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体静脉内瘘阻塞的原因,并总结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本院治疗发生自体静脉内瘘阻塞的8例患者作为受试者。本组患者均在本院行维持性血透治疗后发生自体动静脉内瘘阻塞,收集患者治疗期间相关治疗资料及各项生化检验指标,分析导致自体静脉内瘘阻塞的主要原因。结果本组8例患者中,糖尿病肾病占比最高(37.50%),显著高于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病、肾动脉硬化及其他疾病,差异均显著P<0.05。自体静脉内瘘阻塞原因分析显示血液黏稠度增加构成比最高(32.00%),显著高于手术技术因素(18.00%)、超滤量过多(26.00%)、动静脉内瘘使用过早/时间过长(10.00)、大于实际血流量的负压抽吸(6.00%)、护理不当(8.00%),差异均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超滤量过多(26.00%)构成比次之,手术技术因素(18.00%)构成比为第三。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阻塞与原发病存在亲密联系,同时血液黏稠度增加、超滤量过多等因素可增加内瘘阻塞风险,应制定及时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内瘘拔针后不同止血方式的止血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行血液透析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时间的先后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内瘘拔针后使用弹力绷带进行止血,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弹力绷带联合布胶布法进行加压止血,对两组患者的压迫止血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压迫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为27.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瘘拔针后采用弹力绷带联合布胶布法进行加压止血可获得理想的止血效果,一方面可缩短压迫止血的时间,另一方面可降低止血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耳穴埋豆治疗动静脉内瘘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肾衰行动静脉内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n=40)和对照组B组(n=40),治疗组在术前2h用耳穴探针点压耳部穴位找出相应配穴,用生王不留行籽和6*6mm橡皮胶以压丸法压贴在选用的穴位上,术后6~8h待麻醉剂作用逐渐消失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镇痛药物使用情况。采用可视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12、24、36、48h的VAS疼痛评分值,进行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治疗组VAS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使用镇痛药物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耳穴埋豆对内瘘术后疼痛疗效确切,可以明显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率。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皮肤损害,采取相应的皮肤护理方法,减少患者透析期间的痛苦。方法对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对钝针穿刺产生的皮肤损害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有效的护理方法,减少患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提高透析质量。结果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钝针穿刺出现的皮肤不良反应,主要有穿刺点渗血1例,内瘘周围组织感染2例,通过护理人员的护理,皮肤症状有了较好的改善。结论动静脉内瘘采取钝针穿刺法,由于诸多因素会造成患者皮肤并发症的发生,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和针对性的皮肤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提高钝针穿刺成功率,延长动静脉内瘘的寿命。
简介:摘要: 总结了参加工作以来收集的病例 2012 年 1 月~ 2013 年 10 月使用内瘘血液透析的 200 例患者的临床情况,并结合其中内瘘闭塞 8 例患者的特点,重视血管监测和内瘘的保护,可减少患者因多次穿刺造成的痛苦及紧张,避免低血压、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防止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发生,从而有效地提高血透质量。 关键词: 血液透析;内瘘闭塞 前言: 规律的血液透析是目前保证肾衰患者的唯一出路 ( 除肾移植外 ), 而建立及维护一条良好的可供患者长期重复使用的血液透析通路 , 就更为重要 , 也是保证血液透析正常进行的关键。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目前最为理想,临床上最常用的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被视为维持血透患者的 " 生命线 "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引起内瘘阻塞,直接影响到透析效率和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正确使用和保护动静脉内瘘 , 对减少并发症 , 和提高长期使用率都至关重要 ,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作者旨在回顾分析 2012 年 1 月~ 2013 年 10 月使用内瘘血液透析的 200 例患者,发现内瘘闭塞 8 例,现将内瘘闭塞原因的分析及其对策叙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简介:目的评价输尿管导管在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fistula,AVF)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8例2013年i月至2016年1月重庆西南医院肾科尿毒症患者行AVF术中使用输尿管导管的病例资料。其中女性43例,男性35例,年龄16~79岁,平均(48.2±13.5)岁,透析龄0~120月,平均(30.3±11.8)月;初次AVF手术47例,重建术31例。术前患者前臂触诊静脉较为纤细或走行区有可疑节段狭窄,彩超证实静脉直径〉1.5m,节段狭窄直径〉1mm。可扪及动脉搏动良好,彩超证实动脉直径〉1.5mm,流速〉20cm/s。AVF术中动静脉吻合前根据静脉内径选用F5或F6型号(直径分别约为1.5或1.9mm)输尿管导管探查;术中动静脉吻合后不通畅再次运用了输尿管导管探查动脉。结果全组78例患者在AVF血管吻合前均使用了输尿管导管进行静脉探查及束臂液压扩张,56例(71.8%)扩张后无静脉近心端明显狭窄,一次AVF术吻合成功;20例(25.6%)扩张后仍有静脉近心端狭窄,前臂静脉狭窄者跨过狭窄段在近心端行了第二个切口也成功吻合,上臂静脉狭窄者在原切口动静脉吻合后并切除上臂狭窄段再行原静脉的端端吻合或自体静脉移植的端端吻合后通畅。全组患者中共有3例因血管吻合后不通畅时使用输尿管导管探查,有动脉或吻合口血栓从探查口冲出后内瘘通畅;2例(2.6%)反复动脉、静脉血栓形成未再能疏通内瘘,最终放弃手术。术中通畅率高达97.4%。随访半年AVF正常使用71例(91%)。结论在AVF术中动静脉吻合前使用输尿管导管探查能了解血管的走形、有无明显狭窄,并可适当扩张血管;吻合后AVF不通畅时使用输尿管导管探查,具有术中介入处理动脉新鲜小血栓的独特优势。术前仔细查体、血管彩超检查与术中输尿管导管的探查相结合决定AVF手术方案,可提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