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与类白血病(LR)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20例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外周血特点、骨髓涂片及骨髓病理学改变。结果CML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起病隐匿,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嗜碱性粒细胞及幼粒细胞总数均明显增高,骨髓增生极度活跃,部分病例可见“侏儒型”巨核细胞及戈谢细胞样组织细胞;LR发病对象年龄不确定,通常有明确病因,外周血细胞总数虽增高,但通常不及CML,骨髓粒系毒性变明显,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与积分显著增加。结论CML与LR在临床表现、外周血检查及骨髓改变中均有显著区别,仔细分析其临床病理学资料,对于鉴别两者,特别是两者合并出现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3)患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临床特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10月诊治的M3并发CNSL患者1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研究组,以同期诊治未发生CNSL的M3患者126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化疗用药时间、死亡率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WB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复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化疗时间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3并发CNSL患者复发率高,白血病细胞和人体对化疗药物耐受性的反比例关系是制约用药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简介:摘要目的对白血病护理中运用护理程序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8月期间收集治疗的白血病患者76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观察与对照两组,每组各有38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程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满意率为78.95%,对照组为60.53%,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白血病患者护理中运用护理程序取得了良好效果,帮助患者的负面情绪有效缓解,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有效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将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方法应用于白血病患者中,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入并予以移植治疗的20例白血病患者都归入到此文研究资料中,20例白血病患者都接受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统计和分析20例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0例白血病患者中,1例植入没有成功,19例得到粒系重建,其中17例得到血小板重建,2例血小板重建没有成功。出现感染而致死、出血性膀胱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分别有2例、8例、6例、2例。移植治疗之后3个月的存活率是80.00%,复发率是15.00%。结论白血病患者采取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方法得到良好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思考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本院诊治的50例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随机划为甲组25例、乙组25例。其中甲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乙组使用综合护理模式,比较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甲组总有效率为84.00%,乙组则为100.00%,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乙组总不良反应率为4.00%,甲组则为24.00%,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甲组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为(12.5±3.7)d、乙组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为(7.7±2.3)d。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综合护理模式的使用,能够在提高患者总有效率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还可预防院内感染,可推广。
简介:摘要随着对成人ALL生物学特性和发病机制的逐渐认识和一些新的治疗药物的不断出现,近年来,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有很大的进展。