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ACS)患者血清中高c反应蛋白(Hs—CRP)浓度,血浆D聚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4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7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s—CRP和D聚体的含量。结果ACS患者血清hs—CRP、D聚体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s—CRP和D聚体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7.8%和100%。结论hs—CRP和D聚体含量测定可作为ACS预测和诊断的参考指标。

  • 标签: 高敏c一反应蛋白D二聚体浓度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术后D-聚体C反应蛋白(hs-CRP)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预后之间的关系,以评估术后血栓、炎症和胆固醇风险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于阜外医院接受急诊PCI并且基线资料完整的AMI患者,按术后D-聚体、hs-CRP和LDL-C水平的四分位界值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三者与预后之间的关系,并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刻画上述标志物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研究的主要观察终点为全因死亡。结果共纳入3 614例患者,年龄(59.2±12.0)岁,男性2 845例(78.7%),其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 161例(87.5%)。随访时间为652(414,1 880)d。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AMI患者PCI术后D-聚体和hs-CRP水平与全因死亡显著相关(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D-聚体<220 μg/L患者比较,≥580 μg/L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HR=2.03,95%CI 1.22~3.38,P=0.006);样条回归显示D-聚体达到500 μg/L后全因死亡风险维持在较高水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hs-CRP 2.74~7.18 mg/L组比较,hs-CRP<2.74 mg/L组(HR=1.86,95%CI 1.10~3.15,P=0.020)和hs-CRP≥11.99 mg/L组(HR=2.14,95%CI 1.35~3.40,P=0.001)的全因死亡风险均明显上升;样条回归显示远期全因死亡风险与hs-CRP水平呈J形关系,hs-CRP水平<2 mg/L或≥10 mg/L的患者死亡风险均明显升高。LDL-C水平与远期预后无显著关联(P均>0.05)。结论AMI患者在PCI术后的D-聚体水平升高增加全因死亡风险,hs-CRP水平过低或过高患者不良预后增加。对于血栓风险以及炎症风险极高或极低的患者需要优化抗栓和抗炎治疗。

  • 标签: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敏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ACS)患者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8-2014-08我院内科治疗的135例ACS患者临床资料,依据Gensini评分判定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并将其分为3组,重度病变组46例,中度病变组45例,轻度病变组44例,另选择冠状动脉造影(CAG)无明显异常者4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4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对比4组Gensini评分,以Logistic回归模型、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判定各危险因素与Gensini评分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S各组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Gensini评分为因变量,以年龄、SBP、hs-CRP、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PG)为自变量,实施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SBP、hs-CRP、LDL-C、FPG是冠状病变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实施Spearman相关性分析,将Gensini评分作为变量,判定Gensini评分与hs-CRP水平的相关性,提示hs-CRP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1,r=0.915)。结论:ACS患者通过检测血清hs-CRP水平,能够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预测,方便快速,可以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造影评分 超敏C反应蛋白 相关性
  • 简介:摘要:对照组和实验组cTnI、CK-MB、CRP和D-聚体标记物表达水平的比较,确定四种标志物对急性冠脉综合的诊断意义。通过对比实验组四种标志物标志物的单检测和联合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确定四种标志物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结果发现在实验组患者中四种标志物的检测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这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使用四项生物标志物进行检测,相较于单检测的指标,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良好的特异性(P<0.05)。四项生物标志物进行检测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cTnI  CK-MB  CRP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和肽素和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ACS)之间的关系。方法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81例ACS、4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收集并对比BNP、和肽素、hs-CRP,分析三者与Gensini积分的关系。结果⑴BNP、和肽素、hs-CRP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肌梗死者高于心绞痛患者(P<0.05)。⑵Spearman统计显示,观察组Gensini积分与BNP、和肽素、hs-CRP呈正相关(rs=0.521、0.558、0.501,P<0.05)。结论BNP、和肽素、hs-CRP与ACS发生及严重程度紧密相关。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C反应蛋白 和肽素 脑钠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D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取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急性脑梗死组血浆D-D、hs-CRP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2013年1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设立为梗死组;另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60例设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比较分析两组hs-CRP、DD的含量。其中hs-CRP采用贝克曼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D-聚体含量测定采用乳胶免疫比浊法,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上检测,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的45例患者血清中hs-CRP、DD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D、hs-CRP浓度水平与AC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的预防、治疗和预后均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C反应蛋白质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ACS)病人的血浆脑钠肽(BNP)及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80例ACS患者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4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入院24h内开始服用;对照组40例,两组其他治疗相同;于治疗前及治疗28天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清hsCRP及BNP的浓度。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及BNP的浓度与对照组比较,血清hsCRP及BNP的浓度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患者具有明显降低BNP及hsCRP作用,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高敏C反应蛋白 血浆脑钠肽 阿托伐他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聚体、N-TPROBNP和CRP(hsCRP)在急性冠脉综合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自2009年8月-2011年7月收入本科诊断急性冠脉综合的患者140例作为观察组(UA患者80例与NSTEMI患者60例),同期选择正常对照组140例。所有入选者都进行D聚体、N-TPROBNP和CRP检测。结果观察组、UA组和NSTEMI组在症状发作24小时内N-TproBNP、hsCRP、D聚体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UA组和NSTEMI组内部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D聚体、N-TPROBNP和CRP在急性冠脉综合诊断应用敏感性效果都比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D 二聚体 N-TPROBNP 高敏CRP 急性冠脉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ACS)患者C-反应蛋白(CRP)等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测脂,CRP等参数浓度,并与常规治疗119例作为定119例ACS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1个月后测定血对照组。结果119例ACS患者经阿托伐他汀治疗1个月后CRP等测定值分别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1个月后上述各项参数改变更加明显,与常规治疗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降脂、抗炎等机制对防治ACS早期动脉硬化及稳定斑块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患者54人,随机分为阿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阿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每天40mg,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两周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和血脂水平,比较其差异。结果5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患者中,不稳定心绞痛21例,急性心肌梗死33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心绞痛者为1.35±0.54g/L,心肌梗死者2.25±0.43g/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29±0.23g/L(P<0.05),心肌梗死患者较心绞痛者C反应蛋白升高显著(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两周,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由1.86±0.43g/L降至0.51±0.23g/L,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治疗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由1.82±0.50g/L降至1.74±0.60g/L,治疗前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反应蛋白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短期使用阿托伐他汀即能明显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患者的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提示阿托伐他汀调脂作用之外还有抗炎作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动脉夹层采用C-反应蛋白D-聚体诊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56例急性动脉夹层患者,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再选取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设定为对照组,对其均采用C-反应蛋白D-聚体诊断,比较两组诊断结果,并分析两种诊断方法在急性动脉夹层患者中的ROC曲线。结果观察组的D-聚体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D-聚体的最佳临界点为0.55mg/L,特异度为75.3%,敏感度为98.2%;C-反应蛋白的最佳临界点为5.93mg/L,特异度为71.7%,敏感度为61.8%。结论对急性动脉夹层患者采用C-反应蛋白D-聚体联合诊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为疾病治疗提供有效数据信息。

  • 标签: 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急性主动脉夹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D-聚体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ACI组)、106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液标本,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浆HCY水平,GLAUSS凝固法测定D-D水平,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RP水平。结果ACI患者血浆HCY、hs-CRP和D-D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ACI患者血浆HCY、hs-CRP和D-D的水平存在显著性正相关。结论血浆HCY、hs-CRP和D-D的水平与AC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ACI的预防、治疗和预后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D一二聚体 高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痉挛综合(coronaryarteryspasmsyndrome,CASS)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我科近年收治的2例CAS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例1因胸腔穿刺后突发剧烈胸痛、全身紫绀、低血压、心电图V2~V6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拟诊“急性广泛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转上级医院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考虑冠状动脉持久痉挛导致心肌梗死;例2因反复胸痛意识障碍1年就诊,发作间期多次常规心电图及24h长程心电图均仅2、3、aVF、V4~V6ST-T非特异性改变,住院发作时急查心电图示2、3、aVF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1、aVL、V4~V5ST段水平压低,3度房室传导阻滞,转上级医院冠状动脉造影示RCA近段狭窄30%,考虑右冠状动脉痉挛,安装永久起搏器预防猝死。结论CASS在我国并非少见,只有极少数患者能捕捉到发作时的心电图,基层医院医师接诊缺血性胸痛患者,特别是伴发作性2个以上相关导联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者,应想到冠状动脉痉挛综合的可能,避免不适当的诊疗。

  • 标签: 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 诊断与治疗
  • 简介:摘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在心血管疾病中是急危重症,治疗目的是控制血栓形成阻塞冠脉而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对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应争取介入术,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者观察预治疗。2-3日内应用扩冠、抗缺血、抗凝、防栓和冠脉再通治疗。

  • 标签: 急性 冠状动脉 综合征 治疗
  • 简介:炎症细胞的活化在ACS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在ACS患者中发现了可溶性细胞内黏附分子-1(sICAM-1)、IL-6和CRP增高的炎症反应 (9),6 炎症在ACS中的可能作用机制炎症不仅是ACS危险增加的指标 (25)

  • 标签: 冠状动脉综合征 炎症冠状动脉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冠脉CTA)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脉综合(ACS)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进行冠脉CTA、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与冠脉CTA检查结果相比较,并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查不同狭窄程度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结果采用CAG、冠脉CTA均检出320支血管,其中冠脉CTA检出无狭窄68支、轻度狭窄152支、中度狭窄68支、重度狭窄32支,CAG检出无狭窄74支、轻度狭窄160支、中度狭窄59支、重度狭窄27支,冠脉CTA与CAG检出结果分别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CTA检出狭窄血管252支、其检出左主干、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的狭窄率与CAG检出结果分别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CTA检出软斑块215个(85.32%)与CAG检出的206个(81.75%)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及以上冠脉血管病变组的hsCRP水平显著的高于单支病变、双支病变组(P〈0.05),双支病变组hsCRP水平显著的高于单支病变(P〈0.05)。结论冠脉CTA诊断ACS患者的诊断结果与CAG的结果高度致,但具有无创的优点,同时联合hsCRP进行判断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D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组、40健康对照组血浆DD、hs-CRP的浓度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DD、hs-CRP的浓度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血浆DD、hs-CRP浓度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D二聚体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ACS)患者使用京必舒新(辛伐他汀)20mg治疗8周后血浆瘦索(LP)、内皮素(ET)、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比较并分析其相关关系。方法:对住院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AMI)30例患者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P)30例患者组,每组按随机单盲均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不接受任何调脂药物治疗;京必舒新治疗组:接受京必舒新20mg治疗8周.并测定各组治疗前后瘦素LP、ET、CRP的变化。正常对照组20例。结果:(1)京必舒新治疗前AMI组患者血浆LP、ET、CRP水平均明显高于UAP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UAP组又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京必舒新20mg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血浆LP、ET、CRP、TC、LDL-C水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浆LP、ET、CRP、TC、LDL,C水平无显著降低(P〉0.05);(3)直线相关分析表明ACS患者血浆瘦索含量与ET、CRP含量呈正相关(r=0.785,P〈0.01;r=0.798,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患者LP、ET、CRP水平显著升高,辛伐他汀20mg治疗8周后可明显降低,且可降低血脂TC及LDL-L水平,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降血脂药 辛伐他汀 瘦素 C-反应蛋白 内皮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46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治疗,患者的康复率,已经有44例患者完全康复,2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结论正确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患者 治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