都有一个由兼济而独善、由外而内的转向,这种转向导出对私人天地的关注与建构。私人天地的突出特征是追求闲适的文官趣味,在自己的私人天地中,以审美态度经营日常生活。他们闲适、淡泊的人生态度与淡雅、清幽的审美趣味成为此后中国美学的一个基本内容。
简介:“以文为诗”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个重要的概念,主张诗歌创作中引进或借用散文的字法、句法、章法等,其目的是对抗诗歌格律所表现出的程式化而采取的一种诗体革新手段。诗词虽属不同文体,后来之辛弃疾、陈雏崧等人的“以文为词”就是受到了“以文为诗”的启发,将散文之字法、句法、议论、叙事、文气等引入词体创作之中。这样不仅解放了词体,增强了词的艺术表现力,同时也提高了词体的地位。
韩愈贬潮州
韩愈:提要钩玄读书法
读韩愈诗二首
浅议韩愈《论佛骨表》对话策略的失误
师者一解——从韩愈的《师说》谈起
论韩愈、姚合的私人天地及其美学意蕴
论韩愈“以文为诗”对后世“以文为词”之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