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930年,我出生在淄博,因家里贫穷,年仅11岁就跟着父亲下煤窑挖煤挣钱。我12岁那年,也就是1942年,在一个深夜里,我大舅李景龙(1938年参加革命,是党的地下工作者)从山里回来,在淄博小煤窑联络矿工,要他们从矿上"偷"炸药支援抗日战争。从此,我就跟着大舅,帮他"偷"敌人的炸药,运往抗日根据地。我们的行动被敌人发觉后,大舅就带着我参加了八路军。
简介:喜欢我影评的一个新朋友,建议我写写战争片,并向我推荐了韩国人的片子。我按图索骥,接连几晚把《太极旗飘扬》、《共同警备区》、《实尾岛》等片看完。以前我只知道韩国人的情爱片拍得好,没想到他们的战争片拍得也不赖。看完《欢迎来到东莫村》,我都已经打算动笔了,但偶尔见有人把东莫村与《鬼子来了》中的挂甲台相提并论。我就想,不如搂草打兔子,顺便把这部片子也看看?或许能从中挑个什么细节,作为接下来文章的引证。
简介:八路军是咱中国老百姓的子弟兵。但您听说过八路军中也有"日本兵"吗?八路军中的"日本兵",来自延安的"日本工农学校",这所学校学制从半年到三年不等,没有固定的毕业时间,开学典礼定在5月15日。它与一般学校的最大不同在于,学员全是日军俘虏。他们原以为自己会被八路军残酷虐杀,却意外地迎来了新生。日本工农学校给予战俘生活
简介:采取比较的方法,从鬼子与陈谦的文化背景、写作策略、作品问世过程和成名之后所持的态度论述两人的成名过程。他们小说的成功,既是对作家文学创作的补充,也是在各自人生体验中创作出的个性化文学。
简介:“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中国军队,勇敢前进,看准那敌人,把它消灭!把它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简介:从“看”与“被看”的双重焦虑视角进入姜文的电影《鬼子来了》,影片颠覆了传统抗日题材电影的模式,消解了崇高、权威、集体等一系列宏大抽象客体,试图进一步还原历史的个人性、民间性和私密性,尝试通过充满隐喻的叙事剖析国家民族光环下的真实存在,实现对中日两个民族性格命运的寓言。
简介:我的家乡是临安市青山镇的一个山村,这里东与余杭交界,紧连省会杭城;西离临安县城20公里。村中有一条石子铺就的小道,从余杭古镇,穿过洞霄宫,经过村里,再连接儿座山峰,翻过研里、朱村、井里等山村,直抵临安县城。1937年8月,日本侵略军占领杭嘉湖,同年12月24日浙江省会杭州沦陷,浙西行署等一批国民政府行政机关,以及大专院校、工商界爱国人士纷纷迁到天目山区。
第一次打“鬼子”
《鬼子来了》:战争是文明的崩盘
从“鬼子兵”到八路军
广西作家鬼子与陈谦成名过程之比较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追忆福州人民的抗战故事
“看”与“被看”的双重焦虑--关于电影《鬼子来了》的叙事视角
一个小山村的愤怒控诉 记当年日本鬼子对我们村的掳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