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研究采用荧光显微技术对皱纹盘鲍(Halilotisdiscushannai)♀×西氏鲍(H.gigantea)♂的受精过程及受精卵的早期发育进行了观察,并采用FITC-anti-α-tubulin对精子入卵位置进行标记.结果显示西氏鲍的精子可正常激活皱纹盘鲍的卵子,精子进入卵子2-5min后受精卵开始第一次卵裂,释放出第一极体.随着受精卵的发育卵子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排出第二极体,同时形成早期精卵原核.精卵原核膨胀并彼此融合,受精卵开始进行有丝分裂完成第一次卵裂.通过FITC标记的anti-α-tubulin蛋白免疫荧光观察,发现精子在入卵时会在卵膜表面,形成一个类似于受精孔的结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患者多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方法从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患者中分离53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Acinetobacterbaumannii,MDR-AB),采用法国进口梅理埃公司MeiliaiATB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菌株,用K-B法测定鲍氏不动杆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鲍氏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痰标本,占84.6%;病区主要分布在ICU(28.7%),神经外科(26.8%)。有53株鲍氏不动杆菌是多耐药菌,其中7株是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结论重症患者鲍氏不动杆菌耐药严重,其治疗可以选择碳青霉烯类、含舒巴坦制剂。替加环素对耐碳青酶烯鲍氏不动杆菌的治疗效果不容乐观。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暴发原因,总结感染控制相关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2月10日~22日我院ICU病房内10例下呼吸道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对病区环境卫生学进行有效监测分析。结果2016年12月10日~12月22日29例ICU住院患者中累计共检出10例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发病率34.4%较日常感染水平(10%左右)明显升高,且发病时间及区域相对集中,可判定为院内感染暴发。10例ICU患者的插管吸痰标本中共分离鲍氏不动杆菌24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其对多种抗菌药物均具有耐药性,且仅对磺胺类、妥布霉素药物敏感,其敏感率分别为16.7%、12.5%。从ICU医务人员手、空气、物体表面采集的45份标本中,共检出鲍氏不动杆菌17株,检出率37.8%,其中呼吸机管路积液检出率最高,检出率为87.5%。结论我院本次ICU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暴发的原因主要为环境消毒不彻底、医护人员手卫生落实不到位,院内加强部门间协作,做好环境及手卫生的清洁与消毒的有效落实及督促工作可以预防和控制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流行暴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鲍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baumanniiABA)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600例老年人中77例ABA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人ABA感染发生率12.8%,感染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与皮肤软组织;感染与患者住院日、有创操作、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使用抗感染药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脑血管病、低蛋白血症、长期卧床等因素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7例ABA菌株对临床常用抗感染药物的敏感性总体呈下降趋势,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比阿培南的敏感率均下降到40%左右.结论针对ABA感染临床特点、易感因素及耐药性,采取措施积极预防对老年ABA感染的治疗、防止耐药菌暴发流行有积极意义.关键词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老年人AnalysisofriskfactorsforAcinetobacterbaumanniiinfectioninsenilepatientsQIUXin-guang,JINYu-ling1(TianyouHospitalAffiliatedtoWuhanUniG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DepartmentofGerontology,WuhanHubei430064,China)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riskfactorsandclinicalfeaturesforAcinetobacterbaumannii(ABA)infectioninsenilepatients.METHODS77caseswithABAinfectionfromyear2012to2014of600senilepatients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RESULTSABAinfectionrateinsenilepatientswas12.8%;respiratorytract(75.3%)andgastrointestinaltract(12.9%)wasthemostcommonsites;theriskfactorswerethelengthofhospitalization,invasiveoperation,useoftherespiratoryintensivecareunitanduseoftheantibiotics,concurrentCOPD,cerebrovasculardisease,hypoallbuminemia,prolongedbedrestetal(p<0.05);thedrugsusceptibilityrates(%)toamikacin,imipenemandbiapenemwereabout40%of77ABAinfections.CONCLUSIONCorrespondingmeasuresshouldbeimGplementedontheriskfactorstopreventandcureABAinfectioninsenilepatients.KeywordsAcinetobacterbaumannii;Drugresistance;Senilepatient中图分类号R378.9R3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063-02
简介:目的监测烧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趋势和同源性情况.方法收集2008年11月-2009年2月、2010年6-9月笔者单位住院烧伤患者创面、血液和静脉导管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26株,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该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等13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用重复序列PCR法检测基因分型.对细菌耐药率数据进行x2检验.结果(1)26株鲍氏不动杆菌中多药耐药菌株16株、泛耐药菌株9株,菌株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高达90.00%以上;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为42.31%(11/26).26株鲍氏不动杆菌对13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31%~100.00%,χ2=97.371,P<0.05).(2)26株鲍氏不动杆菌共分为7个基因型:A型17株,B型3株,C型2株,D、E、F、G型各1株.17株A型菌株中,2008、2009年各1株,2010年15株;创面来源11株、血液和静脉导管来源共6株.结论笔者单位烧伤病房近年来存在鲍氏不动杆菌同一克隆株A型的流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呈多药耐药或泛耐药趋势.目前头孢哌酮/舒巴坦是治疗烧伤患者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菌药的临床应用与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关系,以期能够更为合理的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内科和ICU自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确诊为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发生感染前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探究两者的内在联系。结果59例患者在发生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前有26例应用单一抗菌药物进行临床治疗,占44.1%,其中头孢菌素类药物11例,占42.3%,青霉素类6例,占23.1%,大环内酯类5例,占19.2%,碳青霉烯类4例,占15.4%。结论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与单一使用抗菌药物密切相关,其中单纯采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诱发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可能性最高。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医院心脏手术后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医院感染状况和耐药性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5年6月医院心脏外科手术后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发生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105例,其中MDRAB医院感染69例,占65.7%;MDRAB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34.8%,米诺环素的耐药率为46.4%,其他包括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70.0%;而心外术后非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患者和MDRAB医院感染患者院内死亡率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鲍氏不动杆菌是心脏外科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MDRAB医院感染严重,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注重检测和预防控制,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改善患者全身状况,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敲除abaR基因对鲍氏不动杆菌生长代谢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应用同源重组方法敲除鲍氏不动杆菌ATCC 17978(野生株)abaR基因,获得ATCC 17978abaR敲除株(ATCC 17978/ΔabaR::Kn),通过PCR电泳和测序验证。应用酶标仪测定鲍氏不动杆菌野生株和敲除株培养18 h内的生长曲线,同时应用结晶紫染色法分别于培养8、24、48 h,测定生物膜形成能力,结果均以吸光度值表示,每个时间点样本数为3。对数据进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LSD检验。结果(1)打靶片段ΔabaR::Kn的PCR产物大小为3 029 bp。ATCC 17978野生株成功敲除abaR基因后获得ATCC 17978敲除株(ATCC 17978/ΔabaR::Kn),敲除株PCR产物大小3 300 bp,说明abaR基因被成功敲除。(2)培养2、3、4 h,鲍氏不动杆菌野生株吸光度值稍高于敲除株;培养5~18 h,鲍氏不动杆菌野生株和敲除株各时间点吸光度值相近。(3)培养8、24 h,鲍氏不动杆菌野生株生物膜形成能力(0.644±0.066、0.574±0.184)与敲除株(0.559±0.008、0.394±0.030)相近(t=2.209、1.167,P>0.05);培养48 h,鲍氏不动杆菌野生株生物膜形成能力(1.157±0.259)明显强于鲍氏不动杆菌敲除株(0.576±0.026,t=3.865,P<0.05)。鲍氏不动杆菌野生株培养48 h的生物膜形成能力明显强于培养8、24 h(P<0.05),鲍氏不动杆菌敲除株培养24 h的生物膜形成能力明显弱于培养8、48 h(P<0.05)。结论利用同源重组方案,可成功敲除鲍氏不动杆菌ATCC 17978 abaR基因,获得鲍氏不动杆菌敲除株ATCC 17978/ΔabaR::Kn。敲除abaR基因后,鲍氏不动杆菌自身的生长代谢不受影响,但其生物膜形成能力明显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