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Scan)测量肝硬度失败原因及提高成功率的方法。方法用FibroScan对5000例慢性肝病患者进行肝脏硬度检测,每例进行10次有效测量,并对检测失败的患者进行身高、体重、肋间隙宽度测量、肝脏B超或CT检查,以评价身体质量指数、性别、年龄、肋间隙、影像原因对检测成功的影响.结果5000例检测者中的240例检测失败,失败率为4.8%。BMI≥28kg/m2者失败率明显高于BMI<28kg/m2者(,女性失败率高于男性,老年人失败率较<60岁的人高,肋间隙<9mm患者失败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脏影像学显示异常(肝脏血管瘤、结节、囊肿,肝脏缩小、腹腔积液、气体干扰)患者检测失败173例,失败率为3.5%。对240例初次检测失败患者采取重新摆放体位、更换检测部位、调整探头方向等方法重新检测成功52例,使失败率降低至3.8%。结论FibroScan检测的失败多由于肥胖、肋间隙狭窄、肝脏影像学显示异常(肝脏血管瘤、结节、囊肿,肝脏缩小、腹腔积液、气体干扰等)引起,老年人与女性检测失败率较高。针对检测失败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可降低检测失败率。
简介:摘要吸收对外直接投资已经变成刺激经济增长的一种重要手段。政府也不断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吸引外商投资。但是,在政府决策时往往忽略了哪种类型的跨国投资者能对本土经济带来最大的益处呢?本文将跨国公司的对外效应分为正面的横向溢出效应和负面的挤出效应,通过知识网络的视角,探究跨国公司的战略选择如何影响其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的外部效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齿科修复材料耐磨性及硬度与天然牙齿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口腔科收治的58例牙齿修复患者,其中,29例患者采用钛合金材料修复,29例患者采用镍合金材料修复,采用万能摩损试验机进行纯钛、镍合金的摩擦磨损试验,以29颗天然牙釉质作为对照,对比修复材料与天然牙齿的耐磨性及硬度。结果镍合金材料组与天然牙釉质密度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镍合金材料组与天然牙釉质磨损量与硬度相比,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钛合金材料组与天然牙釉质密度、磨损量相比,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钛合金材料组与天然牙釉质硬度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耐磨性方面,镍合金材料与天然牙齿相似,硬度方面,镍铬合金与天然牙齿最相似,而密度方面,钛合金与天然牙齿最为相似。因此,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修复材料。
简介:硬度是番茄仅次于风味的品质决定因子。利用来自番茄野生资源S.pennelliiLA0716的渐渗系(IL,introgressionline)群体,采用穿刺法测定完全红熟期番茄的果实硬度。结果表明,番茄果实果肩、中部和果蒂3个部位的硬度极显著正相关。根据渐渗系遗传图谱,对影响果实硬度的位点进行了初步定位,共检测到5个可明显提高番茄果实硬度的QTL(qF-p-1、qF-p-2、qF-p-3、qF-p-4与qF-p-11),分别位于第1、2、3、4和11号染色体上,其中qF-p-4贡献率最大;2个可显著降低果实硬度的QTL(qS-p-4和qS-p-10),分别位于第4和10号染色体上,其中qS-p-10效应最大。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本研究定位的多数QTL与前人在番茄野生种定位的影响硬度的QTL同位,说明番茄硬度在遗传和进化上可能具有一定的保守性。研究结果为番茄硬度QTL的精细定位、克隆及遗传改良奠定了一定基础。
简介:以Cu为基体,加入Co,Fe,Cr,Sn粉末,采用不同的工艺进行混合,经模压成形与热压,制备Sn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4%和6%的2种超薄cu基金刚石切锯片胎体材料,用显微硬度仪、金相显微镜(0M)、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仪等表征该胎体材料的显微硬度、组织和成分,研究混粉工艺对胎体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将采用所有原料粉末进行混合球磨的混粉工艺时,所得胎体材料含有更多的铜锡固溶体,胎体平均硬度(HV0.1)比未经球磨混粉的分别提高186.20MPa(含4%Sn)和215.30MPa(含6%Sn);与之相比,采用将Cu粉和sn粉混合球磨后再加入其他粉末的混粉工艺制备的胎体,平均硬度略有提高;球磨后sn粉附着在Cu粉上,更易形成铜锡固溶体,并且金属粉末大量变形,发生严重的加工硬化,从而影响冷压成形率;随胎体中sn含量从4%增加到6%,铜锡固溶体增加,胎体的平均硬度(HV0.1)分别从709.91、884.25和896.1lMPa提高到883.18、986.22和1098.48MPa。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大动脉硬度与左心室收缩期心肌应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7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其中左心室正常构型(LVN)组25例,左心室肥厚(LVH)组35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测量左心室收缩期峰值纵向、径向、环向应变及应变率,实时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测量每搏量,并计算脉压/每搏量以评估大动脉硬度。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健康对照组受试者、高血压LVN组、高血压LVH组患者脉压/每搏量、左心室收缩期峰值纵向、径向、环向应变及应变率差异,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左心室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的预测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体重指数、年龄、三酰甘油浓度、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脉压/每搏量与左心室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的相关性。结果健康对照组受试者、高血压LVN组、高血压LVH组患者的脉压/每搏量分别为(1.26±0.45)、(1.53±0.59)、(1.82±0.43)mmHg·m2/ml(1mmHg=0.133kPa);左心室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分别为(23.60±1.94)%、(19.69±2.56)%、(17.34±2.48)%,应变率分别为(1.64±0.17)、(1.52±0.14)、(1.38±0.18)s-1;径向应变分别为(28.69±5.2)%、(30.81±4.14)%、(26.53±3.50)%,应变率分别为(2.51±0.56)、(2.60±0.45)、(2.00±0.41)s-1;环向应变分别为(24.50±5.21)%、(24.01±4.60)%、(21.00±3.70)%,应变率分别为(1.38±0.38)、(1.30±0.30)、(1.10±0.26)s-1。高血压LVH组患者脉压/每搏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受试者、高血压LVN组患者,高血压LVN组患者脉压/每搏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受试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6.56、3.22、2.90,P均〈0.05);高血压LVH组患者左心室收缩期峰值纵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