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旋转穿刺针座配合侧肢体抬高减轻血液透析时手臂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血液透析时出现上肢手臂疼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处理手臂疼痛的方法(包括关闭超滤、生理盐水输注、心理护理干预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旋转穿刺针座配合肢体抬高,观察比较2组患者疼痛的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VS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旋转穿刺针座配合肢体抬高能够有效减轻血液透析时手臂的疼痛程度,方法简单、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内瘘手臂疼痛 旋转针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体静脉阻塞的原因,并总结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本院治疗发生自体静脉阻塞的8例患者作为受试者。本组患者均在本院行维持性血透治疗后发生自体动静脉阻塞,收集患者治疗期间相关治疗资料及各项生化检验指标,分析导致自体静脉阻塞的主要原因。结果本组8例患者中,糖尿病肾病占比最高(37.50%),显著高于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病、肾动脉硬化及其他疾病,差异均显著P<0.05。自体静脉阻塞原因分析显示血液黏稠度增加构成比最高(32.00%),显著高于手术技术因素(18.00%)、超滤量过多(26.00%)、动静脉使用过早/时间过长(10.00)、大于实际血流量的负压抽吸(6.00%)、护理不当(8.00%),差异均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超滤量过多(26.00%)构成比次之,手术技术因素(18.00%)构成比为第三。结论自体动静脉阻塞与原发病存在亲密联系,同时血液黏稠度增加、超滤量过多等因素可增加阻塞风险,应制定及时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延长使用寿命。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瘘阻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归纳总结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的护理要点。方法以60例术后30d尿毒症患者为观察对象。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60例术后患者中,57例功能发育正常,选择恰当的穿刺点和方向,穿刺操作成功;其余3例患者功能发育不良,推迟15d后进行穿刺,穿刺操作成功。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的首次穿刺,应该认真观察患者的功能是否发育正常,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为患者选择最佳的穿刺时机、位置以及方向。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内瘘 穿刺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84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穿刺治疗,同时配合全面护理措施,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中84例患者均给予穿刺治疗,穿刺成功率为99.7%,8例患者拔针后出血,4例皮下血肿,无感染患者,未发现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结论血液透析穿刺配合全面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穿刺成功率提升,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安全性。

  • 标签: 血液透析 内瘘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拔针后不同止血方式的止血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行血液透析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时间的先后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内拔针后使用弹力绷带进行止血,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弹力绷带联合布胶布法进行加压止血,对两组患者的压迫止血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压迫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为27.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拔针后采用弹力绷带联合布胶布法进行加压止血可获得理想的止血效果,一方面可缩短压迫止血的时间,另一方面可降低止血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内瘘拔针 止血方式 弹力绷带 布胶布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的综合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方法总结218例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使用动静脉的护理过程。结果205例患者动静脉使用正常,而13例出现了闭塞、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穿刺方法、按压方法及合理控制血糖、血压和严格无菌操作是保护动静脉,避免闭塞、感染的关键。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内瘘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固定术后并发食管的护理方法。方法结合颈椎固定术后并发食管的1例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进食无吞咽梗阻感,无咳嗽咳痰,现食管已痊愈,愈合良好。结论加强病情观察,、预防感染、预防并发症、营养支持、止痛、进行心理护理等治疗措施。

  • 标签: 食管瘘 颈椎手术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耳穴埋豆治疗动静脉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肾衰行动静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n=40)和对照组B组(n=40),治疗组在术前2h用耳穴探针点压耳部穴位找出相应配穴,用生王不留行籽和6*6mm橡皮胶以压丸法压贴在选用的穴位上,术后6~8h待麻醉剂作用逐渐消失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镇痛药物使用情况。采用可视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12、24、36、48h的VAS疼痛评分值,进行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治疗组VAS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使用镇痛药物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耳穴埋豆对内术后疼痛疗效确切,可以明显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率。

  • 标签: 动静脉内瘘术后 疼痛 耳穴埋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皮肤损害,采取相应的皮肤护理方法,减少患者透析期间的痛苦。方法对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对钝针穿刺产生的皮肤损害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有效的护理方法,减少患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提高透析质量。结果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钝针穿刺出现的皮肤不良反应,主要有穿刺点渗血1例,周围组织感染2例,通过护理人员的护理,皮肤症状有了较好的改善。结论动静脉采取钝针穿刺法,由于诸多因素会造成患者皮肤并发症的发生,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和针对性的皮肤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提高钝针穿刺成功率,延长动静脉的寿命。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钝针穿刺 皮肤护理
  • 简介:摘要: 总结了参加工作以来收集的病例 2012 年 1 月~ 2013 年 10 月使用血液透析的 200 例患者的临床情况,并结合其中闭塞 8 例患者的特点,重视血管监测和的保护,可减少患者因多次穿刺造成的痛苦及紧张,避免低血压、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防止动静脉闭塞的发生,从而有效地提高血透质量。  关键词: 血液透析;闭塞  前言: 规律的血液透析是目前保证肾衰患者的唯一出路 ( 除肾移植外 ), 而建立及维护一条良好的可供患者长期重复使用的血液透析通路 , 就更为重要 , 也是保证血液透析正常进行的关键。自体动静脉是目前最为理想,临床上最常用的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被视为维持血透患者的 " 生命线 "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引起阻塞,直接影响到透析效率和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正确使用和保护动静脉 , 对减少并发症 , 和提高长期使用率都至关重要 ,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作者旨在回顾分析 2012 年 1 月~ 2013 年 10 月使用血液透析的 200 例患者,发现闭塞 8 例,现将闭塞原因的分析及其对策叙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 标签:
  • 简介:对目前临床上常见的维护自体动静脉的方法作了一个较全面的总结,分别阐述了各种维护方法和其作用机理,以及在临床中应用的效果;并进一步综合分析了各种维护方法的适应症及联合使用效果。最后,在维护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其他影响使用效果的因素,以期在临床上更好地维护的质量与延长的寿命。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维护方法 作用机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静脉术前术后临床护理效果,总结护理方式与经验,达到促进患者康复与防止并发症发生的目的。方法对110例行动静脉术住院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术前术后护理,总结护理经验。结果110例行动静脉术住院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细心护理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没有死亡病例。结论良好的术前术后护理对动静脉手术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着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动静脉内瘘术 手术患者 护理体会
  • 简介:目的评价输尿管导管在动静脉(arteriovenousfistula,AVF)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8例2013年i月至2016年1月重庆西南医院肾科尿毒症患者行AVF术中使用输尿管导管的病例资料。其中女性43例,男性35例,年龄16~79岁,平均(48.2±13.5)岁,透析龄0~120月,平均(30.3±11.8)月;初次AVF手术47例,重建术31例。术前患者前臂触诊静脉较为纤细或走行区有可疑节段狭窄,彩超证实静脉直径〉1.5m,节段狭窄直径〉1mm。可扪及动脉搏动良好,彩超证实动脉直径〉1.5mm,流速〉20cm/s。AVF术中动静脉吻合前根据静脉内径选用F5或F6型号(直径分别约为1.5或1.9mm)输尿管导管探查;术中动静脉吻合后不通畅再次运用了输尿管导管探查动脉。结果全组78例患者在AVF血管吻合前均使用了输尿管导管进行静脉探查及束臂液压扩张,56例(71.8%)扩张后无静脉近心端明显狭窄,一次AVF术吻合成功;20例(25.6%)扩张后仍有静脉近心端狭窄,前臂静脉狭窄者跨过狭窄段在近心端行了第二个切口也成功吻合,上臂静脉狭窄者在原切口动静脉吻合后并切除上臂狭窄段再行原静脉的端端吻合或自体静脉移植的端端吻合后通畅。全组患者中共有3例因血管吻合后不通畅时使用输尿管导管探查,有动脉或吻合口血栓从探查口冲出后通畅;2例(2.6%)反复动脉、静脉血栓形成未再能疏通,最终放弃手术。术中通畅率高达97.4%。随访半年AVF正常使用71例(91%)。结论在AVF术中动静脉吻合前使用输尿管导管探查能了解血管的走形、有无明显狭窄,并可适当扩张血管;吻合后AVF不通畅时使用输尿管导管探查,具有术中介入处理动脉新鲜小血栓的独特优势。术前仔细查体、血管彩超检查与术中输尿管导管的探查相结合决定AVF手术方案,可提高有�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输尿管导管 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运用在血液透析中低血压致失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失功发生率较低,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血液透析患者循证护理,能够降低失功发生率,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高。

  • 标签: 循证护理 动静脉内瘘失功 低血压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动静脉阻塞在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挑选10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工作的研究对象,采用盲选方式将100例血液透析患者均分为两组,给予研究组行动静脉常规护理,给予对照组行优质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置入内瘘管效果(包括瘘管失功率、感染率、堵塞率)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血液透析患者疾病特点,在给予动静脉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或者降低动静脉阻塞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动静脉内瘘阻塞 血液透析 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