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临床与病理确诊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肝组织进行光镜观察,并对相应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大部分患者有乏力、纳差、右上腹胀满不适及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肥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关,肝组织病理分析,G125例、G218例、G37例、G42例,其中S112例、S24例、S31例、S41例,有肝组织病理改变,光镜下可见到位于Ⅲ带的大泡性或大泡性为主的脂肪变性,肝细胞核位于细胞的边缘,汇管区无界面性炎;邻近的肝细胞从肿胀变性至气球样变;肝纤维化程度多较轻微,可观察到腺泡3区的窦周纤维化,少数病例可见汇管区周围细短纤维间隔。典型的Mllory小体少见。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具有一定临床与病理特点的慢性肝病,肝穿活检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朝阳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8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94例。在调整饮食结构、适量有氧运动等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患者给予朝阳胶囊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保肝对症、支持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甘油三酯(TG)、r-谷氨酰转肽酶(r-GT)及肝脏B超等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A L T、TG、r-GT指标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朝阳胶囊治疗NASH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儿童肥胖门诊就诊的91例肥胖儿童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进行分组,记录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血25羟基维生素D3、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胰岛素、受控衰减参数、肝脏硬度值等临床资料。对两组的各临床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后,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相关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91例患儿就诊年龄6岁1个月至14岁11个月,男女比例1.33∶1,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为46例,其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13例(14.3%),包括男9例,女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性别、年龄、空腹胰岛素、受控衰减参数、肝脏硬度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控衰减参数(OR=1.022,95%CI:1.003~1.041)和肝脏硬度值(OR=1.689,95%CI:1.077~2.648)是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相关因素(均P<0.05)。受控衰减参数及肝脏硬度预测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0(95%CI:0.748~0.931)和0.794(95%CI:0.672~0.915)。结论受控衰减参数、肝脏硬度值与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相关性且对其具有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巨噬细胞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中的作用、机制和治疗价值。方法通过给予8周龄雄性Alms突变(foz/foz)小鼠高脂饮食6、8和10周,给予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蛋氨酸胆碱缺乏(MCD)饮食7 d、3周和4周分别构建NASH小鼠模型,对照组小鼠分别给予普通饮食和MCD对照饮食。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NASH模型小鼠和对照组小鼠肝脏的F4/80 mRNA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对照组小鼠和NASH模型小鼠肝脏中的巨噬细胞。lysM-Cre/DTR转基因小鼠予MCD饮食5周后,分为转基因实验组(给予白喉毒素清除巨噬细胞)和转基因对照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注射)。检测转基因实验组和转基因对照组小鼠肝脏中的甘油三酯水平和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并对小鼠的肝脏组织进行炎症评分。通过细胞因子分析实验和蛋白质印迹法分析巨噬细胞调节NASH中炎症的作用机制。通过AML-12肝细胞和RAW264.7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与细胞共培养观察肝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通过氯膦酸脂质体清除野生型和NASH模型小鼠中的巨噬细胞,证实其在NASH预防中的价值。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NASH模型foz/foz小鼠高脂饮食饲养6、8和10周时肝脏中的F4/80 mR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小鼠(1.49±0.19、1.70±0.15、1.93±0.04比1.05±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6、4.92、7.92,均P<0.05);NASH模型小鼠MCD饮食饲养7 d和3周时肝脏中的F4/80 mR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小鼠(2.70±0.99和3.08±1.71比1.00±0.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3、3.54,均P<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NASH模型小鼠MCD饲养4周时肝脏中F4/80+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M1型巨噬细胞增多,F4/80+CD206+的M2型巨噬细胞明显减少。巨噬细胞清除后转基因实验组小鼠的炎症评分、肝脏甘油三酯和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均低于转基因对照组[(0.69±0.32)分比(1.95±0.74)分、(43.97±13.24) g/mg比(63.09±14.85) g/mg、(24.84±6.21) nmol/mg比(37.91±8.91) nmol/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4、2.72、2.41,均P<0.05)。细胞因子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巨噬细胞清除可显著降低血液中白细胞介素(IL)-12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的蛋白质水平(差异倍数分别为-3.98、-2.74,均P<0.05)。转基因实验组小鼠细胞核中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蛋白质减少。体外研究发现RAW264.7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可促进AML-12肝细胞中脂肪聚集;MCD培养基处理的AML-12肝细胞条件培养基可促进RAW264.7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经氯膦酸脂质体处理后的野生型小鼠肝脏中的甘油三酯和脂质过氧化物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均低于MCD诱导的NASH模型小鼠[(45.33±14.59) g/mg比(63.10±16.02) g/mg、(2.11±0.48) nmol/mg比(2.73±0.17) nmol/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4、2.73,均P<0.05)。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经氯膦酸脂质体处理后的NASH模型小鼠肝脏中的磷酸化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肌醇需求酶-1α、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葡萄糖调节蛋白78、磷酸化真核起始因子2α的蛋白质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未经氯膦酸脂质体处理的NASH模型小鼠(1.84±0.36比3.05±0.83、1.50±0.84比6.65±1.47、0.87±0.12比2.28±0.52、1.68±0.43比4.76±1.13、1.42±0.19比2.75±0.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2、5.28、4.56、4.41、2.85,均P<0.05)。结论NASH中巨噬细胞发生M1型极化,并与肝细胞相互作用促进炎症因子分泌、脂肪合成因子上调、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引起NASH进展。巨噬细胞清除剂氯膦酸脂质体是预防NASH潜在的新途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脂保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2年11月治疗的30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合理饮食,合理运动,多饮水等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降脂保肝汤治疗。方剂组成蒲黄10g、柴胡10g、郁金10g、陈皮10g、山楂15g、鸡骨柴15g、平地木15g、白术15g、苍术15g、丹参15g、黄芪30g。水煎服,日2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脂水平和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显效39例,有效105例,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60例,总有效率为42.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降脂保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间的96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将患者的数据录入以后进行整理,同时将同时段本院接治的96例单纯肝炎患者作为参考对象(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综合治疗,比较最终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差异较大,实验组高于对照组,而治疗以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相比,实验组同样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单纯肝炎患者相比,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治疗效果更差,所以需要非常重视,寻找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