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疾病治疗中采取骨填充网袋灌注骨水泥和中医正骨手法联合应用的整体价值。方法:医院在2019.11~2020.11时段中抽取8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严格抽签法相关标准分组,n=42例/组。参照组、研究组执行中医正骨手法、联合骨填充网袋灌注骨水泥方法。分析各指标水平、腰背疼痛情况、椎体高度恢复情况等。结果:研究组腰背疼痛情况比参照组轻,Cobb’角、ODI分数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接受治疗后伤锥前缘、中部高度以及侧面面积恢复度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接受两种方法联合治疗,改善了疼痛和功能指标,使伤锥高度得到良好恢复,保证了椎体生物力学。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膝周骨巨细胞瘤患者运用软骨下骨植骨联合骨水泥填充治疗方式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进行治疗的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通过相关检查和评估,确定肿瘤腔的完整性,并采用病灶扩大刮除方法的同时,采用软骨下骨植骨联合骨水泥填充方法修复瘤腔。另外,对40例患者给予钢板内固定。结果通过随访发现,大部分患者无局部复发和转移发生,只有一例出现肺转移和复发情况;60例患者Enneking肢体功能评分在22~29分之间,平均得分为(26.3±2.1)分。所有患者内固定牢靠,未发现软骨下骨骨折或者关节退变现象。结论对于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患者,在采用病灶扩大刮除术治疗的同时,使用软骨下骨植骨联合骨水泥填充治疗方式,能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降低近期复发率,值得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填充网袋成形术治疗转移瘤致椎体后壁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骨填充网袋成形术治疗的65例转移瘤致椎体后壁骨折患者的资料。男21例、女44例;年龄(70.3±10.8)岁(范围46~90岁);原发肿瘤:肺癌25例,乳腺癌14例,消化系统癌症11例,泌尿系统癌症13例,淋巴瘤1例,卵巢癌1例;部位:T2椎体2例,T5椎体1例,T6椎体1例,T8椎体2例,T9椎体1例,T10椎体5例,T11椎体4例,T12椎体15例,L1椎体12例,L2椎体8例,L3椎体8例,L4椎体4例,L5椎体2例。根据术前CT影像测量椎体后壁破损的面积为s,测量完整椎体后壁的面积为S,后壁破坏率R=s/S,根据R值的大小将椎体后壁破损程度分为:Ⅰ型(R≤25%)21例、Ⅱ型(25%<R≤50%)22例、Ⅲ型(50%<R≤75%)14例、Ⅳ型(R>75%)8例。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估骨填充网袋成形术的疗效。观察骨水泥渗漏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6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3.8个月。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1、3个月,VAS评分分别为(7.32±0.99)分、(4.14±1.06)分、(4.11±0.97)分、(4.34±1.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9.20,P<0.001);ODI评分分别为69.45%±4.15%、36.65%±3.72%、36.84%±3.38%、37.78%±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0.88,P<0.001);ADL评分分别为(71.31±12.81)分、(79.85±9.14)分、(78.92±8.95)分、(78.31±8.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9.20,P<0.001)。Ⅰ~Ⅳ型VAS、ODI、ADL评分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1例发生渗漏,渗漏率为17%(11/65)。随R值的增大椎管内骨水泥渗漏率相应增加,其中Ⅰ、Ⅱ型渗漏率为0、Ⅲ型为7.1%(1/14)、Ⅳ型为38%(3/8)。术后均未出现出血、感染、神经根症状或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等。结论骨填充网袋成形术能改善伴椎体后壁破损的脊柱转移瘤患者的疼痛症状,并能恢复一定的功能。椎体后壁破损的程度对手术的疗效无影响,但随着椎体后壁破损程度加大,发生椎管内骨水泥渗漏的风险相应增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估骨填充网袋(bonefillingmeshcontainer,BFMCs)技术在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2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新鲜单纯椎体压缩性骨析的42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男20例,女22例,年龄58~82岁,平均年龄70岁。均为单节段椎体新鲜压缩性骨折。记录术前及术后3天、3月疼痛评分(VAS法),并测量伤椎高度。对比术前术后疼痛评分的差异,评估伤椎高度及Cobb角的变化。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均无骨水泥外渗漏,术后3天、术后3月的VAS评分与术前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与术后3月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体高度抬升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术后3天与术后3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3天、术后3月与术前侧位片Cobb角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填充网袋技术在治疗新鲜椎体压缩性骨折中,在改善疼痛、恢复伤椎高度、纠正椎体后凸方面疗效满意,骨水泥渗漏率较低,安全可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水泥填充对晚期肿瘤骨转移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贵州省骨科医院疼痛科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晚期肿瘤骨转移患者74例,病理诊断分别为多发性骨髓瘤33例,乳腺癌12例,前列腺癌9例,肺癌16例,宫颈癌1例,卵巢癌1例,肾癌1例,胸腺癌1例。通过经皮穿刺骨水泥填充骨转移病灶治疗,于术前,术后1 d、1个月时记录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及Kessler 10量表(K10)评分,记录术前及术后1个月使用镇痛药物的患者例数,并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 d和1个月时VAS评分分别为(1.6±0.9)分、(1.7±0.8)分,均较治疗前(6.1±1.3)分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 d和1个月时KPS评分分别为(58±9)分和(55±8)分,均较治疗前的(40±8)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 d和1个月时K10评分分别为(22±6)分和(23±6)分,均较术前(33±8)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需要使用镇痛药物患者63例,术后1个月随访时为20例(P<0.001)。结论骨水泥填充可以有效缓解晚期肿瘤骨转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其活动度,并提高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骨填充网袋术(BFC)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和万方数据库,查找BFC经皮椎体成形术与PKP治疗OVCF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病例对照研究(C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9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价指标包括文献检索结果和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手术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Cobb角和术后骨水泥渗漏率和发表偏倚。结果纳入5篇RCT和5篇CCT,共668例患者。在术后VAS(MD=-0.06, 95%CI -0.24~0.37)、术后ODI(MD=-0.20, 95%CI -1.13~0.73)及Cobb角(MD=0.18, 95%CI -0.05~0.91)方面,BFC与PK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手术时间(MD=-3.07, 95%CI -5.53~-0.60)及骨水泥渗漏率(OR=0.21, 95%CI 0.12~0.36)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漏斗图显示以上指标皆无明显非对称性,提示发表偏倚对结果造成影响较小。结论BFC与PKP在治疗OVCF的手术疗效上相当,但有手术时间短和骨水泥渗漏率低的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对PVP、PKP、骨填充网袋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之间我院收治的240例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三组并分别给予PVP、PKP及骨填充网袋进行治疗,对比三组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患者进行治疗前VAS评分基本无异,P>0.05,治疗后PVP组评分为(1.51±0.52)分,低于PKP组的(1.68±0.59)分,同时PVP组、PKP组评分均低于骨填充网袋组的(2.67±0.75)分,并且P均<0.05,对比差异明显。结论PVP术、PKP术以及骨填充网袋术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三者对比PVP术更能够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能够对患者的预后起到促进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磷酸钙骨水泥与自体骨植骨治疗SanderⅢ型跟骨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3年5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42例SanderⅢ型跟骨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结合自体骨植骨治疗,观察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结合磷酸钙骨水泥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氏针内固定结合磷酸钙治疗SanderⅢ型跟骨骨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同时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采取微创截骨矫形骨水泥灌注手术具备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对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入院接受治疗患有的老年陈旧性胸腰椎骨折51例患者当前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使用微创截骨矫形骨水泥灌注完成治疗的患者21例将其作为微创组,采取药物接受保守治疗的患者30例将其作为保守组。将2组患者进行治疗之前和接受治疗之后的1个月和3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时获得的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评分),治疗之前以及接受治疗之后1个月和进行了12个月随访时患者椎体前后缘高度比例和患者自身的满意度评分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全部进行时间为12个月的随访,平均的随访时间为14.8个月。微创组中产生1例轻度骨水泥渗漏、并未产生神经症状。微创组在接受治疗之后的1个月和3个月以及6个月还有12个月随访过程中获得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同时治疗之后1个月到12个月随访进行时获得椎体后缘高度百分比都要比于保守组高出很多(P<0.01),患者在治疗上的满意度评分也要比保守组高出很多[(88.27±5.11)分vs(65.35±3.71)分,P<0.01]。结论 使用微创截骨矫形骨水泥灌注对于老年陈旧性胸腰椎骨折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缓解,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备一定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能够将其当成是临床治疗的主要选择。
简介:目的研究注射型磷酸三钙骨填充物促进腱一骨愈合的效应。方法实验采用比格犬48只建立动物模型,在双侧后肢切取趾长屈肌腱进行前十字韧带重建。重建方式模拟临床:肌腱两端采用悬吊式固定,肌腱只充填骨隧道靠近关节腔的一部分。。。侧作为实验侧,在肌腱移植物两端的隧道内注入磷酸三钙骨填充物;另一侧作为对照侧,不作类似处理。术后2、4、6、8、10、12周,各取8只犬,其中3只作组织学检查,了解腱一骨界面的组织学变化;另外5只作生物力学检查,了解腱.骨愈合强度。通过对比,了解注射型磷酸三钙骨填充物促进腱一骨愈合的效应。结果实验侧,术后2周组织学显示腱.骨界面充满磷酸三钙骨填充物,并被少量成骨细胞分割成小岛;4周在磷酸三钙骨填充物内形成许多骨岛,腱.骨界面出现不规排列的Sharpey纤维;6周时腱-骨之间充满新生骨,出现大量排列规则Sharpey纤维;8周时腱-骨间Sharpey纤维集结成束:10周时腱.骨问出现纤维软骨,未见钙化软骨;12周时腱.骨间纤维软骨和钙化软骨问出现潮线,类似正常ACL止点。对照侧,8周时新生骨明显,腱-骨间隙出现稀疏的Sharpey纤维,与实验侧4周时类似;12周时腱-骨界面出现的Sharpey纤维和实验侧6周时相仿。生物力学检测发现,在术后6周内,实验侧腱-骨结合部的抗拉脱强度高于对照侧,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注射型磷酸三钙骨填充物在肌腱移植物两端骨隧道内的填充可以促进并增强腱-骨的愈合。
简介:目的探讨肢体骨巨细胞瘤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治疗的疗效,并与病段切除术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2003—2012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骨巨细胞瘤37例,男18例,女19例;年龄17~67岁,平均年龄35岁。病变部位位于股骨远端12例,股骨近端2例,胫骨近端8例,胫骨远端2例,桡骨远端6例,肱骨近端3例,腓骨近端4例。按照Campanacci分级:Ⅱ级15例,Ⅲ级22例。治疗方法: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或加内固定16例;病段切除21例,其中病段切除加肿瘤型人工关节置换13例。结果随访4-12年,平均随访6年。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组复发3例,复发率18.8%;病段切除组复发2例,复发率9.5%(均为软组织内复发);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随访: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组术后7年发生骨关节炎1例,未予特殊处理;病段切除组肿瘤假体重建组分别于术后5年、12年因松动返修各1例。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功能评分:骨水泥填充组平均评分为28分,病段切除组为22分。功能评定优良29例,中差8例,其中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组优良率为93.8%,病段切除组的优良率为66.7%。结论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是肢体骨巨细胞瘤治疗的有效方法,彻底清除病灶是降低复发率的关键。对于CampanacciⅢ级合并病理性不稳定骨折者可选择病段切除或加假体重建,应注意假体相关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水泥在骨科临床中应用的现状,分析其在骨科手术中应用的优势。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骨科手术治疗中应用骨水泥的患者88例,其中椎体病理性压缩骨折42例行椎体成形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4例,髋关节疾病18例行关节置换术,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4例应用骨水泥修复缺损。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分析其手术中应用骨水泥的治疗效果及其术后并发症。结果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患者中,疗效优34例(80.95%),良5例(11.90%),差3例(7.14%),优良共39例(92.86%)。有7例发生骨水泥渗漏,其中漏入椎旁软组织4例,漏入相邻椎间隙3例,骨水泥渗漏率为16.67%,未发生椎管内骨水泥渗漏,7例发生骨水泥渗漏的患者均未出现任何临床症状。所有行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现感染,未发现过敏反应,术后诊断出深静脉血栓14例(33.33%)。结论骨水泥在骨科的应用成效显著,特别是作为填充材料治疗塌陷性骨折和关节置换方面均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应重视相关并发症,在应用过程中预防和避免其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骨水泥患者术后的康复指导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经皮椎体骨水泥灌注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68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术后的常规护理,康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康复指导,观察术后护理效果。结果经过调查,对照组患者总护理满意度为81.8%,康复组患者总护理满意度为97.1%,组间比较(X2=4.157,P<0.05),对照组疼痛率为23.5%,康复组疼痛率为5.9%,组间比较(X2=4.221,P<0.05),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1.6±2.3)d,长于康复组的平均住院时间(7.3±1.8)d,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T=8.585,P<0.05)。结论骨水泥患者术后予以康复指导改善了护患关系,减轻了患者的疼痛,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可以在临床护理中广泛的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填充网袋(FP)应用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骨科中心收治的在PVP中使用FP治疗的38例老年OVCF患者,男8例,女30例,年龄(76.32±2.43)岁,年龄范围为62~82岁,共42椎节。测量术前、术后3 d、术后12个月时的椎体高度,对患者腰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奥斯维斯功能障碍评分(ODI),观察患者术后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38例患者均随访10~12个月,随访期间无肺栓塞发生,骨水泥渗漏2例,未出现脊髓及神经根损伤,无临近椎体及术椎再骨折。术后3 d[(1.1±0.4)cm、(0.8±0.1)cm、(2.4±0.5)cm]、术后12个月[(1.3±0.4)cm、(1.4±0.2)cm、(2.6±0.3)cm]患者的椎体高度较显著高于术前[(0.6±0.1)cm、(0.7±0.2)cm、(2.2±0.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 d、术后12个月患者的VAS[(3.50±1.33)分、(1.55±1.26)分]、ODI[(21.72±5.83)分、(10.50±4.77)分]明显低于术前[(7.14±1.32)分、(61.74±5.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P应用于PVP治疗OVCF,能明显缓解椎体骨折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保持椎体高度,且能有效减少骨水泥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