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侧交替全身振动训练对高龄肌少症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高龄肌少症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包括平衡功能训练和下肢肌力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侧交替全身振动训练(振动频率9~14 Hz,振幅2~3 mm,1 min/组,5组/次,5次/周)。于训练前、训练8周后评估2组患者下肢肌力、6 m步速、起立-行走计时(TUGT)、压力中心运动椭圆面积以及运动轨迹长度等指标。结果经8周干预后观察组髂腰肌肌力较训练前显著改善(P<0.05),其余肌群肌力、6 m步速、TUGT计时、运动椭圆面积以及运动轨迹长度均较训练前极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闭眼运动椭圆面积和睁眼运动轨迹长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股四头肌、胫前肌肌力、6 m步速、TUGT计时、睁眼时运动椭圆面积和闭眼时运动轨迹长度均较治疗前极显著改善(P<0.01)。通过组间比较发现,干预后观察组双侧股四头肌[(24.35±6.20)kg和(24.38±6.12)kg]、左侧腘绳肌和胫前肌肌力[(24.99±3.78)kg和(24.32±5.42)kg]以及闭眼时运动轨迹长度[(655.85±94.56)mm]均极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1);右侧腘绳肌和胫前肌肌力[(25.15±5.05)kg和(24.67±5.10)kg]、6 m步速[(0.84±0.17)m/s]、TUGT计时[(15.22±5.69)s]、睁眼及闭眼时运动椭圆面积[(456.30±94.32)mm2和(803.10±79.19)mm2]、睁眼时运动轨迹长度[(404.70±66.18)mm]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低频侧交替全身振动训练对高龄肌少症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及步行功能均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可作为防治高龄肌少症患者的有效干预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龄老年人肌少症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高龄老年人肌少症防治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入选2014年12月至2017年7月就诊于北京医院营养科的高龄老年人167例根据2014年亚洲少肌症工作组肌少症诊断标准分为肌少症组(46例,27.5%)与非肌少症组(121例),分析不同性别患者身体成分与膳食摄入能量及三大营养素量和比例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与高龄肌少症发生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高龄非肌少症组比较,高龄肌少症患者体质指数、腰臀比、脂肪量、饮食摄入总能量、蛋白质较低(均P<0.05),年龄及脂肪摄入量较高(均P<0.05);高龄老年人中,女性的左手和右手握力、骨骼肌量、骨骼肌指数、矫正体质指数的骨骼肌量、肌酐、饮食摄入总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低于男性(均P<0.05),体脂百分比高于男性(P<0.05)。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龄患者肌少症发生与蛋白摄入不足(β=-0.290,OR=0.748,95%CI:0.569~0.984,P<0.05)和脂肪量减少(β=-2.673,OR=0.069,95%CI:0.010~0.488,P<0.05),而内脏脂肪偏多(β=0.739,OR=2.094,95%CI:1.219~3.597,P<0.01)有关。结论高龄老年人肌少症发生率较高,与蛋白摄入不足、脂肪分布异常有关。对高龄肌少症患者应及早进行个体化的营养评价及支持。
简介:摘要:肌少症会增加老年人的住院率及医疗花费,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甚至缩短老年人的寿命。及早干预肌少症可延缓失能年限,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对应对老龄化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对老年肌少症的护理干预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老年肌少症提供理论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团队协作的护理干预对超高龄肌少症患者营养状况、肌肉力量、躯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老年科2017年7—11月29例超高龄肌少症患者作为干预组,实施多学科团队协作干预,将2017年2—6月的29例超高龄肌少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比较2组患者在干预1、6个月后营养指标、肌肉力量、身体活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干预1个月后,干预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分别为(118.79± 11.47)、(35.86±5.73)g/L,对照组分别为(112.27± 11.69)、(31.35±5.48)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09、2.98,P<0.05或0.01);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肌肉力量、身体活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分别为(124.66±13.52)g/L、(38.47 ± 6.02)g/L、(23.75± 3.61)g、(9.18±1.85)分、(86.19±14.36)分,对照组分别为(112.03 ± 11.89)g/L、(31.01±5.91)g/L、(19.15±3.19)g、(6.14±1.69)分、(64.12± 15.83)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68~6.37,均P<0.01)。结论基于多学科协作的护理干预能改善超高龄肌少症患者的营养状况、肌肉力量、躯体功能和生命质量。
简介:摘要:我们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增龄和老化必然导致老年人各个系统功能逐渐减退和患病机会增加,尽管临床医生能很好的区分“疾病与健康”,然而,老年人还存在一种既非残疾也非健康的状态。人生在岁月的中出现自然性衰老是正常的现象。生命的本质必然由健康走向衰老,最终死亡。随着年龄的增加出现增龄性肌少症,是最近几年老年医学,康复医学,营养学研究的热点。通过在国人中有广泛基础的针灸穴位治疗,配合适当的肌力训练,减少肌少症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强行走能力和日常日常生活能力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