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将循证医学在心内科中应用,以期达到减少患者不良事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本院心内科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循证组和常规组各15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循证组患者根据循证医学理论给予循证护理措施,比较循证组和常规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得分。结果应用SF-36量表进行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循证组患者在躯体功能、总体健康、精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89.28±9.29、90.38±9.46、91.54±9.23、88.14±9.19、90.74±9.41、89.24±9.42)分,明显高于常规组(77.15±8.12、78.13±8.72、78.82±8.17、79.19±8.41、80.26±8.22、78.23±8.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40、11.661、12.638、8.799、10.273、10.752,P=0.000,循证组患者总满意度(95.33%)明显高于常规组(8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9,P=0.044)。结论循证医学理论在心内科患者护理中有积极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儿科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目前儿童慢性心衰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明显少于成人,针对儿童抗心衰药物与技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相关证据匮乏,治疗理论与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借鉴成人研究资料,国内外儿童慢性心衰治疗共识或指南更新落后,儿科心血管医师面临巨大的挑战。近年来新型药物及技术在儿童的应用逐步开展,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伊伐布雷定等在儿童心衰治疗方面逐渐引起重视,心脏再同步化及射频消融等技术可明显改善部分慢性心衰患儿预后,心室辅助装置技术的进步也为其广泛应用提供可能。基于现状,无论是传统的抗心衰治疗药物还是新的药物及辅助治疗技术,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未来均需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来证实,从而为儿童慢性心衰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临床实习中采用PBL+循证医学教学模式的作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1月-12月收录的58名临床实习生,依据计算机表法将患者均等分为29名对照组(传统教学法)、29名实验组(PBL教学结合循证医学教学法),对比两组实习生的考核成绩以及教学满意度指标。结果 实验组实习生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教学满意度明显在对照组之上,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结论 临床实习过程中联合应用PBL教学法与循证医学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增加患者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并且采用该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积极性更高,满意带教老师所采用的全新教学方法。
简介:摘要:循证医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在实际使用的过程当中,对于医生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为了能够更好地分析与研究循证口腔医学在口腔修复当中的作用,因此本文将会以试验的方式来分析循证医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的80例需要接受口腔修复治疗的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形式分成观察组和实验组,两组分配人数相当,其中观察组采用的是常规的口腔修复治疗,实验组在治疗的时候需要接受医生的循证口腔医学治疗。在整个治疗结束以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当中的患者对于修复的结果满意度为75%,研究组当中对于修复结果的满意度为90%,两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生在使用了循证医学治疗以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由此可看出循证口腔医学在口腔修复领域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临床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学临床教学实践中采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的效果及作用。方法:选取我县医院2020年4月~2021年6月100例肿瘤学实习生作为临床教学对象,为突出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临床教学中的作用,我县医院将100例肿瘤学实习生平均分为两组进行对比教学,其中一组肿瘤学实习生将以循证医学教学模式为基础,另一组则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进行学习,对比两组肿瘤学实习生对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教学效果等。结果:从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实际操作能力情况来看,循证医学教学模式组学生对各项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教学模式组学生,根据教学的相关标准以及效果对比得出的数据可将其视为(P<0.05)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学临床教学实践中运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主动分析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保证部分学生在临床教学中的操作能力得到加强,利用理论知识与操作能力的相结合,也同时使得众多实习生对肿瘤学知识更加了解。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学临床教学实践中采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的效果及作用。方法:选取我县医院2020年4月~2021年6月100例肿瘤学实习生作为临床教学对象,为突出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临床教学中的作用,我县医院将100例肿瘤学实习生平均分为两组进行对比教学,其中一组肿瘤学实习生将以循证医学教学模式为基础,另一组则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进行学习,对比两组肿瘤学实习生对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教学效果等。结果:从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实际操作能力情况来看,循证医学教学模式组学生对各项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教学模式组学生,根据教学的相关标准以及效果对比得出的数据可将其视为(P<0.05)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学临床教学实践中运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主动分析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保证部分学生在临床教学中的操作能力得到加强,利用理论知识与操作能力的相结合,也同时使得众多实习生对肿瘤学知识更加了解。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研究循证医学模式联合PBL教学法在肿瘤内科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研究时间:2020年1月-2020年12月,研究对象:本院100名肿瘤内科学生。其中对照组为2020年1月-2020年6月予以常规方法教学,研究组为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实施循证医学模式联合PBL教学法。每组医学生数量为:50例。在带教期间采集实习医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能力、带教教师评价、教学方法评分、教学满意度等数据。结果 研究组学生学习成绩高于对照组学生。其中,研究组学生学习成绩总分为:(94.74±2.13)分,对照组学生学习成绩总分为:(83.47±3.35)分。同时,研究组学生综合能力高于对照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高于对照组学生,对教学方法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学生。此外,研究组学生对教师评分高于对照组学生。其中,研究组导师评价总分:(89.41±1.45)分,对照组导师评价总分:(72.56±4.34)分。结论 在肿瘤内科的教学工作中,通过循证医学模式联合PBL教学法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实践操作水平,进一步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肿瘤内科教学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当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进行推广和研究。
简介:摘要为了弥补传统住院医师培养模式所存在的创新性不足、缺乏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短板,在口腔全科住院医师的培养中引入循证医学课程。通过在线课程学习的手段进行循证医学理论知识培训;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利用PICO模式[患者或疾病类型(patients/problem,P)、干预(interventions,I)、比较(comparisons,C)、结局(outcomes,O)]进行临床病例的循证分析,熟悉循证分析的流程;最终让学生独立设计完成循证医学的应用案例,教师给予评价指导。通过这一流程使学生循序渐进深入学习和掌握循证医学知识,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将循证医学在心血管内科中应用,以期达到减少患者不良事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本院心血管内科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循证组和常规组各15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循证组患者根据循证医学理论给予循证护理措施,比较循证组和常规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得分。结果应用SF-36量表进行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循证组患者在躯体功能、总体健康、精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89.28±9.29、90.38±9.46、91.54±9.23、88.14±9.19、90.74±9.41、89.24±9.42)分,明显高于常规组(77.15±8.12、78.13±8.72、78.82±8.17、79.19±8.41、80.26±8.22、78.23±8.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40、11.661、12.638、8.799、10.273、10.752,P=0.000,循证组患者总满意度(95.33%)明显高于常规组(8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9,P=0.044)。结论循证医学理论在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有积极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循证医学理论在心血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我院心血管内科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循证组150例,其中男性79例,女性71例,年龄(63.59±7.83)岁;常规组150例,男性82例,女性68例,年龄(65.06±7.86)岁。常规组患者按心内科护理常规给予患者护理措施,循证组患者根据循证医学理论给予循证护理措施,比较组的生活质量和护理后满意度。结果:循证组患者生活质量(P<0.01)明显高于常规组, 循证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P<0.05)明显高于常规组。结论:在护理措施的实施过程中遵循循证证据为基本依据,将患者为核心贯穿护理环节中,结合以往的护理常规经验为患者制定有针对性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探究的目的则是关于循证医学理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当中的实施方法和运用效果,所采用的方法则是挑选某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患者20例,根据不一样的护理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并且这两组患者分别为10例,其中,常规组所接受的是基本护理,研究组所接受的是在基本护理前提下开展循证医学理论。针对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以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和心理情况进行观察。最后得出的结果是在护理前期,这两组的患者生活质量每项指标平分和SAS、SD S评分差异并不显著,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后,从研究组人员以上各项指标可以看出,其都要比常规组的高,并且在护理满意方面,研究组要比常规组高,以上指示差异很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得出结论是对心血管内科所收治的患者进行循证医学理论,可以确保护理的效果,并且能够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提高,具有非常高的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