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8年6至11月应用Castor分支型主动覆膜支架治疗5例近弓主动病变诊疗经验,5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6、18个月复查CTA均显示主动塑形良好,所有支架形态良好,分支支架通畅,无内漏发生。我们认为主动分支支架避免了复合手术带来手术创伤、烟囱技术比较高内漏发生率、开窗技术支架稳定性较差等缺点,具有标准术式,有很合理且精确定位、释放方式,是一种左锁骨下动脉重建新方法,但其手术操作过程相对复杂,需要术者不断地总结经验,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主动置换+全弓置换+主动支架“象鼻”置入术治疗DeBakeyⅠ型主动夹层患者进行分析,充分认识该类手术配合特殊性,总结术中与术后护理方法,及时预见安全隐患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从而提高手术护理质量。

  • 标签: 升主动脉置换 全弓置换 降主动脉支架 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主动主动弓斑块脱落对脑梗死影响。方法采用Duplex彩色超声扫描仪探测45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主动主动弓。结果258患者做了颅外颈动脉Duplex,其中45例同时检查了主动主动弓,探测到16例有斑块,占35.5%。主动狭窄率20.0%±1.6%,主动狭窄率12.0%±2.3%。结论主动主动弓斑块脱落是引起脑梗死原因之一。

  • 标签: 升主动脉 主动脉弓 斑块 脑梗死 临床关系 狭窄
  • 简介:摘要StanfordB型主动夹层是一种复杂、相对常见、危害性大疾病。解剖上常表现主动壁部分撕裂后形成假腔甚至破裂。早期,复杂B型主动夹层采用开放手术治疗或积极药物治疗,手术早期死亡率高,药物治疗容易出现夹层动脉瘤。1999年Nienaber和Dake提出腔内治疗B型急性主动夹层。此后,主动腔内修复术成为主动夹层治疗首选方法。本文主要回顾主动夹层进展及并发症。

  • 标签: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主动弓CT血管造影(CTA)资料回顾性研究,了解正常主动解剖形态学特点,腔内治疗技术及人工血管和新型支架设计建立解剖形态学基础.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符合入组标准正常型主动弓CTA资料共217例,使用GE公司AW4.5工作站测量主、弓上分支直径及分支之间距离,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冠状动脉开口上2cm处主动直径(34.56±4.72)mm,分支动脉开口直径:无名动脉(12.50±1.95)mm、左颈总动脉(8.28±1.51)mm、左锁骨下动脉(10.41±2.20)mm.主动弓横断面上无名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连线与矢状面的成角(50.30±13.79)°.无名动脉与颈总动脉距离(4.39±2.49)mm,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距离(6.43±3.98)mm.不同年龄组主动直径差异显著,61岁以上年龄组主动直径明显大于18~40岁和41~60岁年龄组.结论①在进行主动腔内修复术时,选择支架应充分考虑61岁以上患者主动直径有明显增大趋势.②由于近端锚定区距离过小,涉及左锁骨下动脉主动病变大部分是不可能通过简单地扩展主动腔内支架来成功处理.

  • 标签: 主动脉弓 CT血管造影 解剖形态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夹层动脉临床表现,在主动夹层动脉瘤患者接受[1]手术治疗期间,设计综合性护理对策,对此模式护理效果研究。方法:纳入主动夹层动脉瘤患者研究,样本量88例,时间2020年10月~2021年10月。44例进入普通组,做好常规护理。44例进入综合性护理组,做好综合性护理。观察临床病情控制优良率、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综合性护理组临床病情控制优良率95.45%,与普通组77.27%对比更高(p<0.05)。综合性护理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1.11±3.89)分,与普通组(83.55±2.84)分对比更高(p<0.05)。结论:主动夹层动脉瘤主要表现突发性胸部或腹部疼痛、血压下降、肢体发凉等表现,在主动夹层动脉瘤患者接受[2]手术治疗期间,做好综合性护理,有助于提高临床病情控制优良率。患者对此护理模式更满意。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并发症 [3]手术
  • 简介:摘要近年来,心血管外科领域经导管腔内治疗理念、技术、材料发展迅速,适应证不断扩展,深刻影响着心血管外科技术发展方向。主动腔内修复术已成为急、慢性远端主动弓或胸部主动、腹主动病变常规治疗方法,在主动疾病包括主动瘤、假性动脉瘤及急慢性夹层、壁间血肿、穿透性溃疡等治疗中亦受到关注并有相应报道。相比于经典外科开放手术,腔内修复术具有微创优势,增加了高危患者治疗选择。由于主动主动根部解剖结构特殊,支架材料和手术器械选择有限,腔内修复术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问题。该术式中长期疗效亦缺乏可靠临床证据,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血管内手术 假体和植入物
  • 简介:摘要近年来,以TEVAR代表Stanford B型主动夹层腔内治疗在我国广泛开展,技术日趋成熟,患者预后得到了显著改善。然而,对于累及主动B型主动夹层,如何重建弓上分支动脉尚无明确规范。腔内技术蓬勃发展给术者提供了复合以及全腔内手术新选项,但其远期效果还需要在更大规模临床实践中检验。如何取舍则要综合考虑患者自身解剖条件与术者相关经验,方能最大化患者获益。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腔内治疗 弓上分支
  • 简介:对于钙化性主动瓣狭窄研究支持其为一种活动性病变过程,但是前瞻性随机试验尚未揭示药物治疗能够预防疾病进展在主动瓣狭窄和高血压成年患者中,药物治疗应该从小剂量开始,必要时逐渐增加剂量在慢性重度主动瓣关闭不全患者中降低后负荷一项随机试验未能显示出治疗有益作用。针对该病变而采用降低后负荷治疗仍然存有争议

  • 标签: 主动脉瓣疾病 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 前瞻性随机试验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药物治疗 病变过程
  • 简介:急性主动夹层是一种不常见但可潜在危及生命疾病。在美国(人口约为2.4亿),每年至少发生6000例,但准确数字难以确定,因为许多病例未被诊断。在大系列尸解研究中,其流行率0.2%-0.8%。主动夹层最高发生率在60-70岁年龄组,男性发病率是女性2倍,40岁以下主动夹层最常见于马方综合征患者及孕妇。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Β阻滞剂 粘合技术 人工血管内支架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型主动夹层合并主动真腔狭小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9例A型主动夹层合并主动真腔狭小患者临床治疗资料。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21~56(41.6±9.2)岁;急性夹层2例,慢性夹层7例,马方综合征5例。术前全主动CTA检查证实为A型主动夹层,同时显示主动真腔狭小,术中无法置入支架血管。手术采用四分支人工血管替换主动,急性者同时行半弓替换+弓血管去分支,慢性者行全弓替换;同期行Bentall手术3例,根部成形手术4例;对主动真腔狭小,处理方法2例急性期患者采用杂交手术,即血管替换术后,DSA下置入24号覆膜支架血管;对于慢性患者,2例采用内膜纵行开窗术,后内衬相应大小23 cm人工血管与四分支血管远端吻合;5例主动直径较粗(>5 cm)者,术中直接在假腔内置入支架血管或涤纶人工血管(备二期行主动替换手术),缝闭真腔近端。结果本组患者无住院死亡,无神经系统障碍、截瘫、腹腔脏器缺血、下肢功能异常等并发症。早期随访中,行杂交手术者,CTA显示支架位置及形态良好,弓假腔血栓化闭合;假腔内置入人工血管者在术后3个月均接受胸腹主动替换术;2例内膜纵行开窗患者,其中1例在术后随访中行TEVAR治疗,另1例假腔扩大明显而接受胸腹主动替换术。结论A型主动夹层合并主动真腔狭小患者处理棘手,方法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对于此类患者,杂交手术或分期手术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降主动脉 杂交手术 分期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认识主动夹层(AD)不典型临床表现,以早诊断、早治疗。方法以2004年1月~2011年3月于姜堰市人民医院入院,确诊为主动夹层44例病人为研究对象,以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AD不典型临床表现。结果44例患者据DeBakey分型I型23例,II型2例,III型19例。26例(59.1%)以胸痛、腹痛为主,可以引起腰背部放散痛,不典型表现18例(40.9%),以不典型症状就诊患者,容易误诊其它疾病,延误治疗,预后差。结论加强对AD临床症状认识,早诊断、早治疗。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不典型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A型主动夹层患者术前主动直径大小,对比分析术前血液生物标记物差异,同时评估此部分患者术前主动直径值对患者短期预后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入组于"急性主动综合征高危预警及干预研究"项目的641例符合入组条件急性A型主动夹层患者。按照指南推荐主动直径预防干预值将患者分成两组(组Ⅰ<55 mm,组Ⅱ≥55 mm),进行术前主动直径大小血液生物标记物差异及主直径对患者短期预后影响对比研究。所有患者术前均CT扫描评估主动直径。结果本研究中所有急性A型主动夹层患者术前主动直径(46.9±9.7)mm,组Ⅰ占84.1%;男性患者较女性更易发生主动夹层,且大多数患者发病年龄在60岁之前;组Ⅱ术前血液炎症指标计数较高;术前组Ⅰ短期生存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在发生急性A型主动夹层时主动直径多在55 mm以下;而且术前主动直径≥55 mm患者血液炎症指标计数高;同时主动直径较小患者生存率和短期预后较好。

  • 标签: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升主动脉直径 血液生物标记物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主动夹层术后护理。方法:抽取在我院接受降主动夹层手术5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在手术完成后,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评估患者在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总结分析护理措施对患者影响。结果:护理前,患者受病情困扰和手术带来不适,生活质量中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等评分在60~70分,属于较差状况,接受针对性护理后,患者各个评分均有提升,并且比较护理前后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主动夹层手术后,还应加强对患者护理指导,可以有效让患者身心健康状况得到提升,对于患者后续治疗工作开展也有益处,临床推广价值高。

  • 标签: 降主动脉夹层 术后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总结主动夹层再次近端主动手术临床结果和经验。探讨首次手术与再次手术关系,再次手术指征、体外循环策略、术中技术细节以及术后早中期结果。方法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28例患者接受29次再次正中开近端主动手术。全组男23例,女6例;年龄(45.1±12.7)岁。马方综合征15例(15/29,51.7%),白塞病3例(3/29,10.3%)。患者首次手术方式包括主动瓣或二尖瓣置换、Bentall手术和主动替换术,同期孙氏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再次手术指征:急慢性A型主动夹层远端扩张、近端主动瘤、吻合口漏、炎性主动病变致瓣周漏、机械瓣功能障碍合并主动瘤和主动根部脓肿。再次手术方式包括Bentall手术,Cabrol手术,Wheat手术,再植法保留主动根部替换术手术,吻合口漏修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全弓替换+支架象鼻置入术(孙氏手术),-右股动脉转流,腹主动替换。结果全部患者住院死亡1例(3.4%),原因为术后出现严重肺部并发症,双肺实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低氧死亡。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症2例(6.9%),1例经ECMO辅助后痊愈,1例术后半年死亡。术后二次开止血3例(10.3%),肾衰需要透析3例(10.3%),下肢轻瘫1例(3.4%),均痊愈出院。随访期间因低心排血量综合症、多脏器衰竭死亡1例,全胸腹主动替换1例。1例患者Bentall术后冠状动脉开口瘤样扩张行Cabrol术,术后1年再发A型夹层行再次孙氏手术。结论心脏和主动手术后再次主动近端手术安全有效,近中期结果良好。术前全面评估,术中顺利开和建立体外循环,有效脏器保护是手术成功关键。主动疾病,特别是马方综合征患者再手术可能性较大,要严密随访,必要时及时手术,避免主动破裂。孙氏手术适于复杂弓二次手术。

  • 标签: 再次主动脉手术 吻合口漏 动脉瘤 主动脉夹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