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艾滋病治疗中,将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作为临床方案的意义。方法:艾滋病患者选入研究。共计100例。时间:2020.01-2021.01。以抽签法为方案,对患者进行分组处理。参照组:50例,行规律用药治疗。试验组:50例,采取规律相关高效抗反转录病毒干预方案。评析、研究各组机体免疫功能、机会感染情况。结果:(1)试验组各项免疫指标均更高,P<0.05。(2)试验组机会感染率更低,P<0.05。结论:治疗艾滋病,采取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方案,所得效果理想。一方面,患者免疫功能提升。另一方面,患者机会感染发生概率降低,可有效改善其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2月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收治的41例艾滋病患者,均给予患者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生存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后,P<0.05;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7.80%。结论:在艾滋病治疗中给予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有效率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临床效果理想。
简介: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activeanti-retroviraltherapy,HAART)是艾滋病治疗的主要方法,但也是导致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该治疗方法可能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中,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ucleotidereversetranscriptaseinhibitor,NRTI)和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inhibitors,PI)在诱发骨质疏松症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NRTI和PI引发骨质疏松的流行病学、可能的相关机制做一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早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35例,所有患者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12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其在对早期生活质量上的改善。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体重与CD4+T细胞计数均获得了明显的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治疗后患者诺丁汉健康量表评分均获得了一定的改善,但在社会孤独感评分上,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早期生存质量,但还需通过与患者交流沟的方式减轻患者的社会孤独感,鼓励患者正视自己的疾病,减轻自身的孤独。
简介:摘要目的在艾滋病患者中联合应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进行治疗,探究分析该治疗措施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4月—2018年4月作为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中从我中心选取10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探究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联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进行治疗,并展开为期6个月的跟踪随访,最终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分别对治疗0/2/4/6个月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独立程度评分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生存质量在各个时间点上的评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7到24个月时,患者生存质量评分达到最高值,各个时间点的生存质量评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联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应用到艾滋病患者中的效果显著,而持续治疗7到24小时的情况下,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对我国现有抗艾滋病一线用药方案齐多夫定、拉米夫定、依非韦伦用于基线CD4≤200/μL以及200~350/μL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门诊接受抗HIV治疗的患者资料,应用STATA7.0版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临床病例109份,其中CD4基线值≤200/μL组共78例,200~350/μL组3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平均年龄以及传播途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CD4上升数值以及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HIV感染患者,在开始用药第1年内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其长期疗效与不良反应差异需进一步观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在艾滋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以我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纳入的40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采取HAART方法进行治疗,针对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其免疫功能改善状况、总体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在此次报告当中,采取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奈韦拉平治疗共有10例,20例采取,齐多夫定+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治疗方式,剩余10例采取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治疗方式。和接受治疗前相比较来讲,治疗6个月、12个月后,患者的HIV-1病毒载量逐渐降低(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combination antiretroviral therapy,cART)后艾滋病合并恶性肿瘤的流行趋势及发生风险的变化。方法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筛选出200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湖北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阳性患者,分析其在不同cART阶段的艾滋病合并恶性肿瘤的肿瘤类型。以2013年湖北省或全国普通人群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为对照,分析艾滋病人群中的恶性肿瘤标准化发病率(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ios,SIR),并比较2004年至2013年与2014年至2018年不同cART阶段艾滋病合并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变化。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共纳入22 994例艾滋病患者,其中艾滋病合并恶性肿瘤323例。艾滋病相关恶性肿瘤(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defining cancers,ADC)以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和宫颈癌常见,非艾滋病相关恶性肿瘤(non-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defining cancers,NADC)以肝癌、肺癌常见。与普通人群比较,艾滋病人群的总体恶性肿瘤发生风险并未增加(SIR=1.06, χ2=0.62,P=0.426),但卡波西肉瘤、NHL、霍奇金淋巴瘤、宫颈癌和除鼻咽癌外的头面部癌的发生风险显著升高(SIR=834.09、9.65、13.33、5.22、2.94, χ2=11 747.27、625.54、56.65、184.21、13.66,均P<0.01),肺癌、结直肠肛门癌、胃癌和乳腺癌的发生风险显著降低(SIR=0.33、0.36、0.43、0.45, χ2=33.43、12.84、9.01、7.21,均P<0.05)。2014年至2018年宫颈癌、肝癌和结直肠肛门癌的SIR分别为4.06、0.43和0.10,分别低于2004年至2013年的7.42、1.96和0.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39、19.52、10.86,均P<0.05)。结论目前艾滋病合并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与普通人群无明显差异,但肿瘤类型存在差异。本地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NHL和宫颈癌,应注意在该类肿瘤患者中筛查HIV,有助于开展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前列腺组织病毒储存库的情况,以及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对HIV感染/AIDS患者前列腺组织中HIV-1 DNA表达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7月至2019年10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合并HIV感染需要行手术治疗的12例患者,收集患者的血液和前列腺组织标本,分别检测患者血浆HIV-1 RNA、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前列腺组织HIV-1 DNA水平。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曼-惠特尼U检验。结果12例患者中,6例尚未开始进行HAART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519.8±121.5)/μL,前列腺HIV-1 DNA为2 602(365,10 700)拷贝/106细胞数;6例经HAART超过6个月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182.8±69.7)/μL,前列腺HIV-1 DNA为144(36,563)拷贝/106细胞数,两组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前列腺HIV-1 DN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89,Z=-2.082;均P<0.05)。结论无论HIV感染/AIDS患者是否接受过HAART,前列腺组织均可作为HIV-1储存库。HAART进行免疫功能重建后,可以降低前列腺组织病毒储存库的大小。
简介:艾滋病(AIDS)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致的免疫系统损害和感染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能明显降低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和病死率。因HAART需要终身服药,病情稳定的患者在门诊治疗,依从性很难得到保证,如何使患者顺利进行治疗,是临床治疗和护理值得探讨的问题。其中健康宣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后母婴传播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患儿的抗体转阴情况及其临床特征。方法以2019年10月至12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科门诊接受随访的106例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比较ART前后,抗-HIV转阴与抗-HIV阳性患儿的淋巴细胞计数和HIV RNA。结果106例患儿中,男65例(61.32%),女41例(38.68%),年龄为(8.9±4.7)岁。ART后,3例(2.83%)患儿抗-HIV转阴,103例(97.17%)抗-HIV阳性。3例抗-HIV转阴患儿均为男性,且均在6月龄前开始接受ART。抗-HIV转阴患儿与抗-HIV阳性患儿抗病毒治疗时长分别为4.67(4.19,4.70)年和5.17(3.96,9.01)年,开始ART时年龄分别为1.38(1.36,2.32)月龄和51.14(15.90,73.40)月龄。ART前和ART后目前情况,抗-HIV转阴患儿的CD3+T淋巴细胞计数、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T淋巴细胞比例和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分别为3 376(2 772,4 813)/μL和2 275(2 122,2 944)/μL、2 457(1 792,2 869)/μL和1 279(1 123,1 640)/μL、0.26(0.24,0.32)和0.37(0.35,0.38)、1.21(0.76,2.01)和1.35(1.25,1.40),分别高于抗-HIV阳性患儿的2 156(1 351,3 163)/μL和1 885(1 468,2 455)/μL、443(167,956)/μL和751(544,977)/μL、0.22(0.18,0.37)和0.27(0.22,0.32)、0.31(0.13,0.50)和0.76(0.53,0.98)。ART前,抗-HIV转阴患儿和抗-HIV阳性患儿的HIV RNA分别为5.73(5.62,5.87) lg拷贝/mL和5.33(4.71,5.75) lg拷贝/mL;ART后,3例抗-HIV转阴患儿HIV RNA均低于检测下限,77.67%(80/103)的抗-HIV阳性患儿HIV RNA低于检测下限。结论经母婴传播感染HIV的患儿早期接受ART,可能出现抗-HIV转阴。及早诊断新生儿HIV感染,尽早给予ART,有助于其病毒学抑制和免疫功能重建。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艾滋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上合理的选择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6月接收的86例艾滋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9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艾滋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上合理的选择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我院 2015 年 1 月 - 2018 年 6 月接收的 86 例艾滋病患者作为本次的 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例数相同的 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 43 例 。对照组患者 采用传统疗法治疗 ,观察 组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 90.7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4.4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0.93%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39.5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艾滋病患者的临床上应用不同的诊疗方案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艾滋病患者纳入此次临床研究工作中,按照诊疗方案的不同,将其作为此次临床分组的主要依据,给予对照组的60例患者常规诊疗方案,剩余的60例患者则将常规诊疗技术取代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并将其纳入至试验组中,诊疗工作完成后,由调查人员负责统计两组患者的诊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住院情况等各项数据。结果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60例患者中,3例出现恶心症状、4例出现乏力症状、2例出现腹泻症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试验组的60例患者中,1例出现乏力症状、1例出现腹泻症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数据结果的比较显而易见,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艾滋病患者的临床上,为了增强临床治疗的安全性,获得显著的疗效,须采取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将其作为艾滋病患者的最佳诊疗技术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调查未启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HIV/AIDS)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的风险因素,为患者后续ART方案选择,以及CVD的监测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2018年11月至2020年1月于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与免疫科门诊就诊的372例未启动ART的HIV/AIDS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根据结构化问卷调查内容,收集HIV/AIDS患者的基本信息、吸烟状况、高血压、糖尿病、CVD家族史和HIV相关因素等。分别使用弗雷明汉风险评分和HIV感染者抗病毒药物的不良事件的数据[data collection on adverse events of anti-HIV drugs,D∶A∶D(R)]评分对纳入患者进行10年内发生CVD风险评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10年CVD风险评估≥10%的影响因素。结果372例患者中,男339例(91.13%),女33例(8.87%),年龄为34(18,80)岁。12.20%(41/336)的患者有高血压病史,5.71%(21/368)的患者有糖尿病病史,30.16%(111/368)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μL。368例进行血脂指标检查的患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降低者199例(54.08%),三酰甘油升高者136例(36.96%),总胆固醇升高者44例(11.9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者36例(9.78%)。他汀类药物使用率为9.09%(4/44)。365例符合D∶A∶D(R)评分要求的患者10年CVD风险评估≥10%的影响因素有年龄≥50岁[比值比(odds ratio,OR)=216.7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72.70~749.01,P<0.01)和HDL-C<1.0 mmol/L(OR=6.35,95%CI 2.22~18.09,P<0.01)。233例符合弗雷明汉风险评分要求的患者10年CVD风险评估≥10%的影响因素有年龄≥50岁(OR=7.79,95%CI 3.24~18.75,P<0.01)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μL(OR=1.88,95%CI 0.10~3.56,P<0.05)。结论未启动ART的HIV/AIDS患者发生CVD的相关风险因素较多,10年内发生CVD的风险高,但对高脂血症干预率低。年龄≥50岁、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μL和HDL-C<1.0 mmol/L的患者发生CVD风险相对更高。CVD风险因素的筛查与评估应纳入未启动ART的HIV/AIDS患者的临床管理常规。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艾滋病患者的效果。方法:数据取自本院2018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艾滋病患者,“双盲法”分基础组(常规疗法)、高效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各40例,两组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前比较免疫状态无差异,治疗后比较不良反应无差异,P>0.05;治疗后较基础组,高效组IgA、IgG、IgM指标更高,有效率更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