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与传统开胸食管切除术患者治疗过程中 临床护理。方法:遵循分组对照法进行研究,研究时间起于 2019 年 6 月止于 2020 年 10 月,研究样本均选择院内患者,随机抽选 54 名,分为常规、研究两组,比 较不同护理干预下,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较好,P<0.05。结论:在对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做好临床护理干预,对提高患 者康复速有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胸腔镜微创切除术与传统开胸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纵隔肿瘤患者74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n=38)与对照组(n=36),研究组给予胸腔镜微创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胸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手术前和手术后1、3、5 d的应激指标[血浆中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研究组CRP、PCT、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生活质量调查简明量表(SF-36)评分[(90.57±10.56)分]高于对照组[(69.59±10.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 d,研究组COR水平[(80.98±10.45)、(93.45±13.11)nmol/L]低于对照组[(135.23±13.41)、(155.67±14.56)nmol/L],t=19.337、19.282, P均<0.001;术后5 d,研究组ACTH[(3.71±0.84)pmol/L]低于对照组[(4.56±0.95)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26%,2/38)低于对照组(27.78%,1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微创切除术相比于传统开胸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可以更有效的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应激反应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与常规开胸食管癌切除术对比,探讨经左胸小切口配合管状胃食管癌切除术临床价值。方法收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8例胸段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左胸小切口术组)36和对照组(常规手术组)32,将其分别采用经左胸小切口配合管状胃食管癌切除术和常规开胸食管癌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切口长度、开胸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心肺并发症、切缘残留情况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及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经左胸小切口配合管状胃对食管癌进行治疗,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达到了食管癌手术治疗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微创Ivor-Lewis食管切除术与传统左开胸手术治疗SiewertⅠ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入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SiewertⅠ型AEG患者94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微创组(微创Ivor-Lewis食管切除术)和开放组(传统左开胸手术),每组47例。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微创组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流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开放组(P<0.05),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总数明显高于开放组(P<0.05);微创组切口感染率和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开放组(P<0.05)。结论:对于SiewertⅠ型AEG,微创Ivor-Lewis食管切除术虽然比传统左开胸手术操作时间长,但淋巴结清扫效果好、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
简介:摘要目的让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做比较。方法将120例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传统组和腹腔镜组。前者采用传统开腹的方法进行胆囊手术,后者采用腹腔镜的方法进行手术。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排气时间、切口长度、伤口感染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腹腔镜切除术组别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等其他情况都优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传统开腹组患者的并发症率为18.3%。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起传统开腹手术来说具有多重优势,值得在临床进行大肆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接手术治疗的8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指标上,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少,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2.50%,与对照组10.00%相比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优势显著,不仅能缩短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安全性强,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使用。
简介:目的探讨治疗食管癌的合理术式。方法收集开胸术治疗食管癌患者2226例(开胸组),非开胸术治疗食管癌患者196例(非开胸组),并对两组患者年龄、术前伴发病、肿瘤部位、病理特征、术后并发症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与非开胸组比较,开胸组肿瘤浸润深(T3、T4期较多)、TNM分期晚(Ⅲ、Ⅳ期比例高)(P〈0.01)。非开胸组术前有伴发病,肿瘤位于颈段、胸下段的患者居多(P〈0.02),非开胸组老年患者比例高(P〈0.05)。开胸组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5),但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年生存率非开胸组高于开胸组(P〈0.01),但5年生存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开胸术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优于开胸术,且为不能耐受或不宜开胸的食管癌患者提供了治疗的机会。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开胸肺叶切除术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肺癌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4年3月收治的肺癌患者,共76例,并以此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将所有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肺癌患者给予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进行临床治疗,对照组肺癌患者实施开胸肺叶切除术进行临床治疗。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肺癌患者在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的波动幅度。结果与对照组肺癌患者相比,研究组肺癌患者在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的波动幅度显著较小,且数据差异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采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患者,有其肯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病症痛苦,且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的影响相对较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肺癌患者采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免疫功能指标、远期生存情况(局部复发、远处转移、1年生存、3年生存)。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置管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淋巴清扫量多于对照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6个月,两组CD4+、CD8+、CD4+/CD8+指标均下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略低于对照组,1年生存率及3年生存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给予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术后免疫功能,与常规手术相比,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复发率,提高远期生存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随机选择自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因胆囊疾病需要手术切除的患者80例,将手术方案与患者进行沟通后,按照患者选择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40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疾病,最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对比差异显著,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显著,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术可以显著降低术中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经左胸入路食管癌切除术治疗胸段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胸段食管癌的患者209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16年7月-2017年7月,全部209例患者都采用经左胸入路食管癌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其手术时间为(176.24±27.32)min,清扫淋巴结(12.76±0.68)枚;且上、中、下三段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采用经左胸入路食管癌切除术治疗胸段食管癌患者,其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对胸段食管癌的原发性病灶有效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