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下颌关节紊乱的常见表现包括关节盘移位及退变、关节腔积液、髁突及翼外肌异常改变。MRI软组织分辨率较高,成为目前下颌关节紊乱诊断的金标准。了解下颌关节紊乱的常见MRI表现对于口腔医师选择正确的临床治疗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下颌关节紊乱(TMD)是口腔临床发病率最高的四种疾病之一(龋、牙周病、TMD、错畸形),是口腔业界公认的疑难杂症,其发病原因不明,治疗效果不确切,还常常与心理因素相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下颌关节科通过3万余例TMD患者临床诊疗经验,总结出"序列化、微创化、数字化、舒适化、人文化"的特色诊疗模式。"序列化"即梯度治疗,一般先采用保守治疗,再采用注射治疗,进而采用微创关节镜手术治疗,最后采用开放手术治疗。临床上保守治疗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是下颌关节咬合板,其可通过调整咬合关系、肌肉、髁突与关节盘的位置关系,从而逐渐建立起稳定的"盘髁"关系,相应地使关节腔内压力和组织应力发生改变,继而治疗TMD。其中,不同类型的咬合板起到的治疗效果也有所不同。基于此,作者通过此笔谈阐述咬合板对TMD的诊疗意义,以进一步为咬合板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保守治疗 咬合板治疗
  • 简介:摘要MRI是评估下颌关节紊乱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对于关节盘的形态及移位评估具有重要价值。因此,了解下颌关节MRI的适应证、禁忌证、扫描方案及成像参数对于下颌关节磁共振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关节造影锥形束CT影像检查在下颌关节紊乱影像诊断中的意义,为TMD的影像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9年8月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448例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关节上腔造影锥形束CT影像检查病例,分析患者年龄分布特点,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关节盘穿孔、关节囊扩张与撕裂等疾病分布情况及关节造影锥形束CT影像特点。结果448例TMD关节造影患者均为关节上腔造影,其中女性384例,男性64例,中位年龄31.5岁(14~81岁)。患者年龄分布显示,≤20岁者63例,>20且≤30岁者150例,>30且≤40岁者86例,>40且≤50岁者59例,>50且≤60岁者58例,>60岁者32例。影像诊断分布显示,关节盘前移位356例,其中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328例,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28例;关节盘穿孔152例;附着松弛或撕裂12例。结论关节造影锥形束CT影像检查对于下颌关节结构紊乱类疾病有明确的诊断意义。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关节盘前移位 关节盘穿孔 关节造影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简介:摘要下颌关节紊乱(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作为口腔颌面部较常见的疾病,其发生、发展及转归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众多风险因素中,心理因素,特别是焦虑、抑郁、躯体症状,在TMD的病因学、诊断和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异常的心理状况与TMD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双向关联,而选择准确的诊断标准有利于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必要时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辅以合适的心理治疗,可有效提高TMD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就TMD的病因、诊断、治疗与心理因素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诊治TMD提供参考。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心理因素 焦虑 抑郁 躯体症状
  • 作者: 傅开元 胡敏 余强 杨驰 程勇 龙星 张志光 刘洪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04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病口颌面疼痛诊治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00081,解放军总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北京 10085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放射科 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20001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200011,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放射科 430079,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 430079,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
  • 作者: 马绪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04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医学影像科及颞下颌关节病口颌面疼痛诊治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 简介:摘要下颌关节紊乱(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以其高患病率和与多学科的密切相关性已日益为广大口腔科和其他相关学科临床医师所关注和重视。医学影像学诊断对于TM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主要依据笔者临床经验和部分相关研究工作并结合有关文献,对TMD医学影像学诊断常用检查方法、适应证、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优缺点比较以及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性和局限性进行阐述。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医学影像学诊断 重要性 局限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咬板对下颌关节紊乱(TMD)患者治疗效果、疼痛指数、张口度及关节弹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许昌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收治的87例TMD患者,男57例,女30例,年龄(31.75±6.16)岁,年龄范围为18~45岁。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松弛型组(n=43)与稳定型组(n=44),松弛型组行松弛型咬板治疗,稳定型组行稳定型咬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疼痛指数、张口度及关节弹响发生率。结果稳定型组治疗有效率[90.9%(40/44)]高于松弛型组[69.8%(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稳定型组VAS[(2.15±0.23)分]低于松弛型组[(3.79±0.17)分],稳定型组张口度[(39.63±4.72)mm]高于松弛型组[(37.05±4.01)mm],稳定型组关节弹响发生率[4.5%(2/44)]低于松弛型组[20.9%(9/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型咬板治疗效果较好,可改善TMD患者的疼痛指数、增加张口度、减少关节弹响的发生。

  • 标签: 稳定型咬板 松弛型咬板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疼痛指数 关节弹响
  • 简介:摘要下颌关节紊乱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口腔科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高,尤见于压力较大的青年人,且此治疗难、易复发,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质量。心理因素已被证明是下颌关节紊乱的发病原因之一,认知行为疗法属于心理学治疗方式的一种,已被应用于精神疾病如抑郁症和焦虑症,以及身体症状如疼痛。认知行为疗法也被应用于口腔科,本文综述了适用于治疗下颌关节认知行为疗法的起源、概念形成、理论形成、特点以及认知行为疗法在下颌关节紊乱病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证据,为患者减少痛苦。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
  • 作者: 傅开元 胡敏 余强 杨驰 程勇 龙星 张志光 刘洪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04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病口颌面疼痛诊治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00081,解放军总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北京 10085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放射科 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20001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200011,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放射科 430079,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 430079,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MRI直方图纹理分析技术评估下颌关节紊乱(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患者的翼外肌功能变化。方法纳入2016年5月至2020年4月于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放射科门诊就诊的28例TMD患者,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26.2±12.1)岁(15~62岁);同时门诊招募13名下颌关节正常志愿者,男性6名,女性7名,年龄(23.5±3.3)岁(20~30)岁。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双侧下颌关节MRI扫描,根据关节盘移位情况分为TMD关节盘位置正常侧(disc without displacement,TMD-DwoD)组(38侧)、TMD关节盘不可复性向前移位侧(disc displacement without reduction,TMD-DDwoR)组(18侧)、正常对照关节盘位置正常侧(normal control-Disc without displacement,NC-DwoD)组(26侧)。采用感兴趣区法测量闭口位时下颌关节翼外肌上肌腹与下肌腹面积、平均信号强度、信号强度变异系数、偏度及峰度等直方图纹理参数。结果翼外肌上腹TMD-DwoD组的面积[(67.36±30.23) mm2]显著小于NC-DwoD组[(91.42±45.01) mm2](P<0.05),与TMD-DDwoR组[(72.27±37.53) mm2]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MD-DwoD组及TMD-DDwoR组的平均信号强度(分别为304.20±29.90和315.06±40.20)均显著大于NC-DwoD组(269.79±25.54)(P<0.05);TMD-DwoD组变异系数(8.89±2.60)显著大于NC-DwoD组及TMD-DDwoR组(分别为6.76±1.82和7.63±1.62)(P<0.05);组间峰度、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MD-DwoD组及TMD-DDwoR组的翼外肌下腹平均信号强度(分别为286.69±23.48和275.98±30.55)显著大于NC-DwoD组(243.56±17.04)(P<0.05);TMD-DwoD组及TMD-DDwoR组变异系数(分别为9.96±2.24和10.25±1.96)均显著大于NC-DwoD组(8.49±1.94)(P<0.05);TMD-DwoD组及TMD-DDwoR组的偏度(分别为0.90±0.94和0.73±0.97)显著小于NC-DwoD组(1.40±1.03)(P<0.05);3组组间的翼外肌下腹面积、峰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直方图纹理分析技术可初步作为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翼外肌功能的评价工具。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翼外肌 磁共振检查 直方图分析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钙抑制光谱CT技术在评估下颌关节盘位置及测量关节盘后带厚度中的应用。方法对2019年2至7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放射科门诊就诊的23例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平均年龄23岁(12~62岁),男性14例,女性9例]行MRI斜矢状位、斜冠状位质子密度加权成像及光谱CT扫描,共纳入可评估关节45侧,依扫描设备分为MRI测量组及钙抑制光谱CT测量组。采用钙抑制算法对光谱CT进行去钙处理,并重建斜矢状位及冠状位钙抑制光谱CT图像。基于斜矢状位及冠状位图像评估关节盘位置,基于斜矢状位图像测量关节盘后带最大厚度。结果45侧下颌关节盘位置在MRI图像及钙抑制光谱CT图像上基本一致。MRI测量组与钙抑制光谱CT测量组所测后带厚度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843(0.712,0.914),Bland-Altman图分析MRI与钙抑制光谱CT测量关节盘后带厚度的差值点[95.6%(43/45)]位于95%一致性界限内。Wilcoxon配对检验提示MRI测量组[2.57(1.76,3.65)mm]与钙抑制光谱CT测量组[2.67(1.74,4.56)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结论钙抑制光谱CT成像可以准确评估关节盘位置及关节盘后带厚度。

  • 标签: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光谱CT 钙抑制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的MRI和锥形束CT图像配准方法,并运用配准后的图像对关节盘与髁突位置关系进行初步评估。方法纳入2018年1至3月就诊于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下颌关节门诊的3例下颌关节盘移位患者(共6侧TMJ),男性1例30岁,女性2例,分别为21和26岁。使用Mimics软件分别重建TMJ锥形束CT与MRI三维图像并进行配准,评价配准后的图像,并依次测量3例患者在开口、闭口状态下关节盘面积和体积,关节盘的位置即髁突最高点(C点)到关节盘中心点(D点)的距离、关节盘后带最后点(P点)到C点的距离以及线段CD与眶耳平面的夹角(∠DCF)。结果3例患者的12幅TMJ的配准图像均可显示关节盘、关节结节、关节窝、髁突等解剖结构及相互关系。结合临床诊断,关节盘位置正常的CD差值最小(1.94 mm),不可复性盘前移位CD差值较小,可复性盘前移位CD差值较大;而不可复性盘前移位PC差值较小;关节盘正常开口位时,∠DCF角度最小为3.81°。而不可复性盘前移位其∠DCF角度最大为48.03°。结论图像配准融合后可准确地显示患者闭口、开口时关节盘相对髁突的位置。开、闭口位CD差值大小对判断关节盘位置有一定意义,PC值可判断关节盘后带相对于髁突的位置。配准图像可从三维角度全面认识关节盘在不同状态下的形态和位置,并为下颌关节盘移位的临床研究提供了数据参考。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磁共振成像 锥形束CT 配准
  • 简介:摘要: 下颌关节是主要由咀嚼肌支配的颌面部左右联动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之一。下颌关节紊乱是肌肉骨骼和神经肌肉疾病的异质组,涉及下颌关节复合体,以及周围的肌肉组织和骨质成分。流行学研究表明, TBD 影响多达 40%-75% 的人群,在 20 至 40 岁时发病率最高。常见症状包括下颌疼痛或功能障碍,以及不同程度的耳痛、头痛和面部疼痛。在国内 TMD 可分为四大类:骨关节类、关节结构紊乱疾病类、炎症疾病类和咀嚼肌紊乱疾病类疾病,其病因同样繁杂,包括生物学,环境,社会,情感和认知触发因素。 TMD 起隐匿,多属功能紊乱,但随病变长期发展也可出现关节结构紊乱或破坏。关节结构紊乱占 TMD 构成比中的 71.3% ,并且在我国其发病率具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上对于 TMD 的诊断通常基于病史和体格检查,当怀疑有咬合不正或关节内异常时,影像学检查对提高诊断准确率、保证治疗效果是极其重要的。

  • 标签: 锥形束 CT 核磁共振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沙砾性假痛风或白垩性假痛风是一种焦磷酸钙盐结晶沉积于关节内纤维软骨或透明软骨及其周围滑膜、韧带、肌腱和关节囊的总称,是临床极少发生的一种罕见病例,尤其在下颌。该文就该病的临床特点、分型、影像及发病诱因、鉴别诊断、治疗、预后等进行讨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鼠下颌关节关节炎(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TMJOA)髁突软骨细胞自噬功能改变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2个月龄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SD大鼠40只,分为对照组(n=20)和实验组(n=20)。实验组所有大鼠均造单侧前牙反模型模拟TMJOA。8周后处死所有大鼠,并取下颌关节,分别提取两组大鼠髁突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至第3代。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软骨细胞中Ⅱ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MMP-13)及细胞自噬水平标志物轻链蛋白-3(light chain-3,LC-3)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细胞糖原累积指标糖原蛋白-1和细胞凋亡指标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水平。应用Tunel技术检测两组细胞72 h凋亡率。裂解细胞提取全蛋白,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Ⅱ型胶原、MMP-13、LC-3、糖原蛋白-1及胱天蛋白酶-3的表达水平并做灰度分析。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髁突软骨细胞内Ⅱ型胶原和LC-3表达减少,MMP-13、糖原蛋白-1及胱天蛋白酶-3表达均增多。实验组软骨细胞的72 h凋亡率[(17.3±4.4)%]显著高于对照组[(5.6±2.1)%](t=10.732,P<0.001);蛋白质印迹法条带灰度统计结果显示,在实验组软骨细胞内,Ⅱ型胶原表达量(0.43±0.21)显著低于对照组(0.71±0.26)(t=2.409,P=0.043);LC-3表达量(0.09±0.04)显著低于对照组(0.39±0.18)(t=3.638,P=0.007);MMP-13的表达量(0.73±0.31)显著高于对照组(0.24±0.10)(t=3.364,P=0.010);糖原蛋白-1表达量(0.68±0.30)显著高于对照组(0.29±0.17)(t=2.529,P=0.035);胱天蛋白酶-3表达量(0.19±0.08)显著高于对照组(0.05±0.02)(t=3.796,P=0.005)。结论大鼠发生TMJOA时,髁突软骨细胞自噬水平下降、糖原累积增多,软骨细胞凋亡率增高、数量减少,最终髁突软骨组织出现退变。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自噬 糖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骨性Ⅱ类高角错患者的下颌关节形态特征及其下颌关节随生长改建的相关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从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东莞健力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并拍摄锥形束CT(CBCT)的患者中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青少年骨性Ⅱ类高角组52例、青少年正常对照组54例与成人骨性Ⅱ类高角组患者50例,在牙尖交错位进行CBCT扫描,利用NNT viewer 5.1软件对下颌关节进行三维重建,测量髁突形态、关节窝形态与关节间隙等11项指标,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青少年骨性Ⅱ类高角组与青少年正常对照组、青少年骨性Ⅱ类高角组与成人骨性Ⅱ类高角组在上述指标上的差异。结果与青少年正常对照组相比,青少年骨性Ⅱ类高角组的髁突外形更小,髁突倾斜角更大,关节前间隙、关节上间隙与关节结节后斜面角度更小(P<0.001)。与成人骨性Ⅱ类高角组相比,青少年骨性Ⅱ类高角组的髁突内外径、前后径与高度更小,关节窝深度与宽度更小(P<0.001)。结论青少年骨性Ⅱ类高角组与青少年正常对照角组在髁突形态及位置、关节窝形态上均存在一定程度差异;随年龄增大,骨性Ⅱ类高角患者的下颌关节形态增大,但盘突关系及生长型稳定。

  • 标签: 青少年 颞下颌关节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骨性Ⅱ类 高角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三维定量测量方法用于评估下颌关节髁突骨改建。方法将2014年11月至2019年8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下颌关节及口颌面疼痛诊治中心且诊断为下颌关节急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或关节盘绞锁、采用手法复位关节盘结合前伸再定位垫治疗的41例患者(共82侧髁突)资料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0例,女性31例,年龄为12~30(19.7±4.4)岁。获取治疗前后6~12个月的锥形束CT图像。根据髁突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影像中“双线征”数目定性评价髁突骨改建,将82侧髁突分为无改建组(0个“双线征”)、部分改建组(1~4个“双线征”)和显著改建组(5~6个“双线征”)3组。应用锥形束CT数据进行髁突骨改建的三维定量测量。采用基于人工预标注结合分水岭算法的半自动分割方法分别对治疗前后的锥形束CT影像进行分割,重建下颌关节髁突的表面模型,应用基于距离图的初始配准和基于灰度信息的二次配准,将治疗前后的髁突图像配准重叠后髁突和髁头的体积差定量反映髁突骨改建程度。结果二维定性评价的Kappa值为0.66~0.87。三维定量测量髁突及髁头体积的同一研究者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值分别为0.998和0.941,不同研究者组间ICC值分别为0.999和0.942。治疗后髁突和髁头的体积较治疗前增加量分别为(41.7±90.2) mm³和(62.8±70.9) mm³。82侧髁突中无改建组21侧、部分改建组20侧,显著改建组41侧。显著改建组治疗后较治疗前髁突和髁头体积增加量均为最大,部分改建组次之,无改建组最小(P<0.05)。结论三维定量测量评价髁突骨改建程度的方法一致性和可靠性良好,定量变化值可以反映不同程度的髁突骨改建,其中将髁头作为感兴趣区计算的体积变化量更敏感。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髁突 骨改建 三维测量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盐酸氨基葡萄糖片联合玻璃酸钠治疗下颌关节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展开对照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收治的 70例下颌关节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 3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玻璃酸钠治疗,对照组在其基础上予以安慰剂,实验组在其基础上予以盐酸氨基葡萄糖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比较,实验组治疗有效率 97.1%显著高于对照组 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VAS疼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 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事件报告。结论 盐酸氨基葡萄糖口服与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在下颌关节关节炎的治疗上有显著的效果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盐酸氨基葡萄糖 玻璃酸钠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 随机对照试验 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