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INTRODUCTIONThediasporaofTibetansinIndiaofoverhalfacenturyhasnotonlychangedthefirstgenerationoftheETIinthesenseoftheirtraditionalwayoflife,butalsobroughtaboutaquestionaboutwhethertheirdescendantsshouldgoforfullintegrationintotheIndiansociety.SomeETI’sadaptationtothehostcountryiswellenoughforthemaccepttheideaofmakingIndiatheirhomecountry,despiteoflimitationsimposedonnon-citizensandtheresentmentfromsomeindigenouspeople.Inpursuitofgreaterbenefitsandbetterlife,
简介:学术界有关公民身份起源的分析大多秉持"内生主义"的视角,认为公民身份是由于欧洲独特的政治实践、精神文化或者军事制度的结果。韦伯以双重论证的方式探讨现代公民身份的起源,认为公民身份起源于中世纪晚期西欧的城市共和国。城市自治权的获得、市民阶级的形成和市民武装的建立是现代公民身份兴起的结构性条件。东方社会在历史上尽管存在大型而繁华的城市,但它们大多建立在帝王武装的基础之上,笼罩在巫术、氏族、种族等神秘力量的支配之下,无法孕育出以独立、平等、参与等为特征的市民集团。韦伯有关公民身份起源的论述表明了公民身份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形态,同时反映出东方主义的弦外之音。
简介:“向里用力”、“尚情无我”、“乐天知命”、“团体精神”是现代新儒家人物梁漱溟(1893-1988)的四大基本伦理范畴。“向里用力”指个人以反躬自省的方式来寻求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平衡。“尚情无我”指个人以感情为重进行人际交往而不斤斤计较自身得失。“乐天知命”指个人以无忧无虑的精神状态对待生活并按客观规律而行动。“团体精神”指个人在集体生活下所必备的关于“公共观念”、“纪律习惯”、“法治精神”、“组织能力”等公德意识。梁漱溟不仅从文化学的角度肯定了儒家伦理的巨大价值,而且为儒家伦理现代化确立了“继承”与“发展”的两大主线,同时对中国文化步入核心层并进行精神蜕变这一客观历史过程做出了首次回应。
简介:创建生态文明,不仅需要关照自然的意识,而且需要注意人类在自然中的位置。这种要求,已在《周易》中有所蕴含。从整体主义看,《周易》通过卦爻变化来构造不同卦象,以期达到对于世界万物及其变化的整体构造,不仅承认世界上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的价值和生存权利,而且自觉地把顺天的仁爱之性发扬光大,因此成就了一种广阔的生态伦理拓展;从多元主义看,《周易》是以对人生、社会以及自然的体悟来参透万物之状,强调的是如何思考作为主体的"人"的位置,以及如何理解"人"与其所处的"世界"的关系;从政治伦理看,《周易》通过对天地万物内在价值的肯定,示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主张天道人伦化和人伦天道化,通过家庭、社会进一步将伦理原则扩展自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无论是整体主义、多元主义视角还是政治伦理视角理解《周易》,贯穿其中的生态伦理思想线索是"生生之为易"。这一思想线索使从生态伦理向生态价值理论转换过成为可能,当然对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