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与血肿、水肿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52例临床保守治疗的脑出血急性期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整理并分析所有患者脑出血后1~3d、3~5d、5~7d的血压变化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血压)、血肿变化率及血肿周围水肿变化率。结果52例患者脑出血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血压均随着出血时间的增加不同程度的持续增加,但脑出血后的血肿体积和血肿周围水肿未随着出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在出血后3d均明显增加且达到最大值,随后显著下降。收缩压变化率与血肿变化率、血肿周围水肿变化率均呈正相关(r=0.772、0.621,P均<0.05);舒张压变化率与血肿变化率、血肿周围水肿变化率均无相关性(r=-0.261、-0.088,P均>0.05);平均血压变化率与血肿变化率、无相关性与血肿变化率、血肿周围水肿变化率均无相关性(r=-0.422、0.120,P均>0.05)。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变化率与血肿变化率及血肿周围水肿变化率呈显著正相关,提示收缩压的波动在血肿及血肿周围水肿扩大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急诊护理措施及其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11月-2017年11月间收治的58例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29例。A组给予急诊护理,B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前后的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和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与护理满意度。结果A组的NIHSS评分低于B组;GCS评分高于B组,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55%,B组为72.41%,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可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其病残程度,并能获得较理想的护理满意度,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6.7±4.1)天,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2±6.5)天(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并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凝血抗凝与纤溶功能的特点,为该疾病的早期防治和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与借鉴。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0列有高血压病史且伴有脑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参照欧洲卒中量表(ESS)将其分为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收集患者在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后入院4小时后收集其血液,检测其中凝血酶(TAT),抗凝蛋白酶含量(AT),外周血小板含量(PLT),D-二聚体(D-D),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AP)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并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对比。结果研究首先对患者进按照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分组,对各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做对比,差异不明显,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接着比较患者不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之间的差异,其中TAT(F=27.511,P=0.000)、AT(F=102.582,P=0.000)、PLT(F=3.179,P=0.044),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还对不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和其纤溶活性指标进行了比较,其中D-D(F=25.068,P=0.000)、PAP(F=9.965,P=0.000)、t-PA(F=66.185,P=0.000),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会对患者额的凝血抗凝和纤溶状态造成影响,且神经功能损伤愈严重,患者的纤溶指标会大幅增高,对患者的预后起到不利的影响。
简介:目的:观察银杏达莫(GLED)注射液联合高压氧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疗效。方法:将92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分为(GLED+高压氧)组(n=42)、GLED组(n=24)及高压氧组(n=26),3组病人入院后常规给予脱水、止血治疗。7d后(GLED+高压氧)组病人静脉滴注GLED注射液(加入葡萄糖液中),并给予高压氧治疗;GLED组病人仅静脉滴注GLED注射液;高压氧组病人用高压氧和ATP治疗,上述治疗均为1次/d,共10d。行头颅CT检查,测量脑内血肿范围和(血肿+水肿)范围,应用"脑卒中病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治疗10d后,(GLED+高压氧)组病人,脑内血肿的体积和(血肿+水肿)体积均显著小于GLED组(P〈0.05)以及高压氧组(P〈0.05)。神经功能的评分也显著低于GLED组(P〈0.05)以及高压氧组(P〈0.05)。结论:GLED注射液联合高压氧能协同促进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脑内血肿和水肿的吸收,协同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常规生化指标水平对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5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2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其预后临床状况是否良好分为观察组103例和对照组97例,同时选取健康者80名作为健康组进行比较。分别测定三组研究对象的血糖、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血脂浓度、尿酸浓度高于观察组和健康组,观察组LDL-C浓度高于健康组;对照组和观察组血糖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急性脑出血不良的因素有血脂、尿酸、血糖浓度的偏高,改善这三类生化指标的浓度是改善急性脑出血预后的重要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保守治疗急性期并发高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12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给予保守治疗,观察患者高钠血症发生情况,并观察高钠血症与出血量的关系,同时观察高钠血症与入院时GCS评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212例脑出血中并发高钠血症的28例占13.2%。>25ml出血量患者92例,并发高钠血症占20.6%;<25ml出血量患者120例,并发高钠血症9例(7.50%);出血量大小与高钠血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高钠血症与不良预后的存在密切联系。结论脑出血急性期高钠血症发生率较好,与不良预后的密切联系,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简介:目的分析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计算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39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水平、脑卒中复发率。结果护理之后,实验组的DBP、SBP改善效果与常规组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两组脑卒中复发率相比,实验组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患者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可显著改善血压水平和生存质量,预防脑卒中复发,值得临床借鉴和积极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对脑出血急性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7收治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等量的两组,分别称对照组和实验组,相同治疗措施的情况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出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实验组出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期脑出血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实行预见性护理模式,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与脑水肿发生的关联。方法:对 2014年 1月至 2016年 12月就诊于我院的 10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分别于出血后 24小时内、 3天及 10天行颅脑 CT检查,采用多田公式计算出血及水肿体积并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采用 SPEARMAN统计学方法计算不同时间脑出血水肿与血清铁蛋白的相关性。结果: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和平均红细胞压积三种指标在不同时间组中与脑水肿均不存在明显差异( P>0.05),而平均血清铁蛋白在第三天组中与脑出血水肿存在正相关( rS=0.012, P<0.05)。结论:在脑出血发生 3天后,脑出血后水肿的发生及程度与血清铁蛋白水平显著相关,能够对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研究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