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由美国人发起的伊拉克战争,让一切想看热闹的人大失所望。预料中、或巴望中的"巴格达巷战"并没有发生。战争初期的新闻预测,估计有一场恶战的。一个国家,为保卫主权而战,得道多助,同仇敌忾,二千多万人,八百万支枪,人自为战,巷自为战,那该是一种多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壮观!美英联军充其量二十万人,在八百万有枪有弹的伊拉克民兵面前,一枪一个,足以让入浸者死四十次!"看等于行"者,热血沸腾。隔岸观斗,最火爆的场面应该是:人头打出狗脑子。但是,看热闹热闹没来。有巷子,有人,有枪,居然无巷战!面对守卫者的脆弱抵抗和入侵者的从容胜利,主流传媒只好从预测的热闹中折回头,用种种假设抚摸观众早已被吊起来的胃
简介:他走进了玉树巷。一边走一边寻找18幢房子。转了几个弯,迎面是一幢新式大楼,抬头一看,墙上写着斗大的"18"。噢,到了。找到三单元,上了六楼。这楼真高,爬得他气喘吁吁。他按了按602号房间的电铃。顿时,屋内响起了动听的音乐。稍顷,王二嫂开了门。她见老朱来了,连忙替他拎提包,迎进了门,来到了客厅。她嗔怪地说:"怎么搞的,这会才来!"原来王二嫂是老朱新结合的老伴。他们约定今天下午5时,老朱来"上门"。可是这时已是8点多了。王二嫂早就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鸡鸭鱼肉外加炒鱿鱼,卤猪肝等等。可是,左等不来右等不来,到了下午7时,老朱还不来。王二嫂的女儿苹苹等得不耐烦了,就先吃了饭,约了男朋友到舞厅去了。
简介:路过桐城。这里是文化底蕴丰厚的古城,清代出过几位古文大师,他们被称为“桐城派”。如今桐城县改为桐城市了。中午在市武装部吃饭。谈到桐城古文,我问:“方苞、刘大鏪、姚鼐等大师的故居有没有保留下来?”武人没注意文人,不知道有没有。我想去寻觅,他们建议去看“六尺巷”,说那里也是大名鼎鼎,写入了《中国名胜大词典》。“六尺巷”,又大名鼎鼎,我脑子里怎么没有一点印象?地点很近。吃过午饭,我们走了过去。拐过一条街道,看见了小片树林。林子里,有两堵笔直的院墙,齐头并进,长约100米,高约3米,灰砖墙体,青瓦白院头。安徽的古民居,多有这种样子的马头墙,典型的徽派建筑。两堵墙夹着一条小巷,巷里空空的,什么也没有,简单极了。细看,不是古墙,是今人修的新墙。在这样简陋的小巷里,深藏着什么样的故事,能有多大的人文价值?“莫不是造假古迹?”我很是疑惑。走到巷的南头,看见了一小块石碑。一读碑文,我恍然大悟。碑文不长,录之如下:清文华殿大学士张英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超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闻之,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
简介:硬片方古浔阳的仓巷真是藏龙卧虎。整个巷内较宽,都是纯青一色的南康麻石条,所居之人也大都是文人雅士之类。这么说吧,整个仓巷随便抓一把,十个人就有七八个是满腹经纶,滴着浓墨,散着书香。这天上午经浔阳知府的大公子介绍,说是有个收玩意儿的,有件硬货吃不准,拿来请方圆润老先生过过眼。货还没过来就送来了30块银元的润眼费。还算懂事。清末民国初年古董行市管陶瓷叫硬片,字画叫软片。在浔阳城这个老码头老商埠要说玩硬片,当属仓巷大雅斋斋主方公圆润老先生。他字空谷,号松月溪。他当即就应允叫那个道上的人午后过来。道上的人近中年,着一长青衫,背微驼面不善,他提着一个黄缎印花面的大锦盒,一进硬片方(古董行圈内的人背后都这么叫)的中厅,他浑身就被高贵深藏肃然的贵族文化、浓厚的书卷气震撼得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